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在世界科幻文學中,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地位遠遠高於《三體》系列。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如果說我國的《三體系列》是世界科幻文學的後起之秀,那麼《銀河帝國》就是科幻文學的“老大哥”,因為它影響了後來許多科幻作品,並且有許多著名的粉絲。

據說世界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創始人本拉登,他所創立的基地組織,也有受到《銀河帝國》的啟發。他的恐怖組織之所以叫“基地”,靈感可能來源於《銀河帝國》裡的《基地系列》。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劉慈欣的《三體2:黑暗森林》中,也有藉以本拉登為原型的人物之口,提及過《銀河帝國》裡的“《基地系列》”;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是《銀河帝國》的粉絲,前幾年他的SpaceX公司把“重型獵鷹”火箭發射到太空。在這次發射中,他還把一本《銀河帝國》跟隨著火箭送到了太空。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另外,《銀河帝國》中的《基地》在前幾年還入選了我國人教版教材的閱讀書目。

雖然《銀河帝國》在世界科幻文學中的地位非常高,但它卻很少被拍成影視作品!在這二十幾年中,好萊塢的公司只根據它其中的《機器人系列》,拍了一部《我,機器人》而已。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明明被稱為“科幻聖經”,為什麼它卻很少被翻拍成影視作品

也許,是因為太難翻拍了

一,《銀河帝國》是怎樣的科幻作品?

《銀河帝國》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比較著名,而且具有相同故事背景的15部作品,彙編而成的科幻系列。

這個系列又分為三個大系列:《基地七部曲》,《機器人五部曲》,《帝國三部曲》,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作者最初只是斷斷續續地創作這些作品,並沒有過於刻意地把它們聯繫起來。所以最初幾部作品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只是它們都基於相同的時空背景。

在他晚年的時候,他不僅為之前創作的作品編寫了一些相關的前傳,後傳,還嘗試地它們整改,加強它們劇情之間的聯繫性,於是後來他的15部作品,就被彙編成《銀河帝國》系列。

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很可能也受到《銀河帝國》的影響,因為《三體》系列的某些創作理念與《銀河帝國》有點類似。

他的《三體》系列,主要是基於“黑暗森林法則”這個理論,使用了一個宏大的時空背景去假設,去推導人類與外星人之間的幾百年博弈;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而《銀河帝國》系列則類似於《三體》系列,阿西莫夫基於他的兩大理論:“心理史學”和“機器人三大法則”,

自圓其說地猜想了從20世紀開始,人類未來兩萬年的發展

現在看來,也許《銀河帝國》系列的科技感不強,因為它當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已經差不多是70年前的作品了,後來的作品也要基於之前作品的世界觀,

而這幾十年間,我們的現實世界已經歷了好幾輪的科技升級,《銀河帝國》中預言的電子書,3D投影等許多技術已經在現實中出現了,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所以書中關於科技的細節,相對於現在,慢慢有點落後,因此科技感顯得不夠強。

但它對科學,對人類發展的猜想,依然很先進,很值得讀者思考,依然是很值得讀者閱讀的科幻經典。

書中提出的“機器人三大法則”,也許還可以給現實中未來的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指導,

因為這個法則的理念是建議從一開始,就讓機器人或人工智能從保護人類的方向發展,是有助於避免機器人或人工智能在未來毀滅人類的。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二,篇幅太長 ,讓其難以拍成電影

在世界電影史中,《銀河帝國》有被嘗試翻拍成影視作品,但那些電影都只是簡單地借用了書中的概念而已,稱不上真正的翻拍。

比如2004年上映,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機器人》,它是改編自《銀河帝國》系列中的同名作品《我,機器人》,

但它只是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這個概念而已,情節與原著是完全不同的,根本談不上是翻拍。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連好萊塢公司都很少直接把《銀河帝國》拍成電影,也許首先是因為它的篇幅太長了

《銀河帝國》15本書的總字數超過400萬字,篇幅比我國的四部四大名著還長。

這麼長的篇幅,只能拆分成許多部電影,但它的性質又不適合拍成“漫威宇宙”那樣的純娛樂電影,

若把它拆分成許多部電影來拍,是很難保證其質量,風險非常大,所以翻拍成電影有難度!

另外,《銀河帝國》的篇幅不僅長,而且其部分作品的故事結構比較奇特,更加增加了被“拆分”成電影的難度

比如《我,機器人》的原著,主要是以採訪錄的形式,回顧機器人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論證“機器人三大法則”在不同情況下是否可行,這就等於書中有七,八相對獨立的故事,

怎麼把它“拆分”?都已經足夠讓導演編劇頭痛了!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而《基地》系列也是有類似的問題,

《基地》系列是講好幾代人,通過幾百年的時間去執行一個計劃,所以途中會不斷切換主角和配角,這樣不利於電影的戲劇性,更加增加了翻拍難度,所以許多導演一直想把它們翻拍成電影,但很多時候都最終放棄了。

三,《銀河帝國》也難以拍成電視劇!

對於篇幅如此長的《銀河帝國》,也許更適合拍成電視劇。

因為電視劇對時長的控制比較寬鬆,而且不用像電影那樣,對劇情的節奏過於嚴格,因此更適合《銀河帝國》這種長篇大作!

