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編者按

根據教育部2020年全國高考時間安排,202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語文、數學、外語科目考試安排在7月7日至8日舉行。高考延期,是否打亂了你複習的節奏?不用慌,名師來幫你。今天先來看看三位語文老師的建議吧——

“外圍戰”打完了,如何打“攻堅戰”

高考是場“硬仗”。如果說高三線上學習打的是“外圍戰”,那麼目前線下學習則是“攻堅戰”。現在語文學科正值二輪複習,師生想力挽狂瀾,必須注重實效。老師教什麼,怎樣教?學生學什麼,怎樣學?亟待解決。

以考定教,對症下藥

兩次考試答題失分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老師急需研究的地方。學生做題時理解不了,老師講過了學生歸納不了,老師歸納過學生還運用不了的問題,即為癥結所在。教師需要回顧新課標,參悟高考說明,研究高考試卷,整合教學內容,精選習題,力求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和多層次地訓練。

專題聚焦,思路引導

貪多嚼不爛,我們需要開展微專題研究,並提供解題的有效路徑。如作文微專題:立意,可以就立意的角度、素材與主旨的關聯、行文中的切題、結構中主旨的凸顯等方面進行指導,讓學生針對性地升格自己的作文,力求提升層次。

覆盤追蹤,回顧推敲

老師不入“書山”,學生難出“題海”。老師要針對高頻錯題進行思維引領。如理解分析類選擇題,可以簡要設計思維導圖:錯誤選項來源何處?→文中有無關聯?→根據能否支撐判斷?→邏輯推理錯在哪環?

學生要整理出同一題型的答題記錄,並進行思路追蹤,如下棋“覆盤”,回顧推敲:初讀感受、文本依據、邏輯推理等方面有何偏差?進而探尋答案邏輯的合理性。

當然,線下教學也離不開線上資源,教師方便查找,學生隨時回看,有機結合,相互補充。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周偉,江蘇省中學正高級教師

優化過程,從容備考

——高考延期下的高三語文複習策略

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我們又多了準備的時間。如果應時而化,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進一步優化複習過程,我們將會更從容地迎接這一場原本就屬於我們的考驗。

我們可以多讀書。“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辦法有許多,但最管用、最有效的就是讀書,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關鍵。”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溫儒敏認為,要培養讀書興趣,不能把考試和讀書對立起來。多讀書的孩子會有較寬的閱讀面,思維活躍,語文素養較高,考試成績自然也不會差。這多出來的時間,我們可以將它投入到閱讀中去,每天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必修教材、選修教材中的精華足夠我們咀嚼消化。一輪複習中做過的很多文言文、現代文閱讀文本,也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它們一方面給予我們心靈滋養,提升了我們的的思想認識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我們積累寫作素材的來源。

在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把匆匆走過的一輪複習過程再細緻梳理,盡力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例如古詩鑑賞一輪複習中我們是先按考點或題材(送別、邊塞、詠物、羈旅、閨怨等)進行復習的,每一個考點,每一種題材我們都做過幾首典型詩歌。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賞析它們,在大量的誦讀中領悟、質疑、整理,找到讀詩的感覺。除此還要將做題得到的詩歌解讀的方法、審題答題的思路,結合高考考點進行歸納總結,努力畫出一幅縱橫交織的詩歌知識框架圖。

我們還可以研究近三年的江蘇高考語文試卷,針對每一個知識點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將備考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我們要研究手裡的2019年江蘇高考考試說明,比較它與以往的不同,揣摩命題走向。練手時選擇與高考題契合度最高的題型,絕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命題不規範,答案不嚴密的試題上。我們可以自我總結每一種題型的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努力養成多角度答題的習慣。

作者簡介:南京市中華中學 周春麗,南京市學科帶頭人

解焦慮、細梳理、思“過渡”

非常“戰疫”期間,廣大高三師生克服重重困難,先是堅持了近兩個月的線上教與學,現在又轉到了線下開始正常的課堂教與學;那麼接下來,需要做些什麼呢?

解焦慮,增強信心

由線上轉入課堂現場教學,當務之急是教師要按照各級防控部門有關復學的要求,充分利用“戰疫”期間湧現的感人事蹟,給學生上好心理健康課,竭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消解同學們因防疫而產生的憂慮乃至恐懼情緒,舒緩他們因擔心複習效率不高、知能點夯不實而產生的焦躁心理,進而鼓足幹勁,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緊張而有節奏的複習備考中。

細梳理,長善救失

一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據江蘇語文科“考試說明”的考查點特別是歷年的“高頻考點”(比如“語用”部分的近義詞辨析、語句銜接等等),針對自身語文學習的實際,細緻排查,進而明確自己在備考點上的優劣勢,做到考前統籌安排,以便長善救失。

二是要督促學生把線上學習的內容要點再瀏覽一遍,並認真梳理出識記不準確、理解不透徹甚至不理解的知能點,以便及時向同學或老師請教,決不輕易放過一個疑難點。

思“過渡”,應對變化

基於江蘇高考語文卷要與全國卷實現平穩過渡的“軟著陸”理念,教師要提醒學生切實關注以下三點:要理解識記一定語境中的名句名篇;解讀現代文文本尤其是多則材料實用類文本,要特別訓練辨析和推斷能力;還要緊扣任務驅動型作文“作者在場,指令明確,實用取向”的基本特徵,紮實訓練寫作能力。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同學們在真實的語文材料情境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著力訓練語文的“宗”(語用力、思維力以及鑑賞力等)和語文應試技能的“宗”(“高考語文類題”的解答規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如,解答古詩詞的前提是,從詩題和作者入手,初讀原詩,模擬詩人,再現畫面;然後才能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規範作答。又如,現代文文本的解讀策略:追求作者行文的思路、命題者命題的思路和考生解讀的思路這“三種思路”契合度的最大化,而考生的解讀要在從文本樣式的特點出發,整體而透徹地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找出解讀的區間,找準對應的語句,如此才能規範而順利完成解答任務。

作者簡介: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 柳方平,江蘇省中學正高級教師,徐州市名教師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來源:江蘇教育發佈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高考服務】自信備考+做好銜接---語文:三位名師談如何優化過程,注重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