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徵袍未解援四海,中國醫護顯大愛

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

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全民戰“疫”中,衝在最前沿的醫護工作者們立下了汗馬功勞,讓國內的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如今,隨著疫情在全球多國暴發,勇敢的中國醫者又踏上了馳援海外的征程。

自2月29日以來,中國已向17個國家派出19支醫療專家組。“中國逆行者”臨危受命,將從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經驗傾囊相予,幫助受援國大幅提升防控疫情能力。在老撾,中國專家組先後深入6家醫院進行15次實地考察調研,其中3次進入確診患者收治病區;在菲律賓,中國專家組實地走訪多家醫療機構,開展數十場諮詢問診和講座,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在俄羅斯,中國專家組除了與當地交流抗疫經驗、介紹中國的做法措施、走訪當地醫院等,還關注在俄華僑華人、留學生狀況,通過視頻連線講解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白衣天使”們繁忙奔走,護佑著受援國民眾的健康和生命,為國際抗疫發光發熱。

對於中國醫護人員馳援抗疫,國際社會以多種語言、多種方式表達了歡迎和感謝: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中國專家組成員“碰肘”致意,“這份恩情,塞爾維亞人民永遠不能忘記”;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會見中國專家組時抱拳以禮,委政府為專家組全體成員授勳;柬埔寨首相洪森親自在社交媒體上為中國專家組抵達進行直播,致謝中國的留言刷屏……對許多因疫情陷入“至暗時刻”的國家來說,中國醫護人員帶來的不僅是援助和經驗,更是溫暖和信心。

這份溫暖和信心,中國人民最為熟悉,它凝聚自湖北17萬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凝聚自全國346支援鄂醫療隊,凝聚自全國400萬基層醫務工作者。從高齡的醫學泰斗到“90後”剛從業的護士,千千萬萬個逆行者用犧牲和奉獻、堅持和努力,換來了武漢的“解封”,讓這個春天覆蘇的生機重回中國大地。中國醫者以點點微光彙集成戰勝疫情的萬丈光芒,對正在與疫情鬥爭的各國人民來說,何嘗不是巨大的鼓舞和希望?

醫學源於人性的善良,醫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在醫者的眼中只有病人和生命,沒有國籍和種族。中國醫者萬里馳援,跨海越洋,不只是英雄氣概,更是職責使然,他們配得上中國自古以來形容醫生的最美好的詞彙:懸壺濟世、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57年前,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政府派出首支援外醫療隊,開啟了中國援外醫療的歷史。此後,一批又一批中國醫務人員憑著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改變了億萬受援國同胞的命運,書寫了數不勝數的友好故事。今天,在世界各地與新冠病魔展開激烈鬥爭的中國醫者們,正同他們的前輩一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將“醫道無界,大愛無疆”的人文情懷代代相傳。

徵袍未解尤戰疫,不滅瘟神誓不還。猶記得很多醫生出徵支援湖北的新聞畫面——愛人、兒女、同事送別時的千言萬語最終都化作一句話,“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等你回來”。沒有豪言壯語,卻讓人熱淚盈眶。對於遠赴他鄉的中國醫者,中國和國際社會如何歌頌、銘記都不為過,但我們最想對他們說的,還是那句“平安歸來”。(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