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導語

長平之戰,趙軍野戰不如秦軍,這是已經明確的事實。趙軍的唯一優勢其實是騎兵的速度而已。且上黨本不是趙軍必須佔據的目標,這是秦軍的目標,韓國無力對抗秦國,引趙國入局。也就是說趙軍是去搶勝利果實的。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趙王輕易入局,所有過程全是一廂情願:不考慮趙國自己倉促出軍,糧食的儲備和運輸是否能支撐一場數十萬人的大決戰;不考慮秦國的反應,秦國不甘成果被奪,擴大戰役規模如何應對;也不考慮其他魏齊楚燕等國對秦趙軍事能力的顧忌,根本不會過早介入。其次,長平之戰的爆發點是秦國佔領韓國野王后,上黨和韓國主體部分斷開,韓王要求上黨守將投降秦軍,但是守將沒有聽令,獻土給趙國,趙國沒想到秦國的決心,就給接受了。

這裡不假設趙國不接受上黨這件事。假設趙國接受之後,和秦軍在長平對壘3年發現支撐不住,出擊風險又很大,是不是可以退守到後方的天險位置避免和秦國一戰,然後尋求苟且和外交機會?具體地形和局勢不瞭解,這樣的結果就是秦國以較小代價擴展地盤,蠶食三晉,長期來看不好搞,但是短期苟住一波應該還是可以的吧?就當韓國直接把上黨獻給秦國了。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不知道趙國是怕被蠶食,想冒險一波打趴秦國,還是有別的問題而沒有選擇這個選項。再者,趙括指揮的真的有些問題在廉頗為指揮官的時候,廉頗嘗試一下與秦軍在山區交戰,但是戰績不佳,因此被迫防守。

但是趙括40萬大軍在山區直接出擊,看似強大,但是很容易陷入包圍圈,秦軍只要佔領幾個山頭,就可以斷了退路,趙括幾十萬大軍追擊秦軍十萬誘餌部隊,不僅誘餌沒吃到嘴裡,反而被兩萬五千名秦軍斷了糧道,這個的確趙括得背鍋。另外,趙軍應該是帶著隨軍口糧,不然被圍四十多天,非戰鬥減員是很嚴重的,不用白起活埋,就能把趙軍餓死。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趙軍在長平之戰後期戰鬥失利後,被秦軍包圍了41天。我其實一直很迷惑的是,這幾十萬人為什麼能被包圍41天之久,其間還多次與秦軍交戰,雙方甚至打的難解難分,直至趙括陣亡。馬謖在街亭可是連三天都沒堅持住,項羽更誇張,古代戰爭中幾十萬人被包圍好幾十天而沒潰散的,恐怕就只有長平之戰了。

先看戰國,秦國雖勝卻是慘勝,白起本人對趙括有很高評價,對比廉頗,與秦軍相持數年不見戰國,徒勞丟了幾萬人。再看過程,斷糧數十日還能保持軍隊組織,可見趙括軍中威望很高,能夠彈壓士兵。最後決戰,在前面不停殺戰馬吃掉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有戰馬數千,有力者數千人衝鋒突圍,可見其調度能力,統籌規劃能力。

親自帥兵衝鋒,看出有勇力,不畏死亡。最後看,他率領的可是數十萬人的軍隊,軍隊數量增多,指揮難度是做乘法而非加法,前期還勝了秦軍幾陣。長平這一戰,趙國完全可以避免,並非生死存亡之戰,而只是去搶勝利果實,可以少搶甚至不搶。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而趙括的戰法和結果,是把趙國自己搭進去作秦軍的勝利果實,這是臥底嗎!趙括在這樣一場戰役中,完全聽信朝堂的安排,貿然出擊,以己之短對彼之長,看不出任何名將的應該具備的預判能力。從邏輯上說,邯鄲保衛戰贏了 跟說明趙括無能其實關係。不然跟那些“趙括給秦軍重大殺傷說明是有能力”的講法差不多了。而且也可以套廉頗頭上,邯鄲都能贏,你當時也牌好,野戰不說贏,打平不過分吧?那也沒法說明廉頗不行。兩場仗各自環境因素不同,單純放一起比較講也不行。