另外,《銀河帝國》的重點不在於科幻場景,對特效的要求可以比電影低,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HBO出品的《權力的遊戲》

按常理,只要提高一點製片成本,給HBO這樣的公司拍成美劇,還是可以滿足讀者的期望的。

①但《銀河帝國》的創作手法,不利於翻拍成電視劇!

如果看過《銀河帝國》原著的網友,也許會發現這個系列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敘事以對話為主

例如它其中的《機器人系列》,它的故事模式,基本上是以推理為主,基於一個疑點,然後通過各個角色之間的長篇對話來推進劇情。

《銀河帝國》系列差不多70%的劇情都是對話,所以翻拍成電影,很可能會變成“訪談錄”

在電視劇中,長篇的對話很容易讓觀眾失去耐性的。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加上在劇情節奏上,《銀河帝國》一般是前90%的劇情比較平淡,到最後10%的劇情再進行“神反轉”,

所以若《銀河帝國》直接被翻拍成電視劇,觀眾很可能會覺得有點乏味的,翻拍需要導演和編劇進行大幅度整改。

另外,影視作品的載體和書籍很不同,影視作品的載體是影音,書籍的載體是文字

如果《銀河帝國》被拍成劇集,原著裡很多靠文字描述支撐起來的情節,會“大打折扣”,並且需要大篇幅改動

比如《銀河帝國:基地前奏》裡,神秘人“夫銘”,遠古機器人,銀河帝國的宰相丹莫刺爾,這三個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

這本書最大的戲劇性,就是到故事結局相繼揭秘了夫銘這個角色的宰相,以及機器人的身份,兩次的反轉讓觀眾覺得很意外。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但這種反轉設計,是要基於文字這種語言載體的

因為載體是文字,所以作者在書中描述夫銘和大帝交談的時候,可以做到許多對話場景中,這個角色實際情況是“露臉”的,但觀眾看不到他的“臉”,這樣就能隱藏他的宰相身份,為劇情反轉埋下伏筆;

這種特效效果,幾乎只有文字能做到!

若《銀河帝國》如果是拍成電視劇,使用影音為載體,

當出現夫銘和大帝交談的情節,導演就需要大幅度改變場面佈局,需要隱藏夫銘這個角色的臉,並且要找個理由改變他的聲音,否則觀眾可能一開始就看到夫銘是宰相了,失去了這個重要的反轉劇情。

另外,如果要拍成電影或劇集,因為失去了文字這載體,書中角色的心理活動,還有一些作者的分析旁白,都很難用影音去呈現,《銀河帝國》會失去了很多魅力。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如何將《銀河帝國》擺脫文字的“控制”?對於編劇和導演來說,這是一個難題

②《銀河帝國》翻拍成劇集,亮點也不足

《銀河帝國》更加重視“內在”的思考,對“外在”的東西描繪偏弱,能具體化想象且有魅力的東西不多

什麼是能具體化想象且有魅力的東西?

我們可以用另一位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著作來理解。

比如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它的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神秘的“黑石碑”,這種“黑石碑”非常直觀,能夠具體化想象,又充滿魅力,所以拍成影視作品很能吸引觀眾。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又比如他的另外一部作品《童年的終結》,在那本書中,外星人首次出現在地球的時候,作者是描繪成“巨大的飛碟”漂浮在人類城市的上空,這種“外在”就比較容易具體化想象。

後來《獨立日》,《第九區》,《降臨》等電影,就模仿了這種形式,讓外星母艦以這種形式出現,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劉慈欣的《三體》的風格也是模仿阿瑟克拉克,儘量在書中設定更多可具體化想象的“外在”,比如“水滴”,“智子”,“降維打擊”......,觀眾看完書,對這些“外在”非常難忘,很希望它們在影視作品中出現。

原著中可具體化想象的“外在”越多,就越有利於翻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因為這些元素不僅方便導演去構圖,而且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增加電視劇或電影的趣味性。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更多是通過“長對話”的方式,引導觀眾思考“內在”。

對“內在”的思考,是原著的亮點,但這個亮點,是基於以文字為載體的,因為文字閱讀能讓讀者更專注地思考作者的描述。

若原著被翻拍成電視劇,以影音為載體,“長對話”,人物心理活動等描述被“影音化”後,觀眾可能無辦法對這些描述專注,甚至會覺得這些描述很無聊,所以“思考內在”這個亮點會被弱化

而《銀河帝國》又比較欠缺像《2001太空漫遊》黑石碑那樣的“外在”元素,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若翻拍成電視劇,如果導演不想辦法創造更多視覺上的“外在”元素,也許《銀河帝國》只能被拍成劇情片,懸疑片,所以翻拍成電視劇很容易亮點不足。

總的來說,《銀河帝國》是難以拍成影視作品的!

對於這部科幻文學裡的鴻篇鉅著,還是建議大家看書, 因為它的魅力主要是基於文字的

 比《三體》地位高,但《銀河帝國》難以拍成影視作品

《阿西莫夫》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