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4月21日,在2019年年報正式披露前,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發佈了“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9%,進一步擴大全網農產品上行領先優勢。截至2019年底的12個月期間,平臺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較上年同比增長174%,復購率超過70%。

截至2019年底,平臺國家級貧困縣商戶的年訂單總額達372.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30%。其中,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家數量達157152家,較上年同比增長540%;年訂單總額達47.9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13%。

2019年,平臺單品銷量超10萬+的農(副)產品達1500款,較上年同比增長近230%。依託“拼農貨”體系,中國農產區在保留區域多樣性、個體差異化的基礎上,實踐全新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模式,為中國走出一條特色的現代化農業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較上年同比增長142%,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拼多多全年額外投入159億營銷資源以及29億現金補貼,幫助農戶實現進一步增收。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讓農產品的市場更大些!”

——農產品新消費市場持續旺盛,交易與用戶規模雙雙實現翻倍增長

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9%,進一步擴大全網農產品上行領先優勢。

通過創新的“拼”模式,拼多多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週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互聯網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覆蓋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了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

截至2019年底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較上年同比增長174%,復購率超過70%。其中,初級農產品的年活躍買家數達1.6億,較上年同比增長165%,實現了超高的農產品消費粘性。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湖北秭歸楚王井村,村民剛從樹上摘下的新鮮橙子,即將通過拼多多平臺送達全國各地消費者手中(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基於領先的分佈式AI技術,拼多多深入歸納、理解平臺5.85消費者的顯性和潛在需求,讓優質農產品“主動”找到目標消費者。在“貨找人”模式的推動下,拼多多成功帶動2.4億消費者由即時性農產品消費轉變為半計劃性消費,有效豐富了農產品的消費場景,大幅提升了農產品上行的市場容積。

在多元化消費場景和供需精準匹配的推動下,“邊買邊逛”成為農產品消費的典型場景,消費者“在線逛果園”,隨時下訂單,盡享中國各大產區的特色農產品。

“讓消費者吃得更好些!”

——常購用戶人均水果消費量達127斤,年輕群體訂單量佔比52%

2019年,拼多多農產品常購用戶(3次及3次以上)人均水果消費量達127斤,接近2倍於國民平均水平。依託拼多多“超短鏈”的實惠價格和穩定品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實現了“水果自由”。

報告顯示,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成為水果最大消耗群體,訂單量佔比接近52%。在拼多多的帶動下,辦公室水果文化成為一線城市白領的新風潮。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湖北宜昌,拼多多平臺新農人商家的現代化加工廠,正在對新鮮臍橙進行分揀包裝(圖片來源:王競)

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鮮蔬菜和初級農副產品的銷量直線上升。2019年,平臺新鮮蔬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0%,南瓜、番茄、辣椒分列增速前三位,同比增速分別達448%、304%、299%;以大米、麵粉、雜糧為代表的初級農副產品同比成交額超過398%,其中,乾貨同比增長超過560%,大米同比增長超過429%,雜糧同比增長超過400%。

隨著平臺用戶活躍度的持續提升,“一起拼大米”已經成為城市小區鄰里間新的社交方式,並且升級出了“老鄉一起拼家鄉特產”的特殊消費形式。拼多多年貨節期間,三亞最大的“東北村”丹州小區門口,出現了幾十名“老鐵”,排隊領取家鄉黑土地出產的優質大米。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在拼多多的推動下,中國最廣大群眾的廚房消費加速升級。2019年,進口水果、肉禽蛋類等高客單價食材相繼進入“百億補貼”名單,澳洲牛排、甘肅黑山羊肉、寧夏灘羊肉等類目中,湧現出一批銷量超10萬+的單品。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鮮肉及肉類製品訂單量、成交額同比增速雙雙超過370%,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通過拼多多一站式購齊食材,實現廚房裡的“消費升級”。

“菜籃子”在豐富,“果籃子”也在豐富,在拼多多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支撐下,進口水果扎堆漂洋過海,“飛入尋常百姓家”。2019年,包括智利車釐子、泰國榴蓮、墨西哥牛油果、越南青芒等在內的進口水果成交額同比增長達402%,越來越多的三線及三線以下消費客群,將進口水果列為年貨必備。

為確保平臺消費者買到最平價優質的進口水果,拼多多與包括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等在內的眾多國際供應鏈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在市場拓展、產品保障等環節進行深入合作,以產地直髮的形式讓利平臺消費者。

“讓特色農產品爆起來!”

