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文 | 穎丫

看了部電影,叫《企鵝公路》,和《你的名字》有點像又有點不像,像的是都是幻想類的影片,有種自己看鏡子裡的自己的感覺,即存在同一個世界,但又不是同一個世界。

而不像的是,《企鵝公路》的架空感更強烈,內容也更為豐富,除了青澀的情愫,還包含了成長的意義。

雖然《企鵝公路》是日本的片子,但是在國內沒有《我的名字》那麼火,不過始終還是有影片自身價值在的。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企鵝公路》是根據日本作家森見登美彥著作的同名小說作品改編的動畫電影,2018年8月17日在日本上映,而內陸等到了2019年5月17日。

故事講述的是小男孩青山所在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企鵝,而企鵝其實應該在南極,青山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和小夥伴一起尋找企鵝的源頭。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而不巧的是,青山發現平日與自己親切的大姐姐居然能把物體變成企鵝,在層層調查中,發現了“海”,一個懸空在草坪的水球。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海”

而“海”卻像一個黑洞一樣,可以吞噬東西,最後,青山和大姐姐一起進入到了“海”,發現“海”的內部其實又是另外一個世界,最後的最後,大姐姐消失了。

雖然是一場孩童的經歷,雖然是孩童的視角,雖然只是一部日漫片,但是透露出來的卻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有哲學的深度。

下面,就來一一細緻的分析。

01

影片的主題——成長:小孩其實也可以是小大人

①主角青山

影片最耐人尋味的無非就是主角——小男孩青山,有著像大人一樣的聰明頭腦,探索事物做到步步縝密,日常手賬筆記不輸成年人。

受人欺負被綁在飲料販賣機上,也傲著骨子裝不需要幫助,讓自己看起來好像毫不在意;學著大人的模樣喝咖啡還說不苦;下棋的時候明明很困卻嘴硬著說不困。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青山

然而,孩子終究是孩子,四年級小學生的人設始終不會丟失,因為在班裡被同學鈴木欺負,所以他要報仇,在牙科所見到鈴木的時候,騙鈴木拔智齒其實要把所有的牙齒拔掉,不然人就會死,把鈴木嚇壞了。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鈴木

相約夥伴一起調查企鵝的下落,有模有樣拿著地圖四處尋找,放在孩子身上,一切看起來都像是過家家,鈴木再次欺負青山和青山的夥伴內田,於是青山就抓了把鈴木的“要害”,帶著內田跑,看起來,就是小孩子的追逐打鬧。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一個角色,充滿著稚嫩,又似有似無的展露些成年人有的特質,比如青山的思維比一般小孩要複雜,說話也比一般小孩要有邏輯,這樣稚嫩和成熟之間的結合,讓青山整個人物更具有特色

而青山一直渴望長大,他會在本子裡每天倒數離二十歲還差多少天,他會幻想自己二十歲的樣子,甚至覺得二十歲的自己會不會很多女孩子喜歡。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是這恰恰也反映出青山對成長的渴望,他渴望成長,渴望成長成一個二十歲大人的模樣,所以,在日常中總會把自己裝的很大人,其實在大人眼裡,這就是很小孩的表現。

②“換牙”和“胸”

而成長除了在青山身上體現外,還有不少“物質”的象徵成長。

首先第一個是青山換牙,換牙就意味著成長,而大姐姐就是一名牙科醫生,這樣一來,兩者的關係就聯繫上了。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鬆動的牙齒)

大姐姐可以算是青山的“初戀”,青山對大姐姐的感情說是愛情其實也不能說是愛情,只能說是戀人未滿,因為影片中對愛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畢竟一個小孩和一個成年人,直接說是愛情,未免有點“過分”,得將這樣的“愛情”有意隱去。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大姐姐和青山

而對愛情的一種嚮往,可以說是孩子的情感世界逐漸豐富,而成長才能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正當四年級的時候,對愛情的概念還是朦朦朧朧,雖然不是很明白什麼是愛情,但也會想,自己以後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會生幾個孩子,而更早之前,我們有的更多是同學、朋友之情。

第二個是“胸”,這樣的內容表述,可以說是很日本了,無論是在日漫雜誌還是動漫裡面,對身體的獨有情鍾或者對身體某些部位的有意“特寫”是日本作品裡一貫的作風,《你的名字》男女互換身體的情節設定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青山除了對世界充滿好奇外,還對大姐姐的胸部產生好奇,他覺得大姐姐的胸部和媽媽的胸部,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青山就是感覺不一樣,這就是“性啟蒙”。

