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上)

劃分等級、排定名次,在我們人類社會生活中相當普遍。對於和自身利益不相干的事情,人們津津樂道那些既定的等級、名次;而如果涉及到自己,人們將竭盡所能追求更高的等次、更靠前的排位,為此有的人埋頭苦幹,有的人運用智慧,也有的人不擇手段。

深入到實際生活中,總有人對自己所處等次不滿意,認為有失公允。一旦這種消極論調普遍化,組織的利益就將受到很大損害。

“為什麼我工作這麼辛苦,得到晉升的卻是別人?”

“為什麼我們單位評定優秀員工時,總有人跳出來反對?”

諸如此類的問題,經常困擾著廣大員工,也困擾著管理者。那麼到底應不應該設置等級和排名機制?這種機制有何利弊?怎樣揚長避短?筆者試圖進行粗淺的分析。

等級和排名機制無處不在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上)

閒來無事,我喜歡上網玩玩QQ鬥地主。一開始沒經驗,積了六百多分——負分,呵呵。根據遊戲規則,我就一直處於“包身工”的地位。這東西雖說是完全虛擬的身份標誌,但心裡也很不舒服,於是重新申請一個QQ號,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很快從包身工、短工、長工、佃戶、貧農、漁夫、獵人、很順利升了上來。這些人設的身份級別,給我很大的激勵,使我對這個小遊戲欲罷不能。但是到了“衙役”再往上升級,需要拿到的分數越來越多,更得靠耐心和毅力了,這個時候,“衝級”的強烈慾望顯得愈發重要,沒有它的激勵,我不可能沒事的時候老想到這遊戲。現在,我已經走在了從“知縣”向“通判”升遷的道路上。

聯想到很多文藝作品,喜歡給人物搞個排名榜,比如《隋唐演義》裡有好漢排行榜,《白眉大俠》裡有武功排行榜,就連《水滸》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有詳細排名。我看了好幾遍《神探狄仁傑》,最經典是破獲“蛇靈”組織的故事,那裡面六大蛇首的武力也有嚴格排名。總之,很多與武俠沾邊的文藝作品都有自己的一套“武力排名體系”,讀者和觀眾對這些排名各有看法,經常在論壇裡、彈幕上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是這些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個原因吧。有了這個排名體系,大家看劇時就很注意他們的“厲害”程度,自然而然投入到了劇情裡。

劃分等級、確定排名,不僅出現在虛擬社會中,在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在封建社會,國王把貴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根據貴戚的親疏程度、功臣的貢獻大小賜予恰當的爵位和封地,這個爵位體系實際上體現了一個嚴密的量化標準體系,它確保了相對的公平,維護了社會的秩序,受封人員也有了加官進爵的動力。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上)

在體育比賽裡,總要決出冠亞軍來,各國足球聯賽根據排名還有升降級制度,正是這個排名體系的存在,才確保了比賽的激烈競爭,沒有排名的激勵,球員們打“和平球”、默契球的幾率將大大增加,那樣的比賽還有什麼看頭?事實上,各種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都有自己的等級和排名體系。比如,大家都詬病的官僚體制,其實在韋伯那裡中性化地稱為“科層制管理”,這種組織架構裡有嚴格明確的職務等級,由這個等級派生出各自的職責任務,大家在明確的等級體系下履職盡責,根據貢獻得到應有的獎懲。在另外一些組織裡,比如採用事業部制的管理框架,這裡面其實還是要分級管理、分級核算的。可以說,人類的現代組織,不管是經濟組織還是社會組織,但凡稱得上“組織”而不是個人的,都給自己設計了一套等級和排名機制。

等級和排名機制的利弊

由上可以看到,為了激勵組織(哪怕是臨時的“組織”)裡的人員擼起袖子加油幹,客觀上需要設計出一套等級和排名機制來。除了“鬥地主”這樣的網絡虛擬遊戲,生活中搞評優評先、末尾淘汰等等,本質上都是一種“排名”——只進行“頭部”或“尾部”的局部排名;給予榮譽稱號、頒發特別勳章等等,本質上都滲透著“等級”思想——單獨拿出來“頭部”設定一個特定等級。可以說,

劃分等級、設定排名,是人類維持組織秩序、管理特定人群、進行目標激勵的極重要的思想。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等級和排名制度的背後,是權力、名望、金錢等物質和精神利益。如果設置不夠合理,評價不夠客觀,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麼非但設計等級和排名制度的初衷難以實現,甚至由此引發不和諧因素,使整個組織蒙受損失。

怎樣使等級和排名機制更加合理有效(上)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等級和排名機制不可或缺,那麼怎樣設計更加合理,儘量做到天衣無縫,鼓勵先進,鞭策後進?怎樣在施行過程中保持公正?這些問題,留待下次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