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空軍:典型的戰術巨人,戰略矮子(下)

上期,《百家談兵》談了德國空軍的成功與可取之處。

本期《百家談兵》,我們說一下德國空軍短板與失敗之處。

一、選擇開戰,失敗結局已經註定

“雖然消滅了蘇聯空軍數以萬計的戰鬥機,但是蘇聯的飛機似乎永遠也打不完。”這是德國空軍很多飛行員的感嘆!

你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讚揚德國空軍戰技術水平,也可以推崇那麼多的王牌飛行員。也可以嘲諷蘇聯戰鬥機質量低劣,飛行員素質有多差。

但德國始終只是一個強國,而不是一個大國,尤其不是一個資源大國。

不可否認,二戰前的德國,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是世界強國。

經濟實力歐洲第一,僅次於第一經濟強國美國。軍事實力方面,陸軍是陸軍中的翹楚,空軍是世界一流,海軍則只能說是弱雞。

從人口總量講,8000萬人口,在世界也堪稱一個大國,加之德國基礎教育發達,國民綜合素質較高。

但是,當時的德國本土國土面積也僅僅50多萬平方公里,多種類型的資源貧乏,尤其是石油資源。

地處歐洲中部,幾面都有強敵,實力也都不俗。東邊有蘇聯,西邊有法國,南邊有英國。

德國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短板,

閃電戰取勝的關鍵就在於“開戰就是決戰”“決戰就務求必勝”。在入侵實力弱小的波蘭時,德國可以殺雞用牛刀。在入侵實力強大的法國時,德國靠的是出其不意的突擊方向,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在入侵蘇聯時,初期輝煌的戰績只能曇花一現。

蘇聯遼闊的國土面積、強大的工業基礎與巨大的工業潛力,加之2億的人口,德國陷入了泥潭。

沒有在1941年攻下莫斯科,德國的敗局已經註定。更何況,德國四面出擊,四處樹敵。

二、成也戈林,敗也戈林

德國空軍的發展,離不開一戰中的那個王牌飛行員戈林。

德國空軍的失敗,更離不開曾經的那個王牌飛行員戈林。

戰前,德國人通過飛行俱樂部、民航公司等多種方式,結合當時航空科技前沿,巧妙發展了一支具有一流水準的空軍。

作為納粹德國二號人物,空軍統帥的戈林,屬於典型的志大才疏。他,只適合做個出色的戰鬥機飛行員。而不適合做一名統帥。

在關乎第三帝國命運的關鍵戰役中,戈林以蹩腳的指揮為世人詬病。

敦刻爾克戰役中,這個蠢笨的空軍元帥為一己之私,只讓空軍進行轟炸,結果讓40萬英法聯軍成功撤離。

不列顛之戰中,戈林腦袋進水,本來佔據優勢的德國空軍,在錯誤的戰術,愚蠢的指揮下,鎩羽而歸。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戈林滿嘴跑火車,不顧空軍已經衰弱實際,大包大攬,幻想以空軍支援第六集團軍,結果導致30萬陸軍精銳慘敗,從此,德國東方戰場陸軍的脊樑被徹底打斷。

三、典型的戰術空軍,被閹割的戰略空軍

看了很多資料後,我們不難發現,二戰中的德國空軍,只是一支典型的戰術空軍。

其只能對陸軍的進攻進行短距離的戰術支援,而不能對敵方進行後方戰略轟炸。

如果戰前德國建立起一支戰略轟炸機部隊,從某種意義講,是可以巨大影響戰爭進程的。

不列顛之戰中,由於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德國空軍只能用短腿的中型轟炸機,甚至斯圖卡式對地攻擊機對英國進行沿海沿岸轟炸。

在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德國空軍的短腿成為了致命傷。蘇聯人將大批的工廠及設備撤退到了遠東烏拉爾山,並且在安全環境下進行了生產。

當德國空軍想轟炸蘇聯後方時,發現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因為沒有一款合適的飛機可以派。

四、只能有空軍,不能有海軍航空兵

二戰中,德國的海軍,除了潛艇戰值得稱道外,水面艦艇沒有出彩之處,海軍航空兵更無什麼戰績可言。

二戰前,德國人雖然意識到航母的重要,但卻始終建立不起來艦載機部隊。

因為,德國只有空軍,而根本沒有海軍航空兵。

“只要空中能飛的,一切只能屬於空軍”這是愚蠢的戈林又一項短視的決定。

大西洋海戰中,如果德國建立起一支海軍航空兵,那大西洋海戰的結局又會怎樣呢?

沒有了航母的掩護,俾斯麥號在老邁過時的劍魚攻擊機下沉入了大海。提爾皮茨號不懼怕地方戰列艦,卻害怕敵方護航航母,不敢深入北冰洋放手一搏,切斷盟軍向蘇聯的運輸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