大姐姐的胸部象徵的是大人的成熟,而不斷成長才能變得成熟,雖然表明看是樣“物質”的東西,實際在青山那還是藏著本質的東西,就是渴望長大。

敢出現這樣的內容,恰恰是我佩服日本電影的地方,把握尺度的同時還要有溫度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02

兩種情感的表達:孩童時的喜歡和父母對孩子的愛

①孩童時的喜歡

小時候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子時,可能會去欺負那個女孩子,為的就是引起女孩的注意;上課時不時偷瞄兩眼喜歡的人,被發現了打死都不會承認自己的喜歡。

鈴木也一樣,像《哆啦A夢》裡的胖虎一樣,鈴木在班裡也是又高又壯,喜歡欺負別人,身邊有小跟班,像胖虎喜歡靜香一樣,鈴木也喜歡濱本,班裡最聰明的女孩。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濱本與青山聊天,鈴木不服,扭頭“哼”了一聲,因為濱本下棋非常厲害,於是青山就在課間和濱本一起下棋,結果青山贏了厲害的濱本,鈴木不爽的說:“下棋有什麼意思。”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鈴木

鈴木雖然經常欺負人,但是在喜歡這件事情上,他卻顯的非常害羞,每次和濱本說話的時候,臉都是漲紅漲紅,直到被青山當面拆穿,鈴木更是羞於承認。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左——濱本

雖說電影的主題是成長,但也不妨有這樣有趣的情節設定給影片做點調味,其實鈴木的羞於表達喜歡的表現,也是很多二十多歲成年人有的困擾,只是放在孩童身上,把肢體語言給誇張化了,而成年人則更為隱忍。

面對喜歡的人,卻總不敢告白,即使是在一起,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為什麼?

那是因為不會表達愛,很多人都說,愛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其實我覺得,在恰當的時候會說點甜言蜜語其實是很有情調的事情

有時候,錯過了,就真的很可惜,別讓愛消失在你的“羞”中。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②父母對孩子的愛——平等、鼓勵、尊重

影片裡青山的家庭很有意思,有天晚上接青山回家,路上青山爸爸想提醒青山記得刷牙,於是在回家的路上對青山說:“埋頭做研究是挺好的,但也要記得刷牙。”

但是青山表示自己很忙,一不小心就忘記了,面對兒子這樣回答,青山爸爸就問青山:“忙得忘記刷牙的人和忙碌中記得刷牙的人比起來,你認為誰更聰明?”

青山就小聲承認了後者,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乾巴巴地說教,而是反過來讓孩子思考,在提醒青山記得刷牙的時候,還先肯定青山埋頭做研究的行為。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青山與父親

日常中,小孩子們所謂的研究在大人眼中,不過都是些無厘頭的過家家罷了,因此,很多父母總會忘記孩子是需要肯定的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也許也把自己也看做是孩子,這樣會不會讓對話更加平等

在青山決定要尋找來歷不明的企鵝時,開了本新本子,起名叫《企鵝公路》,結果睏意太重的青山不小心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而青山爸爸就把青山抱回床上,在青山新開的本子上貼了個便籤,寫著“不錯的名字”,便籤上面壓了一塊巧克力。

看到這裡,心裡挺暖和的,一個父親居然可以這麼體貼,除了寫言語的表揚,還獎勵了一塊巧克力,睡醒的青山一定很開心。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青山還有個“心很大”的媽媽,當青山發現大姐姐三天不吃飯都很健康的時候,青山非常擔心,因為他覺得一個人怎麼能不吃東西三天還有精力,於是他打算親自試試。

他回家就告訴媽媽,說三天不吃飯,媽媽想了會說不允許青山做這樣的實驗,可是青山偏不聽,最後青山餓到病倒了,媽媽沒有責怪青山,而是照顧他,等青山再次醒來的時候,媽媽早已準備好食物。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青山與母親

教育家於漪說過: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嚴師”,又是孩子的知己。

很顯然,青山的父母都做到了,雖然這是部日本電影,但是卻讓我想起中國父母很多的教育缺陷,包括嚴厲指責孩子,不認可孩子,甚至會嘲笑孩子

影片中溫柔父母的形象,好似是大部分人小時候都渴望的父母模樣,至少我是,其實這部電影又是充滿幼稚的,因為像青山這樣的父母很少。

而電影則將這種美好放在電影中實現,像是在用孩童的視角,去看孩童所希望的父母的模樣。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03

哲學的深度: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在我看來,這三個問題不外乎就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而這三個問題體現在電影中是這樣的:

  • 大姐姐——我是誰
  • 企鵝——我從哪裡來
  • “海”——要到哪裡去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首先說大姐姐,這個大姐姐其實是不屬於青山所在的這個世界,因為她可以很多天不吃東西也不會餓,而且身體還很健康,她還能在陽光下,隨意拋出任意物品都可以將其變成企鵝。

