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小時侯經常聽外公講故意,我外公也是抗美援朝老戰士,以前在旅順服役穿的是海軍軍服,後面抗美援朝爆發不知怎麼當起了運輸兵了。

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得到充分印證。美軍一方,每天都消耗天文數字般的彈藥物資,卻依舊供應得起,軍艦、飛機(含直升機)、軍車組成美軍發達的運輸供應鏈。即便美軍深陷重圍,也有美軍運輸機不分晝夜將充足的給養、武器、彈藥空投給他們。所以,美軍以及聯軍一方後勤供應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拯救了聯軍的命運。不然,以美軍經不起艱苦挫折的老爺做派,早就在志願軍的猛烈攻勢下崩潰了。

志願軍一方,儘管比紅軍時期“扁擔挑、肩膀扛”,解放戰爭時期“小推車”的運輸保障方式有了很大進步,既有火車又有卡車了,可和美軍相比仍然差距很大,這主要不是我方人員的過失,相反他們像前線戰士一樣,付出極大的代價和辛勞。怎奈缺乏制空權、制海權的志願軍,遭到美軍戰機不分晝夜的攻擊絞殺,嚴重阻礙了運輸暢通。

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為保障抗美援朝的後勤供應,中國動員了大批國內汽車司機支前。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條件下,機動車輛的保有量是極低的,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許多偏遠地區的人甚至根本沒有見過汽車長什麼樣。在那個時代,能做一名汽車司機,是非常顯赫的,和大人物都能坐一張桌吃飯打牌、商量事兒。所以,徵召司機赴朝參戰,和徵召飛行員差不了多少。

戰場上,運輸車隊的司機們的處境,甚至比前線的志願軍戰士還要危險,擔負的責任也比普通戰士大很多。這是因為他們都是美軍的重點打擊對象,美軍飛機24小時空中搜尋志願軍運輸車隊,一旦發現,就是一批又一批的狂轟濫炸,沒有任何防護能力的車隊經常遭受重創。

即便志願軍夜間行車,也是危機四伏,隨時有生命危險。美軍飛機夜間也會出擊,所以志願軍運輸車隊不敢開車燈。當時又沒有夜視儀,他們只能黑燈瞎火摸黑前進,敵機的轟炸使道路坑坑窪窪,盡是彈坑,運氣稍差,就會陷入彈坑,車翻人傷。

所以,運輸司機們無論是發揮的作用、擔負的使命,還是遭遇的危險,都比很多戰士大許多。但很少關於他們英雄事蹟的報道,今天就來講一則志願軍卡車司機鬥智鬥勇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劉樹雲,是個老司機,人稱“大老劉”。一次,劉樹雲隨車隊往前線送高粱米。有朋友可能奇怪,為什麼不送彈藥送高粱米,其實高粱米就是志願軍重要口糧。大家都知道,志願軍的口糧叫炒麵,炒麵的品種有很多,單一品種容易讓志願軍患上營養匱乏症,因缺乏維生素而夜間看不見(夜盲症)。志願軍全指望夜戰,夜裡看不見這不抓瞎了?所以炒麵裡還會添加如高粱米、大豆、玉米之類的雜糧,以補充營養。

劉樹雲一路小心開車,但由於不敢開燈,只好憑著微弱的月光前進。道路崎嶇不平,到處是深坑,半道上劉樹雲的卡車不小心翻到了溝裡!好在劉樹雲命大,毫髮無損從車廂裡鑽了出來。

正當劉樹雲站在那裡發愁的功夫,一隊汽車開來,劉樹雲遠遠一看他們竟敢開著車燈,就知道這是美軍,於是急忙隱蔽起來。

美軍車隊中,有一輛卡車走著走著,發現了劉樹雲翻倒的卡車。由於也是繳獲的美軍卡車,所以美軍並不吃驚。他停下車,走到劉樹雲的車旁,像觀察什麼情況。

這時,劉樹雲悄悄摸進這個美軍的駕駛室,突然開動發動機,全速駛離!那個,美軍司機急嗷嗷的直跳腳,也無濟於事。

劉樹雲開著繳獲的軍車,也沒有去看車裡裝的什麼(查看的話他就走不了了),直覺車廂裡靜悄悄的,所以也不在意,徑直一路開到了志願軍營地。

到了營地,志願軍戰士們圍上去,拉開軍車帳幕一看,嚇了一跳,原來車廂裡東倒西歪,睡的全是美軍!

志願軍戰士端起槍,大聲用“中式英語”吆喝:“葡萄藤一二棍”,其實就是英語put down your gun(放下武器)的意思。美軍這時也都醒了,一聽外面亂哄哄的,也聽不懂在說什麼,不過聽得出是中國人!

美軍嚇得一個個高舉雙手,從車廂裡拱出來,志願軍一數,嚯,竟然有25個!

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劉樹雲用一車高粱米,竟然換回25個美國兵!這消息迅速傳遍志願軍。這事也被文藝工作者迅速整理,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廣為傳頌。

抗美援朝中的故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