趙括無能就是很單純體現的長平之戰的表現上。年輕人所擁有的單純和天真他都有,其實我覺得你應該不明白的是趙國為什麼還是得出擊。趙國根本不具備獨自上黨的實力,趙王不是看不到,而是企圖通過軍事冒險達成事實。然而趙軍不具備野戰擊敗秦軍的實力,軍事冒險就失敗了。這時候趙王要是還有頭腦,應該主動撤兵,拉長秦軍補給路線,減短己方補給路線;如果秦軍不與趙軍決戰,則佔據上黨一部分,用騎兵騷擾,阻止秦軍消化上黨。趙國可以接受退兵,但退兵不是打趙王臉嗎?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趙王不接受退兵,依然一意孤行要獨佔上黨,企圖找一個軍事天才打爆秦國,他選中了趙括。長平之戰後,秦軍一共送了三波人頭。然而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秦軍在邯鄲之戰結束的第二年,依然陸續對東方六國發動了攻擊,奪韓國陽城,奪趙國二十餘城,滅東周,取魏國吳城,讓韓魏徹底向秦國稱臣。戰果輝煌如此。長平之戰後還送了三波人頭的秦軍,依然有能力對東方六國發動攻勢。假設長平秦軍就傷亡過半,不修整馬上發動攻勢進攻邯鄲。第一次邯鄲之戰被打敗了,不修整還是繼續打邯鄲,接著又是大敗。

白起不想擦屁股背鍋然後被賜死。趙括幾乎是犯了所有能犯的低級錯誤,才能達成全軍覆沒的壯舉。長平一戰固然是白起打得好,趙括的完美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軍事世家出身的名將後代,趙括的實戰能力和他的出身完全不匹配,他既沒有基本的軍事賞識,也沒有一個統帥應有的謹慎心態,對危險的嗅覺更是完全為零。整個長平之戰的結局,就是一個紈絝二代自信出擊大步踩到陷阱上,受挫後心態完全崩潰,被白起當成簡單人機打的過程。隨便換個靠譜點的將軍,就算是打不過白起,多跑出來點人也是沒問題的。縱向對比的話,趙括在長平體現出來的軍事水平,大體上和劉峙在淮海的表現差不多。

長平一戰白起獲得戰功,靠的是趙括的完美配合

反觀廉頗,我認為廉頗是軍中宿將但是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堅守還差的被打崩。這個可以自己翻史書去看。趙括其實很強,他其實敗在了趙國國力上,如果當時趙國能有一隻軍隊突圍進入趙國軍中送糧 史書會改寫,然而終究是秦國盡發國內男子阻塞糧道成功。如果趙括沒有能力的話,肯定不會被用到這種堵上國家一切的戰爭中來,還有就是趙軍被圍那麼長時間也沒有出現投降的啊,最後衝鋒的時候趙括死了才投降的,所以我覺得他失敗是因為趙果已經拖不起了,只能出擊博得一線生機,可是面對的是戰國最牛逼的將領和超長待機的秦王。輸了也正常,不能否定他的軍事才能。

結語

最後,趙括幾乎是犯了所有能犯的低級錯誤,才能達成全軍覆沒的壯舉。長平一戰固然是白起打得好,趙括的完美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軍事世家出身的名將後代,趙括的實戰能力和他的出身完全不匹配,他既沒有基本的軍事賞識,也沒有一個統帥應有的謹慎心態,對危險的嗅覺更是完全為零。整個長平之戰的結局,就是一個紈絝二代自信出擊大步踩到陷阱上,受挫後心態完全崩潰,被白起當成簡單人機打的過程。隨便換個靠譜點的將軍,就算是打不過白起,多跑出來點人也是沒問題的。縱向對比的話,趙括在長平體現出來的軍事水平,大體上和劉峙在淮海的表現差不多。

參考文獻

《春秋》

《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