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中)

前文已述,等級和排名在社會生活中運用得相當普遍,那麼我們的問題是,作為極其重要的激勵機制,怎樣設計更加有效,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呢?

劃分等級與排名=“強化比較”,涉及的三大面向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中)

劃分等級,設定排名,實質上是進行同類之間的比較,沒有比較就不構成排名,也無法形成等級。所以設計相關的激勵機制,就要緊緊圍繞“強化比較”這個關鍵,激發參與者不停爭取更高排位的慾望,或者使參與者產生害怕掉下名次的恐懼。

“慾望”“恐懼”,這兩個字眼表明了激勵的生髮過程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由此我們可以借鑑心理學原理裡的“強化比較”。同時我們知道,影響心理變化的因素是物質的、社會的,由此應當再從經濟學原理、社會學原理當中,尋求能夠達到“強化比較”效果的根源。

核心是“利益攸關”——來自經濟學的啟示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中)

人們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這無關道德,而是源於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本能。

好的等級或排名機制,相當普遍地運用了這個道理,即:等級、排名越往高級走,可以享有更多的利益,這個利益是泛指的,比如封建社會的公侯伯子男,等級越高,佔有的土地、民眾,可以享受的禮器、儀軌等等,都更多。所以這裡的利益,既有物質上的,也包含社會地位、精神世界的內容。越往高處排名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這是人們積極向上、努力作為的重要動力源,也是等級和排名機制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反之,違反社會規範,將視情節輕重收到不同的處罰。這個事例正好相反,人們為了避免收到更嚴厲的懲罰,都會盡可能使自己的違規行為列入更低的等級。

有些情境,等級排名機制能夠兼顧“誘導得利”“警告受害”兩個方面。比如,網絡上鬥地主遊戲裡,越往高的等級走,得到的虛擬社會職務就會更高,這滿足了人們願意獲得更高社會地位的普遍心理,而負分相應會得到的“包身工”地位,使得遊戲者不敢隨意出牌,畢竟“包身工”可不那麼好受,不管是真實社會里還是虛擬社會中。

這裡的結論是,好的等級或排名機制,都充分考慮到了這種機制下所得到的等級、排得的位次背後的利益關係。人們為了形形色色的利益,為了自我或自我所在群體很好地生存與發展下去,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於是自覺遵循著別人設計好的等級機制、排名機制。

四種“強化比較”的思路——來自心理學的啟發

等級和排名的背後有利益,換句話說利益就是等級和排名機制的內涵,從心理學角度來考察,利益就是引起參與者積極參與的強化物或全力退出的懲罰物。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中)

強化物就是任何能跟隨反應且加強反應的條件,也就是獎勵物。食物、金錢、性、權力、高的地位、好的名譽、崇高榮譽等等都是強化物,讚揚、微笑、關心等也是強化物。

懲罰物的概念正好相反。各種刑罰、紀律處分都是懲罰物,批評、指責、嘲笑、謾罵等也是懲罰物,被雨淋、沒收心愛之物、發出煩人的噪音、睡眠時間被迫減少等還是懲罰物。

第一種方式,增加令人滿足、令人愉快的刺激,也就是增加強化物,這成為正強化。

第二種方式,消除令人不快、令人厭惡的刺激,也就是消除懲罰物,這成為負強化。

第三種方式,增加令人不快、令人厭惡的刺激,也就是增加懲罰物,這成為正懲罰。

第四種方式,消除令人滿足、令人愉快的刺激,也就是消除強化物,這成為負懲罰。

一般來說,我們在設計等級或排名機制的時候,都著眼於第一種方式,只知道設置強化物、實施正強化。這還算比較稱職的等級排名設計者,有些設計者甚至完全沒有考慮參與者的心理,什麼強化物、懲罰物,他們一概不知道、不關心,就是用赤裸裸的權力、金錢來誘惑。這就帶來極大的狹隘!

優秀的優秀的等級排名設計師——請允許我這麼稱呼這樣的人,他們的思維全面而又蔓散,能設計出能讓參與者心動不已的各種強化物、懲罰物,把它們作為靈魂巧妙地輸入到等級排名的肌體中,使得參與者魂牽夢繞,欲罷不能,於是等級排名機制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中)

由於篇幅,我這裡只是引出對於四種“強化比較”的思考,不再舉例,僅附一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心理學書籍。

下一次會談到“社會影響”——來自社會學的啟迪,歡迎朋友們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