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昨天文章《碧桂園和龍湖,一場靈與肉的糾纏》發佈後,龍湖的粉絲不滿意,碧桂園的粉絲也不滿意,所以萬房君很鬱悶,也不滿意。

大家都不滿意,緣於沒有看到這張圖表: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備註:在地產信用江湖裡,有一個潛規則:國企身份自帶光環,自動獲得2-3級評級提升,民企則無國企身份溢價。去除身份加持,萬科和中海降至Baa3,和龍湖同級。地產規模巨頭信用排行榜浮出水面。第一梯隊:萬科、中海、龍湖;第二梯隊:碧桂園;第三梯隊:融創;第四梯隊:恆大)

碧桂園不滿意:我是規模豪門,憑什麼把我和龍湖放在一起比?

龍湖也不滿意:我是信用老大,憑什麼拿我的規模短板和碧桂園比較?

爭議的焦點是:規模≠信用

這裡面,萬房君要澄清一點:信用王者從來都需要規模加持。在穆迪的評級體系裡,規模分為三部分內容:1.住宅銷售收入;2.土地收入;3.租金收入。

碧桂園是住宅規模王者,龍湖是租金收入規模王者。信用和規模從來都是強關聯,所以不用爭論了。但是,又有新問題又來了。

戴上金箍,不能愛你

有人問,為什麼龍湖要選擇做租金規模王者?

這是一個很扎心的問題:“不戴金箍,無法救你;戴上金箍,不能愛你!”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龍湖在2009年上市後,銷售規模剛過百億,要做孫悟空,還是至尊寶,這是兩難選擇。如果做孫悟空,可以大鬧天宮,任性成長。如果選擇做至尊寶,就要放棄紫霞仙子,跟隨師傅唐三藏西天取經,一定不要忘了帶上金箍圈。

選擇境外發債務,就要接受國際三大評級公司評級,就等於給自己戴上信用金箍圈,它是發債牌照。如果被評為投資級,更可以任性吸金。

在高槓杆行業,很多人做夢都想成為信用評級的至尊寶,大多數只能是孫悟空,然後活成了山大王,最後還俗成為一隻普普通通的猴子。然而,戴上信用評級金箍圈,同樣也是一場“怨憎會、求不得、斷舍離”的煉獄成長之旅。

世上可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龍湖上市後不久,主動選擇國際三大評級,它要做有追求的至尊寶,而且是很聰明的至尊寶:做大經常性收入,做大租金規模。

為什麼說龍湖是很聰明的至尊寶?

因為評級公司有兩大潛規則。

一是顏值優先,內涵次之

所謂顏值,就是評級公司的一級關鍵數據指標,包括:1.收入;2.毛利率;3.EBIT/利息收入;4.收入/債務;5.債務/資本。

如果顏值不達標,信用評級相親會上,評級公司就會轉身走人。是不是很短視,這是國際三大評級公司絕情的一面。不過,也恰恰是因為絕情,國際三大評級公司保證了百年來客觀公正的高水準。

我們通過下圖舉個例子說明。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這張圖來自2017年底的穆迪報告,當時龍湖的評級是Baa3。EBIT/利息處在4.5X—6X之間,形成了一條上下兩條虛線,我們稱之為穆迪版“顏值絕情谷”,一旦往下跨越絕情谷邊界,評級公司就會先掏黃牌(展望下調),再掏紅牌(評級下調)。比如2013年和2015年間,龍湖的利息覆蓋倍數指標壓著評級下限,面臨掏牌下調的危險。

二是顏值指標裡的經常性收入高看一眼

同樣以上圖為例,穆迪官方版給到該指標Baa3允許EBIT/利息波動範圍是6X—8x。為什麼到了龍湖這裡,降低要求(EBIT/利息=4.5X—6X)?

原因就是龍湖的經常性收入強勁,所以高看一眼。這就好比美女,如果嘴唇性感,就是性感嘴唇美女,再高看一眼。龍湖的租金收入,就是美女的性感嘴唇。

兩大潛規則形成了一個商業閉環:控制規模,收割高信用評級;加大租金收入規模,減緩評級波動。

這是龍湖10年發展的邏輯主線,從未改變。但是,戴上金箍的至尊寶,再也不能愛上規模這位紫霞仙子了。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

“我知道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腳踏七彩祥雲從西邊歸來娶我。”龍湖內部的紫霞仙子派從未放棄對規模的執著。這種異見聲調到了2013年達到了小高潮:

“區域聚焦”已變成“區域據點”;

冰炭難同爐,商業和住宅雙輪驅動,還能走多遠;

人員流動大,龍湖快成行業免費培訓公司……

紫霞仙子派直指束縛龍湖全國化佈局後規模條條框框:

憑什麼不能用貴錢,信託、基金大家都在用;

為什麼不可以聯合拿地、合作開發?

