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鳳蓮:人類精神的共同財富,給了我們面對現實的力量

梁鳳蓮:人類精神的共同財富,給了我們面對現實的力量

■梁鳳蓮《百年城變》

●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梁鳳蓮博士在這個閱讀月,給我們開出一份特別的文藝書單。藉由馬爾克斯、胡賽尼等世界性的文字,她指出,傑出的創作無分種族,人類精神的閃光,呈現在世界各個角落。

梁鳳蓮在接受採訪時坦承,庚子年開始至今,憂心忡忡幾乎成為人類共情。病毒,逼迫我們直面一個真相:世界就是一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枯俱枯。在精神層面,和而不同進而互相包容進步,才是世界能繼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她動情地表示:作為中國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戰“疫”時刻牽動人心。而恰在此時,許是命運所致,也是一種契合,她受邀開啟了廣東音樂百年史的創作。為此她還曾寫下敬詞,感謝“那些人類精神結晶裡的遠見卓識,給了我們去更好面對現狀的力量”。

恰逢世界讀書日,又正值“開卷廣州”暨越秀讀書月系列活動進行時,採訪時,記者看到了一份梁鳳蓮的“分享書單”,其中既有她關於廣州城市演變與文化形成的理論著作《百年城變》,也有馬爾克斯挑戰權威及陷入甜蜜痛苦寫作的《活著為了講述》。她尤其說到,“我這次一下子推薦了原籍阿富汗的胡賽尼的兩部長篇《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後者與我的《羊城煙雨》互文見義,是一種探討人類命運分歧走向的比較讀本”。她同時以全球化的眼光指出,傑出的創作無分種族區域,人類精神的閃光,呈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裡,對真善美都有一個極致的執著的表達。所以我覺得,讀真正的好書,對我們認知世界、成熟心智,至關重要。”

書單中另一推薦,是邁克爾·翁達傑的《英國病人》。這本值得反覆翻看的書,也是梁鳳蓮推薦的至愛之一。“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它的豐富性,對人性探索的執著,對愛與平凡人生嚮往的這麼一種力量。”

“那個人,在個人與家國取捨之間,在倫理和慾望的掙扎之間,在情感和道義的兩難之間,他究竟是怎樣在生命的最後完成救贖的?”

“它的這種張力和衝擊,是用輕淺文字講述的世俗故事所無法企及的。這部長篇,非常深刻地揭示完美人性追求的艱難曲折。正如當今世界,面對困苦,前進的終點最終是一樣的,這種殊途同歸,就是要給我們的人生指明美好明亮的方向,讓我們明白安穩平靜的生活,才是人生珍貴的賜予。”

■收藏週刊記者 潘瑋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