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王間信鉩” 戰國,印面2.0×2.0cm,通高1.6cm。  戰國時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戰國古文,白文,右上起順讀“王間信鉩”四字。印材綠色微暗,如葉將秋之漸黃,頗為古雅。

印臺四面各有一組減地凸起的竊曲紋,印臺四面上斂成斜坡狀,斜面滿布陰刻勾蓮雷紋。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多以竊曲紋和勾蓮雷紋作裝飾,此後的銅器上則基本未見。戰國時期的玉印上也多采用這兩種紋飾,且在漢代的精品玉印中尚間或一見。中國古代玉印在印身上雕有紋飾者本已少見,此件戰國玉印兼具這兩種紋飾更屬罕見,且此玉印整體保存完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 薈信鉩” 戰國,印面2.2×2.2cm,通高1.7cm。  戰國時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戰國古文,白文,右上起順讀“ꍁ薈信鉩”四字。戰國時期的玉印文字筆畫多為每一筆的中部較寬,字口亦深,兩端尖銳,字口略淺,表明是砣輪砣磨造成的。印身色澤溫潤而暗,似光亮含而不露。印身有璞天成。此印頂鈕狹長,印臺較高,厚實敦穩。其形體較大,在戰國玉印中比較少見。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白玉鼻鈕“絑 ”印 戰國,印面1.6×1.6cm,通高1.3cm。  戰國時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戰國古文,白文,右起橫讀“絑 ”二字。此印玉色青白,光澤素淡雅緻,材質溫潤細膩,琢造極為工整。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雖有差別,但無疑均已成熟,表現在璽印上的印文同樣如此。此時的印面從文字佈局看,更注重單個的文字結構,整體上不如漢代規整標準。細觀單獨的印文,工整緊湊,引人注目,若從印面通觀,似顯分散。當時入印的文字與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文字仍不分,少有特定的某種印文或美術式的變體。戰國璽印的印面廣泛採用邊框,寬闊的邊框往往與纖細的陽文相配,而陰文則多增加復欄。這些組合的出現,說明在印文不變形的前提下當時已考慮到印面整體佈局的修飾。後人摹刻戰國璽印,往往以印文相互配合來整合印面,忽視了其特有的時代特點,作品並不具備戰國璽印真實的歷史風貌。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計官之鉩” 戰國·楚,印面1.8×1.8cm,通高1.35cm。  此為戰國時期楚國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戰國古文,白文,右上起順讀“計官之鉩”四字。“計官”為官名,掌管記書簿冊事務。印文篆體筆畫挺拔。印面有陰線邊欄,與同時期銅印印面常見格式相同。此印玉色青灰,材質本身呈透明狀,細觀有天然斜紋,凝者如風吹斜柳,散者如煙雲片片。  目前所見戰國時期的官印實物大多為銅質。在中國古代印章史上,私人姓氏的印章生佩死殉乃是慣例。漢世以後因印章制度的嚴格規定,隨殉官印多是實用印的複製品。對於戰國時期各國的官印製度文獻尚無記載。就各國官印實物的綜合情況而言,均較嚴肅規整。  此件“計官之鉩”玉印可能是戰國早期殉葬官印的代用品。戰國時期的玉印目前所見以楚地為多。20世紀30年代末,喬友聲從山東濰縣藏家處得到此印,攜至北平。幾經磋商後,由倪玉書購得。倪玉書得此印後曾有心得筆記:“餘不勝心慰。凡是聞而未見之物,或是見而不能購之物,皆不動於衷,處之亦很泰然。反之,得見是物,或能購而不決者,真使人精神痛苦,行動失常,其影響至大,此印之情何能例外。”珍愛之情溢於言表。但倪氏將此印識為“信官之鈢”並定為漢代初期印,有誤。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玉鼻鈕“蘇意”印 漢,印面2.4×2.4cm,通高1.8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蘇意”二字。印文立體感頗強,鈐蓋後文字似凸起,白文躍於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潤,微有土沁如飛沙散佈。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黃玉鼻鈕“王武”印 漢,印面2.3×2.3cm,通高1.8cm。  