——1500款農產品銷量超10萬+,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

2019年,隨著拼多多農產品體系持續優化,各地區特色農產品呈集中爆發態勢。截至2019年底的12個月期間,平臺單品銷量超10萬+的農(副)產品達1500款,較上年同比增長近230%。“拼”模式於需求側的爆發力,推動一批“超級單品”脫穎而出。

在“拼農貨”體系的支撐下,中國分散的農產區和消費群得以實現“雲端”對接,從而突破傳統農產品體系需求側和供給側小規模、小市場的限制,讓“小農戶”真正對接“大市場”。

在這一創新模式推動下,中國農產品得以在保留區域多樣性、個體差異化的基礎上,實踐全新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路徑,而非照搬發達國家的農業模式,將農業品生產變為工業品,通過“千篇一律”實現規模化流通。“拼農貨”的成功,為中國走出一條特色的現代化農業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9年,拼多多平臺新興品類、小眾品類農產品進一步豐富,農產品SKU較上年同比增長47%。血橙、人參果、不知火醜柑、丹東草莓等新品類,通過拼多多迅速走入千家萬戶。其中,來自遼寧產區的丹東草莓訂單量同比增長668%,來自四川產區的不知火醜柑訂單量同比增長480%,來自雲南產區的人參果訂單量同比增長254%。

在拼多多的推動下,全國東西南北“農貨大流通”趨勢愈發明顯,眾多此前僅在縣域、市域流通的特色農產品,成為全國消費者的新寵。

“讓農民收入更多點!”

——投入159億營銷資源、29億現金補貼,讓農戶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

截至2019年底,中國農業生產者規模接近2億,線下農業產業鏈主要由2億小農戶、千萬小商小販,以及毛坯型批發市場構成,形成了一個相對低效能、高損耗、高成本的產業鏈體系,沒有環節可以產生超額利潤。

線上市場方面,農產品被動等待搜索、缺乏流量支撐、銷量難以持續等問題長期存在,導致大規模農產品上行受阻。

因此,如何建立高效率的農產品流通鏈路,不斷提升留存鏈條的價值;如何充分保障產銷對接,讓農戶的商品能夠有效觸達消費者,成了農產品上行的兩個核心議題。

拼多多創立之初,便提出“平臺+新農人+農戶”的上行理念,將傳統農產品流通6至8個環節精簡為2至3個環節,從而大幅降本增效,讓消費者買得便宜、農戶獲得更多收益。同時,通過“分佈式AI+商品流”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拼多多得以充分整合市場供需,讓農戶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

通過創新農產品“超短鏈”,拼多多有效解決了消費者出高價、生產者不賺錢的難題,讓中國農業突破土地分散化制約,形成了全新的生產要素和價值分配機制。

基於持續增長的海量需求、極簡的產銷供應鏈,以及完善的商家服務體系,拼多多大幅降低了電商創業的門檻,為農戶創造了友好的創業土壤。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較上年同比增長142%。

為充分保障農戶的收益,2019年,拼多多額外投入159億營銷資源以及29億現金補貼,讓農戶實現進一步增收。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雲南文山州丘北縣膩腳鄉,農戶冒著小雨將雪蓮果種苗栽種下去。拼多多正在當地探索“以建檔立卡戶為主體,讓農戶獲得更多收益”的“新農商”機制(圖片來源:穆功)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個體農戶店主在其中僅佔一小部分。為進一步重塑產業鏈條,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合理的收入分配,2019年4月,拼多多正式啟動“多多農園”項目,致力於“將利益留在農村”。

“多多農園”通過在國家級貧困縣及深度貧困地區,引入農產品電商上行通路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培養新型電商經營主體,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農民—農人—農商的轉變,從而讓提供主要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

2019年4月,“多多農園”首站落地雲南保山,792名貧困戶成為首批“新農商”。截至目前,“多多農園”已在雲南省保山、文山、楚雄、臨滄、怒江、曲靖,以及新疆喀什等地共落地9個扶貧興農項目。

雲南文山項目中,由“新農商”開設的店鋪在拼多多年貨節期間售出超過30噸雪蓮果,貧困戶年收入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來自新疆葉城縣依提木孔鄉託萬庫奇村的春林農民專業合作社,由49名女性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其在拼多多開設的“綠疆源食品旗艦店”,上線僅3月訂單量便超11萬筆,總銷售核桃220噸,總銷售額達到352萬元。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通過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拼多多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農民—農人—農商的轉變(圖片來源:李澤棟)

對於“多多農園”這一創新模式,商務部研究院在《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中指出:“多多農園”項目構建了以貧困檔卡戶為生產經營主體、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為對象的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條,使當地特色農產品形成了長效穩定的產銷通道,解決了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問題。

該模式是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並進行成功運作的典型案例,標誌著電商平臺對激活農村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積極意義,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起到了顯著作用。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多多農園”項目運作基本機制(圖片來源:2019年拼多多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

“讓懂互聯網的返鄉,幫搞種植的學互聯網”

