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1995年秋,我初中毕业进入唐河县三高中读书。第一次来到位于湖阳镇蓼山脚下的这所县属高中,经过一段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走到学校西门,抬头就能看见已经被砖头封住的西大门,记得墙上有一横匾,上书“钟毅中学,”当时并不知道钟毅是谁,一直到毕业离开,依然糊里糊涂。那些年没有手机可以百度,也没有资料可查阅,关键是,上了近3年学,也没听学校哪个老师来普及一下关于钟毅的相关信息。

显然,钟毅是被时光遗忘的人,于千军万马中挤独木桥的高中生们,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建这所学校是为了纪念一个在千军万马中壮烈殉国的抗日中将。

臧克家说,钟毅是“抗战以来,我结识的最有头脑,最热情,最懂得‘文化’的一个杰出的军人!”这让我对钟毅的事迹有了进一步探寻的冲动。

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少年名扬桑梓间

钟毅,字天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4军173师师长。1901年生于广西扶南(今扶绥县)长沙村。其父钟曦堂考中光绪甲辰科秀才,后在南宁设馆教书。钟毅随父就读,其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对诗词、书法都有很深的造诣。年纪很轻就能下笔成文,纵谈天下大事,受到父亲和村里长者的喜爱,少年时代已名扬桑梓。

1914年,钟毅考入扶南县县立吉阳小学。在学校刻苦努力、尊师敬长、豪爽仗义,算术、音乐、体育等科目常常名列前茅,深得校方赞许和同学们的拥戴。

钟毅每次放假由县城回家,一定到私塾去指导学生们唱歌、练操、绘画,并领导开展算术、竞走比赛活动,深得父老的赞扬和学生们的喜爱。

钟毅敬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每年暑假回乡,钟毅都教村里的年轻人唱歌、练体操,钟毅最爱唱的是流芳千古的岳飞的《满江红》。

1917年夏,钟毅从吉阳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每年仅招收新生一班50人。每逢考期,莘莘学子成千上万齐聚邕城应试,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很难被录取。而钟毅应考,一举名列第三,被誉为“扶南才子。”

翌年暑假赴广州,目睹国事纷乱不堪,外人专横,百姓困苦,毅然决然投笔从戎,报考韶关讲武堂,从此踏上军旅生涯。

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男儿仗剑出乡关

1920年,钟毅从韶关讲武堂毕业,正值军阀争夺地盘,派系纷争严重,钟毅未受到重用,于1921年春返回扶南县长沙家乡。回乡后,他仍继续钻研各种军事著作,他在自己的书房门口贴上对联自勉:


矢志澄中原闻鸡起舞;

雄心造时势匹马纵横。


在书房内,他自题诗一首:


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

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

钟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在乡居期间,他不甘心赋闲,不但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而且教育群众改革不良风俗,如反对包办婚姻和少女嫁后不落夫家等等。与此同时,他还开办男女成人夜校,除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外,启发群众的爱国思想。当时社会上匪风甚盛,为了保障村庄安全,他又倡导全村筑墙设闸防御匪患,并亲自编练壮丁,安排放哨守夜。

1924年,钟毅在韶关分校同学李明瑞的邀请下,到南宁任李明瑞团的上尉连长。在反对陆荣廷的战斗中,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指挥有方,以战功晋升为少校营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北上抗战,钟毅率部队作战勇猛,在德安马回岭中建立战功。北伐战争胜利后,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后,钟毅任第3团上校团长。

1929年,历任广西省特派员公署总务处长、省政府警务处长诸职。钟毅被派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钟毅深知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认真了解日本的军事装备情况,研究日本军队的战略战术,以利未来对日作战之需要。

1931年,钟毅在第4集团军总部任上校参议,并兼广西大学军训大队长。

1933年,李宗仁派钟毅任梧州第四高中上校军训大队长,随后又调任广西大学军训主任。

1934年,钟毅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特二期深造学习。他刻苦学习各种军事学术理论,研究现代作战的战略战术,力求精深,从不自满。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钟毅积极拥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翌年8月,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此时,广西抗日军队扩编,成立第31军,钟毅被任命为第31军第138师第414旅少将旅长,率军北上抗日。

1938年春,固守明光、凤阳的第31军遭日寇袭击,414旅首当其冲,激战数日,因装备悬殊,无法抵御敌人优势火力,奉命转进淮河沿岸。在撤退中,钟毅目击沿途民众四散逃难,感慨万千,即赋诗以明志:

半夜班师天地昏,中原到处哭声闻;

料应卷土又重来,一战唤回故乡魂。

四境纷传撤退忙,倭夷横海渡长江;

临淮关上思歼敌,剑气升腾月满窗。

1938年夏,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部队转进鄂东,保卫武汉。10月,部队开到浠水,钟毅晋升为173师中将师长。武汉放弃后,173师退守襄樊地区,保卫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

1939年12月,中国军队开展冬季攻势,出击进攻日军据点,钟毅指挥第173师英勇作战,接连扫除日军在安陆、钟祥的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任务完成后回师环潭,途经平林店。传闻平林店是汉武中兴之地,钟毅即登高观览,不胜感慨,希望早日荡平日寇,还我河山,以“平林怀古”为题,赋诗一首:


汉家火德未全衰,崛起平林旷代才;

观斗山前将星合,朝王庙上霸图开。

千秋帝业留陈迹,万里风云动壮怀;

