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典故出處(五六)一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語自劉向《說苑,正諫》。

古人對君王的勸諫很有藝術性,他們不直接和君王硬懟,而是採用巧妙的迂迴,用說故事的形式去講道理,如觸龍說趙太后,小青年勸吳王不要伐楚,效果都非常好。

“螳螂捕蟬”的故事原文是: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吳王要攻打楚國,誰勸也不聽,還威脅要殺死敢於勸諫的人。年青侍從官就拿著彈弓每天在園中的樹下轉悠,吳王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他就說:您看樹上有一隻蟬,正高興地吸露水,沒覺察到有一隻螳螂躲在它身後,正彎著前肢,想要捕捉它;螳螂一心想捕蟬,但不知道有一隻黃雀在它身後,正伸長脖子要啄食它;黃雀只顧盯著螳螂,卻不知道我的彈弓也搭上彈丸正對準了它。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有後顧之憂,不能鼠目寸光,毫無遠見,利令智昏。

現在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對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為了眼前發展不顧子孫後代的生存,這樣下去,人類終會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黃雀”就是人類的貪念,最後會輸給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