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為廟號 宋仁宗趙禎當仁不讓

廟號,是指古代皇帝駕崩以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起的名號。廟號起源於商朝,周朝至秦朝時廟號廢除,漢朝時恢復。漢朝時對追加廟號十分重視,非大功大德者不能得。三國時起,廟號開始氾濫,基本大部分皇帝就有廟號。

廟號一般分為“祖”和“宗”,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呢?《孔子家語》中提到:“祖有功而宗有德”,《禮記》也提到:“祖有功,宗有德”,這就是“祖”和“宗”的區別,即有功稱祖,有德稱宗。一般開國皇帝用“祖”,之後的皇帝用“宗”,如高祖、太宗、高宗等。

廟號的選字並不嚴格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那麼,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的廟號仁宗中的“仁”字是什麼意思呢?

《論語》曰:“克己復禮為仁”。 意思是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大學》曰:“為人君,止於仁”。意思是作為君王,要止於仁愛,盡力做到施行仁政,把仁愛百姓作為最高境界。歷史上的明君都是以仁治國,因而有了太平盛世,如周文王、周武王、漢文帝、唐太宗等。而亡國之君都是因為不仁,殘暴百姓,導致滅國,如夏桀、商紂等。

以“仁”為廟號  宋仁宗趙禎當仁不讓

在克己方面


趙禎為人謙恭仁孝,對人寬厚和善,這是出於天性,每逢國家遇到水災旱災,他都要在宮中為百姓祈禱,或者光著腳站在大殿下面,替百姓憂心。有人上奏趙禎請求把玉清昭應宮的舊地改為御花園,趙禎說“我繼承了先帝的宮苑,本就覺得地方太大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趙禎平時穿的私服都是洗了又洗,被子床單都是粗綢做成的。有一次,趙禎夜裡感覺餓了,想吃烤羊肉,但是又告訴內侍不要宣揚,免得御廚為了皇帝的不時之需,天天殘害牲畜、準備食物。

在為政方面

趙禎在位期間,宋朝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繁榮發展,被稱為“仁宗盛治”。他任用公正正直的官員,蔑視殘暴苛刻的小人;善於納諫,能夠耐心聽取諫官的意見;開展慶曆新政,欲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雖然最終失敗,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發行交子,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施行仁政,如果有罪犯被判了死刑,但是案件尚有疑問的,都要發回重審,每年使千餘名死刑犯活了下來。在吏部選拔人才時,對存在錯判致人死罪的官吏,一輩子不得升遷。趙禎經常說朕罵人都沒有用過“死”字,又怎麼敢濫用死刑呢?宋朝君臣上下同情憐憫老百姓、忠誠厚道的為政原則,可以說對培養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根基起了作用。

以“仁”為廟號  宋仁宗趙禎當仁不讓

在對外方面

趙禎在位期間,西夏李元昊脫離宋朝統治,自稱皇帝,導致了第一次宋夏戰爭的爆發,此次戰爭長達三年之久,期間多次交戰,雙方互有勝負,較大的戰役有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宋朝均失利。但是定川寨之戰後,西夏因多年戰爭,國內民生艱難,急需休養生息,於是北宋趁機與西夏簽訂“慶曆和議”:封李元昊為西夏國主,李元昊對北宋稱臣,北宋每年賜給西夏白銀、綺、絹、茶等物,恢復邊境互市。“慶曆和議”的簽訂,使宋與西夏保持半個世紀的穩定和平。

以“仁”為廟號  宋仁宗趙禎當仁不讓

除了西夏,宋朝還有另外一位虎視眈眈的鄰居:遼國。宋夏戰爭之時,遼國想要背棄澶淵之盟時的協議,準備起兵攻宋,並派人出使宋朝,提出要宋朝歸還後周佔領的三關之地,宋朝言辭拒絕割地。但因為此時正在與西夏交戰,無暇分身再對遼國作戰,為了避免再起戰事、兩面作戰,趙禎提出了增加歲幣的條件(相對而言,增加歲幣比戰爭花費要划算得多),以換取宋與遼國的和平。

《大學》曰:“為人君,止於仁。”宋仁宗真是當之無愧。


(老張讀史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