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四部委: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

蔡永固


新能源乘用車30萬補貼門檻:澆滅新勢力造車熱&敲打特斯拉

由財政、工信、科技、發改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內容提出了:完善資金清算制度,提高補貼精度的新規。內容核心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必須小於等於30萬元,為鼓勵換電模式的發展,換電車輛不在此規定範圍內;其次為新能源乘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應分別達到10000與1000臺。這些規定有什麼深意呢?


造車新勢力的危機

  • 蔚來

  • 理想

  • 小鵬

  • 特斯拉

  • ……

上述四家車企均屬於“造車新勢力”範疇,是在新能源汽車熱中陸續出現的年輕企業。這些品牌的汽車主攻的是中高端陣營,基本都是以高端產品作為籌碼,作為在資本市場運轉的特殊模式的企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真正普及實際並無很大的推動力。

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車輛是所謂的“中低端”,電動汽車面對傳統燃油動力汽車想要取而代之,需要推出的是大量的物美價廉的普通代步車型,是讓大部分人買得起用得起的電動車。所以補貼的精準程度是需要進行調整的,調整的目的首先是打破電動汽車偏高的價格結構,其次則是給這些定位中高端的新勢力企業“指明”發展方向,如果再不進行調整的話那就真的可能面對滅頂之災了。


參考理想汽車COE的說法:“30萬門檻估計是為限制特斯拉而設計,經本身是精準的主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是給了特斯拉降價的理由和必要性。標準版價格降至30萬,補貼後27萬多,價格下降會打擊20~40萬售價的國產車。但理想汽車的補貼下降部分由其自行承擔,用戶的到手阿濟格不變。”

參考小鵬汽車COE的的說法:“國產model3長續航版補貼後會降價到27.75萬,比當前價格33.9萬下調6.15萬,接近預測的國產Tesla價格再降1萬美元(預測)。在這個價位上,原來15~40萬售價的電動汽車競爭壓力只都會明顯加大,不會縮小,大家應做好準備。但對客戶利好,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這兩位所謂的電動汽車領域的“大佬”也是心大,其評價中所謂的對“20/40萬”國產電動汽車的精準打擊指的不是傳統車企,而就是如理想小鵬等定位中高端的新品牌。小鵬汽車表示特斯拉的毛利有30%,理想汽車表示可以自行承擔補貼下調的部分,這是不是說明了造車新勢力的高端車毛利都很高呢?那麼這些高利潤的高價電動汽車,在銷量極低的狀態下對推動汽車電動化有什麼驅動力呢?似乎從大方向來看真的是沒有價值的。

關於特斯拉model3的價格調整並不值得關注,小鵬汽車所謂的15/40萬全範圍受影響的評價也是缺乏常識,不論從消費心理學還是從實際購車預算的可調整範圍分析,15/20/30/40萬級面對的絕對是不同層級的消費群體。自主品牌目前適合主攻的10/15/20萬的電動與混合動力汽車,對於超出範圍的量產車至少短期內沒有推廣的價值。

其次電動汽車在動力電池類型逐漸豐富之後,車輛的製造成本將會迎來一次大幅下探,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車企都有可能下調。比如仍在使用高成本鎳鈷類三元鋰的電動車就很難控制價格,但是轉型磷酸鐵鋰的乘用車,僅動力電池的成本可能下探一半左右。在製造成本事實可降低的前提下,扶優扶強需要再一次執行:扶持技術研發型車企主攻C端核心市場,那些搞噱頭搞營銷搞資本的企業就離“清算”不遠了,先通過補貼調整再通過申報數量進行嚴格要求,這是一次針對性極強的精準打擊。


總結:特斯拉會因松下的鎳鈷鋁電池感受到危機,國產造車新勢力品牌也需要進行調整。新能源汽車需要的更親民的價格定位,電驅TO-C領域目前需要的不是這些所謂的高端車,所以這些車與車企就交由市場進行鑑定其存在的價值,沒有價值就別再湊熱鬧了吧。




天和Auto


我沒有靠譜回答。我只是個吃瓜群眾。我對李想的尷尬感到好笑。

我猜李想當初定價決策的時候,選擇了30萬層次,對標的肯定是特斯拉。沒想到這次也被劃到了補貼之外了。現在他是上下為難啊。下調售價吧,對得起股東,但對不起粉絲,也違背了象喬布斯做一款精品的初衷。不下調售價吧,在困難的經濟形勢下放棄20萬層次市場,對得起粉絲,但對不起投資人。難啊。

哈哈,李想先生,你完全可對推出理想two啊,就做20萬層次,什麼拿怕真皮,什麼七座,扔了它,輪子也做個簡化,減振也做個簡化,外觀也做個簡化,什麼智能進氣柵也扔了,什麼線條燈也扔了,到拆車場看看保有量最多的SUV的前臉象什麼,就把理想two的前臉做得象什麼(抄長城)。

不要看不起長城的定價策略和產品線條。至少這十多年是很成功的。當初長城壓著別人打的時候很爽,現在李想也完全可以替那些人報仇,搞個18萬的理想two去打長城啊,順便把自己的腰包也可以搞得鼓鼓的。前對得起大股東,後對得起眾粉絲。


下崗三次郎


其實作為一個行業從事者,這裡邊的針對目標很明顯;

針對目標1:特斯拉,補貼的主要目的是扶持國產品牌,特斯拉作為全資外國車被這樣對待也是無可厚非;另外可以買得起30萬以上車型的人,多幾萬應該也能承擔;

針對目標2:蔚來,蔚來的車價超過30萬,但蔚來採用換電模式,可享受補貼,一是因為蔚來為國產車,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換電模式”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鏈,理當被扶持。

如果特斯拉通過技術手段限制車輛攻略,然後通過軟件包升級收費可能會跨國補貼障礙,但也要看國家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