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繼“口罩外交”後,民進黨當局又要打腫臉充胖子,開展“稻米外交”了。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表示,臺灣的糧食可以外銷,也可以“援外”;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隨即附和說,若有國家和地區有糧食上的需求,臺灣約有280萬噸的稻米可以提供。

按陳吉仲的說法,臺灣盛產稻米,因此糧食援外將以稻米為主。而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顯示,臺灣每年的糧食自給率非常低,只有30%左右,每年都需要從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的糧油食品。臺灣稻穀每年產量大約是140萬噸,是島內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每年還需進口約10萬噸左右的大米以彌補供應缺口,基本上自給率能達到90%以上。小麥常年產量不到1萬噸,但消費量卻超過100萬噸,因此,小麥消費基本全靠進口。與之類似的還有玉米和大豆,特別是玉米,隨著肉蛋奶消費的提升,臺灣每年玉米的進口量達到400多萬噸。另外,大豆進口量也在150萬噸左右。綜合下來,臺灣每年的糧食進口量約在800-900萬噸之間。

也就是說,臺灣人餐桌上的糧食有7成是依賴進口的!

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臺灣“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全臺庫存稻穀約80多萬噸,今年已經標售3萬噸,並預計可增至20萬噸。萬一疫情嚴重到都沒有小麥可輸入時,臺灣的糙米合計年產量加上庫存量約計230萬噸。

顯然,這位臺灣農糧部門負責人抖出的“家底兒”與陳吉仲放出的“豪言”有很大差距。臺灣真的有280萬噸的稻米可以提供嗎?老百姓不吃飯了嗎?受到疫情的影響,糧食問題成為了全球各國各地區重要關注點之一,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禁止糧食出口。這個時候,民進黨當局卻要拿著糧食去“援外”,一旦國際貿易的供應鏈出狀況,臺灣的糧食供應就會出問題;而當進口糧食減少時,必然會影響市場供應,引起價格波動,而倒黴的還是臺灣民眾。

陳吉仲居然還大言不慚地認為,臺灣的“口罩外交”廣受世界“好評”後,接著“稻米外交”將會讓臺灣再次被世界看見。顯然,民進黨當局的“稻米外交”根本不是出於人道主義的援助,而是又一出拙劣的以疫謀“獨”的政治戲碼。擔任丑角的依舊是厚顏無恥的民進黨政治人物,而要為此買單的還是可憐的臺灣老百姓。

日前,蔡英文曾在社交媒體力挺一則《紐約時報》廣告,廣告採用疑問句寫著WHO can help?(誰能提供幫助);答案部分則顯示:Taiwan(臺灣)。

文案顯示,臺灣當局想分享其防疫經驗為世界做出所謂的“貢獻”,並將矛頭指向世衛組織。最後,該文案還聲稱,沒人可以“孤立臺灣”。

民進黨當局的“對外獻媚”到底“幫”了誰?又害了誰?答案不言自明。

疫情之下,民進黨當局像打了雞血,上躥下跳,逮著機會就碰瓷,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也要打腫臉充胖子,猛刷存在感。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更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最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者:常濱 編輯:李崢】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END

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