她還會像企鵝一樣只要遠離水源就會變得難受,難受了就會召喚出會吃企鵝的頰頸龍,大姐姐就像一個矛盾體,既能變出企鵝,又能消滅企鵝,在哲學中,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就是矛盾,而這同樣也體現出哲學的高度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大姐姐的身份在電影中雲裡霧裡,始終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大姐姐一直想青山幫忙,弄清自己的身份,大姐姐其實也不認識自己,她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會變企鵝,但是又很明確的告訴青山,他可以弄清楚。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經典句,影片中至始至終不透露大姐姐的來歷,反而大姐姐卻很肯定青山可以探索她的來歷,其實我覺得這是間接的將“認識自己”的問題轉移到青山身上,因為去認識的主體還是青山 。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第二個是企鵝,突然冒出來的企鵝,使得好奇心重的青山不得不去找企鵝的來源,而這的哲學深度就是研究“從哪裡來”——世界的本源

整個影片,企鵝只是負責過過場,而一直在尋找企鵝源頭的卻是青山和他的朋友,青山為了尋找企鵝的源頭,查遍書籍,制定“亞馬遜計劃”,卻意外的看見被濱本發現的“海”。

“海”將青山拼好的探測儀企鵝號給吞噬了,探測儀企鵝號不知道去了哪裡,而這裡的疑問就是探測儀企鵝號“到哪裡去”。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探測儀企鵝號

“海”就像一個黑洞,不知道會將人和物帶到什麼地方,科研隊的人很不幸被“海”吸進去了,青山和大姐姐為了解救科研隊的人,於是將一群企鵝匯聚成一條企鵝河流,衝進了“海”,進到“海”的內部,他們發現一個新的世界——另一個夢幻的世界。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可是這個夢幻的世界卻帶有現實的影子,因為漂浮半空的有青山在現實世界的房子,有平時青山和大姐姐一起喝咖啡的咖啡廳,還有青山爸爸開車經過的商場。

這個在“海”內部的世界,就好像是鏡像的現實世界,真切又不真實,像是孩童隨意想象一般,這裡又反映出夢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矛盾。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這樣的對比,像極了想法天馬行空的孩童與太過現實的成年人一樣。

雖然說,用哲學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好像生澀難懂,但也不可否認影片確實存在這樣的深度。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影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臺詞就是結尾青山說的話:

我每天都在加深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斷超越前一天的自己,很難想象我會變得多麼了不起,估計那時候會有很多女性想要跟我結婚吧,但是,我已經決定和另一個女性結婚了,所以沒辦法再跟她們結婚了。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看到世界的盡頭,可能是一件悲傷的事,但是即便如此,我也要朝著世界的盡頭,拼盡全力向前奔跑,因為,連接世界盡頭的這條路,叫企鵝公路。

很多看過電影的人說不明白“世界的盡頭”是什麼意思,我想了很久,覺得是“死亡”的代指,因為影片中青山的妹妹半夜哭著找青山問:

媽媽會不會死?

而影片的最後,大姐姐消失了,也有死亡的意味,同時,日本是個海島國家,地震等自然災害多,對死亡的認識更為深刻。

這樣一來,“看到世界的盡頭,可能是一件悲傷的事”這句話就解釋得通了,而“朝著世界盡頭,拼盡全力奔跑”則表示,人從生到死亡是一個人的一生,而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成長,即使知道自己會死亡,也要努力的生活。

所謂連接世界盡頭的這條企鵝公路,其實就是人生成長之路。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總結

如果你是期望《四疊半》中的刻薄和幽默,那麼《企鵝公路》貌似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有趣的是,每個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企鵝公路》,感想和收穫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每個人的感想內容差異甚大。

企鵝不是真的,大姐姐也不是人類,所有度過的時光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很多東西又是無法用實驗去證明。

在那個年齡段,沒有成年人的生活壓力,雖然會有很多不解,但卻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有說不完的話題,有玩不完的遊戲,有閒暇的時間和夥伴一起在巷子裡“冒險”。

在那個年齡段,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想著自己會上什麼樣的大學,談怎樣的戀愛,做什麼工作,會不會很厲害。

已然回首,我們都已經長大。

可能在長大的過程中你會經歷離別,遇到挫折,甚至心理會受到折磨,但是這部電影主旨卻告訴我們:即使知道成長很難,但是也要拼盡全力。

就好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正真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不斷成長,就是為了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英雄。

《企鵝公路》:一場孩童的經歷,卻處處充滿了成年人才懂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