漢代私印,以黃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王武”二字。印身通體青黃,青者淡然若隱,黃者如浸非覆,渾然天成。  早在春秋時期,吳越地區的兵器上即可見到鳥蟲書,且多鎏金,別緻而精美,彼時尚無此書體名稱。其文字起筆或像鳥首,或形體如蠕動之蟲身,後人因其形而定名。  漢代以鳥蟲書體入印者多為玉印,此印文字橫筆作魚形,豎筆似蚓,篆勢舒展,意態靈動,文字結構與佈局之微妙、篆刻之精躍然目前。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白玉鼻鈕“新成甲”印 漢,印面2.3×2.3cm,通高1.9cm。  漢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順讀“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閃烏,由青向灰過渡,鈕頂黑斑自然如墨,沉黯古雅。此印之精美與漢“王武”玉印難分伯仲,二者可謂姊妹印,歷近兩千年,並存於世,堪稱漢印中的至寶。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淳于蒲蘇”印 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上起順讀“淳于蒲蘇”四字。其青玉材質中有天然黃色細紋綹散佈,形如騰空之煙,青黃相混相映,美麗異常。  此印印面之工整端莊,篆刻之精細,幾乎無出其右,即使以石質印材篆刻,若達到如此的藝術效果也須有相當的造詣,何況漢代于堅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藝術之精湛動人,令人過目難忘。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田莞”印 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漢篆,白文,右起橫讀“田莞”二字。印文舒展,為標準的漢印文字篆法,“田”字筆畫較少,佔印面位置略窄,“莞”字筆畫較多,佔印面位置略寬,兩字佈局充盈印面,視覺效果協調、端莊而平穩,這種印文的佈局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兩字或三字私印中常見。印身沁斑遍佈,玉青色暗,一望而知是歲月久遠使然。  此印之風格常見於東漢末至三國時期之印,印面屬私印中較大者。印鈕頂較寬,這一局部與其它漢玉印略有區別。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趙憙”印 漢,印面2.2×2.2cm,通高1.2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鼻鈕“趙嬰隋”印 漢,印面2.1×2.1cm,通高1.5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順讀“趙嬰隋”三字。“隋”字上右側部一撇左出,為漢篆入印的變化。印文筆畫淺細流暢,似筆鋒遊過。印材極佳,碧玉微青,通體一色,光潤異常。其色淡綠如新潭之水,清澈悅目。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青玉獸鈕“劉先臣”印 漢,印面2.1×2.1cm,通高1.5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順讀“趙嬰隋”三字。“隋”字上右側部一撇左出,為漢篆入印的變化。印文筆畫淺細流暢,似筆鋒遊過。印材極佳,碧玉微青,通體一色,光潤異常。其色淡綠如新潭之水,清澈悅目。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白玉羊鈕“應衢”印 漢,印面1.4×1.4cm,通高2.0cm。  漢代私印,白玉琢造,羊鈕,印文字體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應衢”二字。印文滿格,位置勻稱,筆道不深而精神十足。印臺方正,上立一羊,玉羊大角下盤,線條優美,通體潔白無瑕,神態可愛。  此印玉色純淨,通體一色,光亮瑩潤,託於掌中,似有絲絲涼意沁入,令人愛不釋手。  以牧畜作為印鈕的印章基本上是新莽政權到西晉十六國時期的官印特徵,銅質居多,史籍中記有金印,所見實物則常以銅鎏金者為金印的代用品。其印鈕以駝鈕最多,十六國時期有馬鈕,均為各時期中央政權頒賜給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印。私印則僅見羊鈕玉印,且實物數量極少,此印即其中至為精美的一方。


故宮館藏漢玉璽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