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場發佈會 | 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幫扶,下一步該怎麼做?

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幫扶工作情況,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陳洪波、開發指導司一級巡視員吳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平石頭村第一書記趙振興,出席發佈會,並就駐村工作隊作用、貧困勞動力就業、扶貧工作進展等回答媒體提問。發佈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

扶貧辦:近年返貧人數逐年下降 已建立監測幫扶機制防返貧

陳洪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有930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佔到全部貧困人口的97%。脫貧人口中,因為種種原因出現返貧,是客觀存在,也是正常的。近年來,返貧的人數是逐年下降,反映了脫貧的質量在提高。為了更好地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扶貧辦已建立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抓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開展動態監測管理。2019年底,通過對建檔立卡的已脫貧但不穩定戶,還有收入略高於扶貧標準的邊緣戶進行了摸底,分別是近200萬人、近300萬人。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增多。近期我們正在指導各地將兩類監測對象進一步核實,將之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實施動態管理。

二、明確對象,落實幫扶政策。幫扶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和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可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申請的扶貧小額信貸予以貼息,這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的政策一樣。二是支持其參加經營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培訓。三是支持通過村內扶貧公益崗位安置就業。

三、加強對監測對象幫扶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陳洪波強調,建立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就是為了提前發現、提前幫扶,主動出擊,不要等脫貧人陷入貧困之後再去幫扶,預計會有更好的幫扶效果。

扶貧辦: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突出“五個優先”

吳華在回答關於“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將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務工”這一問題時表示,就業穩則收入穩,穩住了就業,對貧困戶來說就是穩住了收入的大頭。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其2/3的收入來自於務工收入。因此在戰“疫”、戰“貧”這兩條戰線上,轉移就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對此,突出“五個優先”:

一是優先摸清需求。

二是在摸清需求的基礎上,優先安排培訓。

三是優先組織輸出,用工信息發佈,人崗匹配,點對點輸出,這些防疫背景下的具體做法,對貧困人口都是優先適用的。

四是優先落實政策,包括對用工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和貧困戶,現有的財政、金融激勵政策優先落實落地。

五是優先重大項目工程、重點企業錄用貧困地區的勞動力。

同時,吳華回答了貧困勞動力申請優先的幾個途徑:

一是直接向村鎮(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報名申請。二是去人社部門,也可以通過人社部門的就業平臺網上申請。三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跟政府對接,政府部門在當地發佈重點工程項目、企業的用工需求,勞動力看到之後可以到企業直接報名。

扶貧辦:“扶貧專崗”將帶動三百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會上,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一級巡視員吳華表示,鼓勵貧困勞動力就業靈活選擇就業方式,對促進就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項目,扶貧辦將優先調整、優先安排。

吳華指出,針對當前扶貧項目開工面臨的困難,扶貧辦採取了包括加快資金撥付、工程項目綠色通道、動態調整扶貧項目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截至4月10日,扶貧項目的開工是28.1萬個,項目的開工率達到了74.1%,各地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

吳華表示,現在貧困勞動力就業不光有跨省就業渠道,“跨省我們鼓勵,就近就地就業我們也鼓勵,而且結合這些扶貧項目的實施,我們鼓勵貧困農戶參與其中。”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

一是當地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可以吸納一些貧困勞動力參與其中務工;

二是當地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

三是開設扶貧專崗,扶貧辦開設的生態護林員、護路員、保潔員等崗位可帶動三百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四是各類涉農項目,將安排當地一些老百姓參與其中,包括貧困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