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此時此刻,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仍然籠罩全球,不少國家的人們正在與病毒戰鬥,因新冠肺炎病毒失去親人的人們,還處在巨大的傷痛中。病癒出院的患者努力迴歸正常生活,他們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嫌隙眼光和自己心理上的陰影。讓我們走進3位曾受到疫情困擾的普通人的生活,看看讀書為他們帶來了怎樣的光芒?

閱讀是心藥良方

武漢解封已有半月,但防控一點兒沒放鬆。街道上恢復了車水馬龍,卻少了些往日的喧囂。重新擁抱生活,多少人渴望了許久。對曾經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4月,李文雄的印刷公司開始復工。公司規模不大,只有7個員工,但之前,李文雄自己被確診,如今又有兩名員工由於與無症狀感染者同乘地鐵被隔離。如此復工,李文雄心頭的壓力不小。心病還得心藥醫,他說解壓良方便是走進書的世界,那裡有片刻安寧。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方艙讀書陪伴李文雄度過抗擊病毒的日子

對於李文雄,很多人並不陌生。前些日子,他在方艙病榻上淡定讀書的畫面曾經走紅網絡,被網友們稱為“清流讀書哥”。那時候,他的內心一度倉皇不安,是書本將他帶入了一個忘卻了恐懼、心神安寧的世界。方艙住院期間,他讀完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鐵馬中原》。書中記錄的是一段遼國時期的歷史,跟隨著作家的筆觸,他彷彿置身於那個與宋朝對峙的政權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從病痛和焦慮中成功抽離。

出院回家隔離,書也是李文雄重要的陪伴。《詩經三百詩註解》《康熙王朝》,半個月時間,他已經將這些書通讀了數遍。有些精彩的段落很快讀過容易忘,他就反覆去讀。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李文雄在家讀書

實在太累不想翻書的時候,李文雄會得到書迷妻子的鼓舞。工作之餘,陪兒子寫作業、做家務之外的時間,妻子都用來讀書了。這些年,讀書的氛圍一直充盈著他們的生活。桌上那部《紅樓夢》翻看了七八遍,金庸武俠小說部部不落,還有三毛的散文……有時,翻開書本的一瞬間,夫妻倆會相互“揶揄”:都是普通百姓,還指望搞出什麼大學問嗎?

對他們來說,閱讀不是為了學問,不是偶爾添加的作料,而是生活的日常。

聽書走出心情窪地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身處湖北咸寧赤壁市的祝漫開始失眠。有時整晚都沒法閤眼,擔憂、焦慮、恐懼……各種情緒在她心頭集聚,甚至壓得她無法正常呼吸。

一天,她隨手翻看微信朋友圈,一條湖北圖書館方艙數字之窗的鏈接引起她的關注。點進去看,發現這是圖書館為方艙醫院的患者開設的線上閱讀窗口,同時也對其他讀者開放。她一開始是有些好奇:直供患者的讀物是不是特別“治癒系”?說不定對緩解自己的失眠也有幫助?試著點了點幾本書,她發現不僅有電子書閱讀,還配有聽書服務。

那之後,聽書成了她疫情中唯一的精神食糧。“那段時間,我不敢看新聞,鋪天蓋地的數據看得我心驚膽戰。”祝漫說,家裡的有線電視已經停了很多年,手機上關於疫情的新聞又不敢看,“能做什麼呢?聽書吧”。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祝漫最喜歡讀的書是《平凡的世界》

於是,祝漫將自己的生活模式調成了“做家務+聽書”,生活裡一下多出了一些色彩。她說,每天心情最好的時刻就是點開一本書,聽主播娓娓道來,整個人都很舒爽。兩個多月的宅家時光,祝漫聽完了《慶餘年》《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兒》《曾國藩》等書,聽書時間長達21535分鐘。自從迷上了聽書,她不再失眠,每天的生活充實起來。“讀書真的可以讓人走出心情窪地,緩解焦慮。”

《平凡的世界》裡不屈服於命運、保持積極向上心態的孫少平,深深吸引著祝漫。她說,也許在當下疫情還沒完全散去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汲取書中傳遞出的正能量,積極面對現實和未來。

讀書打開一座城的善意

讀書似乎牽引著佛山木版年畫傳承人劉鍾萍的人生軌跡。小學時,痴迷讀書的她受到老師的格外喜愛,中學時,由於讀遍了學校的閱覽室,老師又對她青睞有加,放心地把閱覽室的鑰匙交給了她,從此可以無時間限制地徜徉書海。5年前大學畢業,隻身來到佛山的她,選擇在圖書館開啟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剛到佛山的劉鍾萍,最先想到的是走進圖書館。

“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會感到寂寞與孤獨。因為喜歡讀書,情不自禁地想,在這個城市會不會有人和我讀同樣的書。”劉鍾萍說,是書為她打開了這個城市的善意。那年,她接觸到廣東較有影響力的民間讀書組織“佛山趁早讀書會”,遇到了趣味相投的人。他們一起組織讀書會,分享心得、相互交流,影響了一批人喜歡上閱讀。因為閱讀,她結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因為閱讀,她接觸到年畫,一腳踏進年畫的世界,苦學數年,成為佛山木版年畫傳承人。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劉鍾萍與讀者分享讀書心得

今年因為疫情來襲,從1月中旬開始,劉鍾萍就宅在家裡,捉摸不透、時刻變化的疫情讓她難免感到焦躁。她從網上訂購了40多本有關木版年畫的書,將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裡。她說:“閱讀給予我一種秩序感,讓我的心境出現紊亂的時候自動開啟維護模式。”

聽他們娓娓道來~書中光芒萬丈氣象萬千

劉鍾萍的人生軌跡都與書有關

讀書、寫作、分享,這幾件事在劉鍾萍的生活中佔有很大比重,它們相輔相成、完美互促。“準備一個小時的讀書分享內容,需要幾十倍的知識儲備。這樣我就更有動力去閱讀,吸收、內化以後,才能輸出。”每晚睡覺前,劉鍾萍都會寫上幾段話,她稱之為“碎碎念”。這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不完成這一項,睡眠都會受影響。清晨起床,她會向自己道一聲早安,抄下自己喜歡的書裡的一段文字,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記者手記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管書籍的介質、讀書的方式如何變化,讀書的價值不會衰減、意義不會褪色。即便人們對這道理爛熟於心,卻難做到堅持每天捧起一本書或者打開一個讀書APP暢讀。身處互聯網時代、信息社會,獲取書本的門檻在降低,讀書的時間卻因碎片化而減少——“今天你讀書了嗎?”“你的手機裡,有一個關於閱讀的應用嗎?”

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當下,如何度過這個“世界讀書日”?那正是讀書。讓我們進入書中蒼穹,品讀文字傳遞的溫度和溫情,仰望點亮靜好歲月的那一道書香之光。正如“世界讀書日”設立的目的那樣: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文化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