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雲南建水退伍軍人回鄉辦廠助力脫貧攻堅

在雲南省建水縣,有一位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自己的第二戰場。作為一名退役老兵,憑著對家鄉建設的一片熱忱之心,把理想和抱負都傾注在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道路上。

退伍不褪色 雲南建水退伍軍人回鄉辦廠助力脫貧攻堅

在位於建水縣李浩寨鄉雲龍山腳三轉灣的龍鍶山泉生產基地,一位身著迷彩服的中年男子正向工人講解清洗水桶的注意事項。他,就是這個工廠的負責人——白朝昌,同時,他也是建水縣常駐民兵應急分隊的隊長。

一直懷揣軍人夢的白朝昌,於1982年應徵入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信念深入骨髓,融入血液。1985年,退伍回到家鄉後自主創業,以實際行動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還帶動村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增收致富。

退伍不褪色 雲南建水退伍軍人回鄉辦廠助力脫貧攻堅

正在認真學習洗桶要領的小張剛來廠裡1個多月,是李浩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父母去世,家裡只剩他和在讀初中的妹妹,小張便擔起了撫養妹妹的生活重擔。得知情況後,白朝昌將他帶入水廠,耐心開導,併為他安排了工作。

“我在這裡工作,工資比較穩定,還能存下錢供我妹子讀書。”貧困戶小張告訴記者。

廠裡還有9戶像小張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水廠每年支付他們的工資達20多萬元。他們在家門口打工,方便照顧家庭的同時也掙了錢。

退伍不褪色 雲南建水退伍軍人回鄉辦廠助力脫貧攻堅

“以前種田地,一年能掙到七八千塊,現在在水廠工作,在白老闆這裡幹,一個月的底工資是2000,還有點獎金,現在家門口都可以上班,田也種,班也上。”貧困戶老周說道。

白朝昌除了吸納貧困戶到廠工作外,還積極參與修路、捐資助學、幫助貧困戶等公益事業。截至目前,已出資60多萬元。

退伍不褪色 雲南建水退伍軍人回鄉辦廠助力脫貧攻堅

“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白朝昌看來,自己回鄉創業帶民增收,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的舉措是正確的。未來,還將繼續擴大產業,帶領更多的百姓走上脫貧致富路。

雲南網通訊員 薛小娜 楊淑潤 朱芸樂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