這麼好的項目、這麼好的公司,不收購太可惜……

當紫霞仙子派喋喋不休的時候,至尊寶龍湖頭上的緊箍咒就開始隱隱作痛。異見聲調是國際三大評級公司非常忌諱的動作,而且非常排斥——這簡直就是要卸掉信用評級金箍圈,打爛龍湖信用評級的罈罈罐罐,完全不能接受。

事情正在恰恰起變化

作為老闆,吳亞軍只有一個選擇,或者去領導,或者被誤導。

在規模魅惑和評級壓力面前,2013年7月,吳亞軍寫了一封信—《堅定戰略,假以時日》,在內部論壇發佈後,瞬間佔據各大媒體頭條,這也間接回應內部質疑、坊間批評和評級公司的顧慮。

這可能是龍湖上市後10多年裡的至暗時刻之一,也是關鍵時刻之一:龍湖向哪裡去;低成本融資,如何燎原?

在這封信裡,她又一次提到不能借“貴錢”:龍湖進入房地產開始不久,就研究了國外以及香港的許多房地產公司的死法,其中很重要的 一條就是敢用“貴”的錢。這“貴”的錢是債權人的風險兌價。所以我們當時就定了一個規矩:借錢,但不借“貴”的錢。

這段話演繹出吳氏財務邏輯:龍湖=便宜錢+高利潤=高等級信用評級

吳氏財務邏輯閉環下,又誕生出龍湖新戰略:“擴縱深,近城區,控規模,持商業”

把吳氏財務邏輯和龍湖彼時新戰略聯繫起來,我們可以窺見龍湖7年前發展的命門:可持續競爭的惟一優勢來自於超過競爭對手的能力。

龍湖融資成本很低,笑傲江湖;因為近城區,龍湖買地的成本雖然很低,但比較起碧桂園,依然很貴。而且,大量資本沉澱持有商業,加大了頭寸風險,弱化了流動性指標,導致住宅規模無力起跳。

化學變化

龍湖的命門也迅速被穆迪捕捉,成為龍湖評級上調的攔路虎。特別是碧桂園2013年躍升到千億以後,評級指標開始產生奇怪的化學變化,引發全行業的關注。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2013年,碧桂園跨越千億,龍湖的銷售額481億。千億是量變,因為它帶來了規模效應後的評級指標連鎖反應。

首先是碧桂園和龍湖的信用評級指標曲線越來越窄。碧桂園到了千億以後,龍湖此時的信用指標優勢不再明顯。

其次是,在這一年裡,龍湖和碧桂園的債務槓桿率重疊。這意味著什麼?

從公式上看:收入/有息負債,槓桿率越高,意味著同樣的資金撬動收入越高。對於龍湖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傳說中的“規模效應”難道真的發生了?數據不用懷疑,這是穆迪拿掉美圖秀秀,去掉美顏後調整的數據比較。

更大的危險是:

1.規模效應如果成立,這將顛覆龍湖過去一直傲嬌的財務模型!並非龍湖退步,而是同行大踏步前進了。

2.更進一步講,在堅定戰略、假以時日之後,吳亞軍還要不要進一步升級戰略,尋找更鋒利的抓手?

3.如果要戰略升級,要不要保證原有信用優勢?

4.如果既然保持原有信用優勢,還要規模,龍湖又要做何重大調整?

下面這張圖表驗證了我們的推判: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讓人意外的是,碧桂園的規模優勢帶來的信用指標改善,並沒有想象中大,這又是為何?

答案在下面這張圖表中:

信用江湖暗戰①:龍湖和碧桂園,兩個不一樣的至尊寶

碧桂園跨入千億後,經過兩年的休整,規模再一次以指數級的增長攀升。登上規模鐵椅子王位後,碧桂園的信用變化,可謂天翻地覆,詳情稍後。

2013年的龍湖,面臨著上市後的第二次大考,以回應上述四大危險。吳亞軍又該何去何走?所有關心龍湖的人,都把心臟提到了嗓子眼。

市場的空隙在哪裡,企業的機會又在哪裡?優秀的企業家,從來都是面對不確定,解決不確定,懷揣夢想,永遠在路上,不知疲倦。

吳亞軍將會祭出哪些戰術大法, 千億之後的楊國強,又會有哪些動作,下篇揭曉。

備註1:在這個時候,推出信用研究系列,頗有深意。表面上順風順水的龍湖和碧桂園兩家行業翹楚,在過去10多年,同樣面臨數次艱難抉擇。每一次,他們都能從危險中發現機會,這種變危為機的能力才是當下的珍寶。研究它們,發現秘密,以饗同仁。

備註2:本文圖表和數據,除標註外,皆源自穆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