满眼乾坤纷忧日,登日我亦戎衣来。


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史沫特莱为钟毅拍摄的戎装照

要将只手挽河山

1940年4月间,日寇再次进犯鄂北第五战区防线,集中六七个师团兵力,配备大量装甲车、大炮,并以空军配合,发动第二次随县、枣阳战役。173师负责掩护,钟毅指挥将士与敌周旋,抄袭敌军交通,艰苦奋战。

湖北抗日战场上进行的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几次重大的军事战役之一。日军为报第一次随枣战役惨败之仇,消灭鄂北第五战区野战主力,集中了五个师团的重兵。

5月5日,为粉碎敌人企图迂回包抄我主力的阴谋,军部指示第173师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撤至唐县镇一线,向枣阳集中。

5月6日,日寇联合兵种在湖北唐县镇一线集结,向173师猛扑,173师孤军无援,损失惨重,钟毅只好率领剩下将士,且战且退。部队行至马振抚一带,又与日寇打了一仗,然后分两路,一路从白马寺、五里陈、三里侯,经苍台过唐河向新野西南撤退。一路由三皇镇经过唐河、赵楼、小陈庄、王祠堂至河北村向西南方向集结。

5月8日,钟师长率50多名官兵和手枪队,赶到苍台丁湾村西南,准备渡河。

日军骑兵紧紧追袭,双方短兵相接,钟师长沉着果断命令部队占领阵地、背水一战。待日军迫近,轻机枪、步枪和手榴弹一齐打向日本鬼子,鬼子死伤50多人。

5月9日,钟师长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宁死不屈,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两个时辰,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钟将军右胸负了重伤,血染前襟。他顽强支撑着,下令士兵迅速分散突围,当他生命垂危之际,将作战资料、信件、日记本及印章等物包裹好,埋在附近芦苇丛中,然后仰天长啸,高喊:“吾等身为军人,当此危急存亡,间不容发之际,正宜奋力抵抗,万不得己,当留一弹自戕,勿为敌俘,遗羞华胄。”

钟毅将军率173师与日军滕田师团血战,身负重伤,在敌众我寡,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为不受敌俘,他举起左轮手枪,饮弹自戕,壮烈殉国,时为1940年5月9日下午3时,时年40岁。

同时阵亡的有副官及战士40余人,重伤11人,战死的官兵倒在河中及沙滩上,鲜血染红了唐河水,当地广大民众无不称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在战斗中,该部特务连排长蒋治飞,躲藏于河中渡船下,得以幸免。战斗结束,蒋治飞到丁湾村找来老百姓,把重伤员抬到庙内抢救,又将沙滩上的死者掩埋。10日后,蒋治飞带领由老河口五战区长官部人员将钟师长遗体送往老河口。

1941年5月,蒋治飞排长与随员从老河口拉来一石碑,上刻“钟毅将军殉国处”并刻有阵亡烈士40余人名字。碑文落款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石碑立于丁湾西南钟师长殉国处。立碑当天召开了追悼大会,30里内外的民众和学生万人参加,并唱梆子戏3天。

钟毅殉国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八路军总部还在延安专门为钟毅将军举行了追悼会,朱德总司令带着后来的两位开国大将谭政、肖劲光等一同出席,体现了八路军对钟毅将军的钦佩之情。


男儿仗剑出乡关:在唐河苍台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钟毅

唐河三中南门,很可惜题有“钟毅中学”四字的西门没有照


1942年,国民政府在唐河县湖阳办学校一所,命名“钟毅中学”(后改为湖阳三中),由李宗仁亲笔题名(《唐河县志》)。也有一民间说法,不知真假。为纪念钟毅将军,在殉难地建学校一所命名为“钟毅中学,” 该学校被当时的唐河县保安司令、湖阳张湾人赵建恕强迫迁到他家乡,即我曾就读过的、位于湖阳镇蓼山西边的唐河三中。

2014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钟毅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臧克家说,钟毅是“抗战以来,我结识的最有头脑,最热情,最懂得‘文化’的一个杰出的军人!”

曾经采访过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高级领袖的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史沫特莱,在钟毅将军生前曾经深入采访了钟毅。她是经一些进步文人的介绍专程来采访钟师长的。

钟师长的指挥部里燃起了炭火,将军和记者相对侃侃而谈。初次会见,史沫特莱女士这样描写:

“在桌上靠近闪动淌泪的蜡烛旁边翻放着一顶军帽。暗淡的烛光下我见到一个身穿卡基军服的人,端正笔直,岿然不动的站在那里,脸朝着我,一双黑眼睛在打量着我。中等身材,看来年轻,后来我知道他的年龄是三十九岁。她的面孔与其说英俊不如说清秀。说话富有感情,语音柔和深沉,含蓄机智,这种声调我很熟悉,我几乎和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总是能交上朋友。”……

在钟毅牺牲后,史沫特莱特意去钟毅的故乡,到钟毅的墓前看望。她写道:


“这年秋天,我到了钟毅的故乡广西省,见到了他的兄弟并且谈了话。之后,我走到桂林城外的山上,独自站在他的墓前。

他走过中国大地,横扫江汉平原的面孔,士兵们在他身后起步正步跑步卧倒滚爬的身影,唱着歌向前进的人民子弟兵,在那遥远的地方悄悄传来钟毅的声音在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信念,请告诉你们美国同胞啊!”

史沫特莱在《抗战时代》中说:“自从抗战开始,他始终站在最危险的前线。他佩戴着最荣誉的勋章,可是他很谦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