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作者:生活洞見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人到中年,我喜歡喝茶。早上喝茶,晚上也喝茶。高興時喝茶,煩惱時也喝茶。渴了喝茶,累了也喝茶。喝茶,成為了我生活的一種習慣,與我結下了深厚的情懷。

說起我的喝茶史,應該從童年算起。那時候,我挺貪玩的,經常和小夥伴玩丟沙包、躲貓貓等遊戲,累得滿頭大汗,也不亦樂乎。一回到家,就端起家裡的茶壺,對著壺嘴,一咕嚕地喝個精光。茶葉的甘純,盡消渴意,而留在唇齒間的香,讓人感到痛快和舒服。

長大後,我更愛喝茶。不管茶葉是宮廷級別還是九級的,甚至十級中的茶梗,只要是茶,都可以喝。不是不夠品味,也不是過於痴茶,而是我覺得,喝茶不僅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文化。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的確,一杯茶,清新、溫潤,它總是讓人暖胃、暖身、暖心。而喝茶時間久了,你就會慢慢發現:喝茶,不在於喝,而在於它背後奇特的功能。它能解決紅塵中很多薄情的東西。

怎麼說呢?泡一壺茶,到喝完一壺茶,這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段時光中,可以談論很多事情了。還有,這泡茶還特別講究功夫,下哪種茶葉,多大水溫,泡多久出湯等等,這都需要融入個人的茶藝和品質。

而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境況、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茶友,當你端起這杯茶時,你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茶味也是不一樣的。正所謂: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

是啊,世態炎涼難如意,溫也在茶,寒也在茶。紅塵俗事纏身處,閒也在茶,煩也是茶。一杯茶,拿起,放下,簡單之極。然而,誰又知道這杯茶的分量和背後的故事呢?

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是關於喝茶的。

據說,一千多年前,有位高僧名為趙州禪師,道法很高明。很多人都熱衷向他請教禪宗的問題,不論是誰,他都只有一個答案:“吃茶去!”

那麼,趙禪師叫別人“吃茶去”,有什麼禪機呢?

喝茶,能解各種問題?說實在的,生活並不像喝茶那麼簡單,端起、放下,不猶豫也不煩擾。

可仔細想想,這又很有道理。這世間的事兒,該來的就就來,該去的如一杯茶喝完了、放下了就好了。

當一個人參悟了,輕鬆了,自在了,也就有了心靈的歸處。就似一片茶葉在茶盞裡漂浮或沉澱,起碼,自己知道懸在那兒,外面的煩擾也就不是事了。

所以,趙州禪師的三字禪,是在告誡人們:人生無常,不必自尋煩惱。當有一杯茶可喝時,就要好好把握當下。

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是啊,歲月靜好,且行且珍惜。能用一杯茶化解的事兒,就不要用幾瓶酒了。

比如夫妻因雞毛蒜皮小事爭吵,說了很多中傷彼此感情的話。這時,如果一方意識到錯誤,從家庭出發,主動讓步。沉默下來,泡一杯茶,等涼快了,再遞到對方面前,深情地說:親,喝杯茶,下下火。相信,很多人都會為她的寬容和真誠所感動。再大的火氣,即使一時薄情,也會頓時消失。一場家庭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又比如和別人解決糾紛。泡上一壺熱茶,一邊喝一邊交流,氣氛很融洽。即使有分歧,很薄情,也會心平氣和地去協商。因為,能夠坐在臺面上一起喝茶的,都是有誠意的,也是想解決事情的。畢竟,不看情面,也看茶麵,你說對嗎?

可見,喝茶不僅是基本的待客之道,還是化解心結、與人溝通、融入圈子的必備技能。

一杯茶,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人到中年,煮一壺好茶,捧一本好書,在明媚的春光裡,享受美好,怡然自得。

一杯茶,喝出自己的獨家記憶。

一杯茶,又溫暖了塵世中多少薄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