——累計帶動86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學習院士在土地上“寫論文”

人才匱乏是農產品大規模上行的主要制約之一。2015年9月,拼多多提出“地網”即“平臺+新農人”體系,通過新市場機制下合理的利益分配,引導受過高等教育、瞭解互聯網的新型職業人才返鄉創業。

以新農人為分佈式節點,拼多多對農產區的產品集聚、分級、加工、包裝等生產和流通環節進行梳理整合,有效推動區域性農產品上行。截至2019年底,由平臺直接帶動的新農人超過86000餘名,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

除“地網”體系外,2018年1月,拼多多正式提出“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化、利益本地化” 策略,通過創立“多多大學”,結合農村生產者知識結構,建立專業性的農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有效幫助農村地區培育有獨立上行能力的新型農人。

2019年,拼多多持續加大農產品上行科普教育的資金與人力資源投入力度。2019年5月,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傾斜資源、優勢互補,在5年內培養10000名新農商人才,有效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6月1日,由“多多大學”和中國農大專家組成的團隊,在雲南文山開設第一堂公開課,110名當地農村學員參與該課程。

2019年,“多多大學”的線下課程累計課時達1400小時,覆蓋12個省份共計874名農村學員。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線上專業課程,累計觸達49萬農業經營者。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多多大學”通過線下課程與農戶充分溝通,建立專業性的農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在此基礎上,2019年,“多多大學”線上專業課程累計觸達49萬農業經營者(圖片來源:保山日報)

2019年雙十一當天,由中國工程院主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講的瀾滄科技扶貧班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雲山村正式開班。來自全縣20個鄉鎮、年齡從20至50歲不等的60名首批學員,在接下來的半年中從零學習電商知識,並在拼多多開設屬於自己的網絡店鋪。隨著拼多多的加入,瀾滄新農人的農產品將有機會上行至全國,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農產品上行閉環。

經過2年的發展,“多多大學”已經總結、完善了一套量體裁衣、行之有效的農產品上行課程。2020年,拼多多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幫助農村地區培育更多懂電商、懂市場、懂農業的本土化人才。

“幫農民‘加班’,幫城裡人‘種地’”

——推動大規模產業下沉,帶動農戶實現多工種收入

2018年,拼多多提出部分產區“去土地化”理念,推動有條件的農產區實現產業下沉,帶動初級農產品加工及其他延伸產業鏈發展,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

在拼多多的引導下,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省份及省內少數民族自治州,誕生了一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

相關產業鏈的下沉,豐富了當地的輕工業體系,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有效提升了覆蓋地區的農戶收益。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雲南蒙自,女工對農產品進行封裝。在拼多多的帶動下,鄉村地區包括老人、婦女在內的非技能型人口,得以通過多樣性的工作獲得更多收入(圖片來源:李躍)

除產業升級外,在拼多多巨大農產品增量市場的帶動下,覆蓋農產區迅速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封裝、倉配運等在內的農業新物流和新產業基礎設施。尤其在中西部農村地區,誕生了一批小、快、靈的“村級”封裝、倉儲空間,使得鄉村地區常住人口中包括老人、婦女在內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過多樣性的工作方式,獲得更多收入。

農戶通過拼多多增加“工種”,消費者則通過平臺“搞副業”。2019年,拼多多飲食之外的農產品消費大規模崛起,包括蔬菜盆栽、花卉盆栽、陽臺蔬菜種子在內的植物類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260%。

2019年,超過1700萬城市消費者通過拼多多購買了植物類產品,將家裡的陽臺變成了植物園,讓城裡人實現了種田夢。

“扶貧攻堅加把勁,貧困縣變‘富礦區’”

——“三州三區”農產品增速超4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銷量同比增長130%

2019年,拼多多進一步加大扶貧資源投入,幫助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商家數量達36萬家,較上年同比增長158%;年訂單總額達372.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30%,各項數據均領跑大盤。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2019年4月,拼多多通過“雲南豐收節”走進當地國家級貧困縣,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圖片來源:穆功)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商都縣、河南省虞城縣、河南省柘城縣、湖南省平江縣、陝西省周至縣,分列交易總額前五位。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河南省鄲城縣、江西省橫峰縣、湖北省麻城市、河南省虞城縣,分列活躍商家數前五位。

在拼多多“山村直連小區”模式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擁抱近6億消費人群,成為農產品上行領域的“富礦區”。

國家級貧困縣中,“三區三州”地區從南疆到滇西北跨越六省區,轄區內一度多達196個國家級貧困縣,是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電商脫貧成為此類地區重要的脫貧抓手之一。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地區(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的商家數量達157152家,較上年同比增長540%;年訂單總額達47.9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13%。

除通過消費扶貧建立長效機制外,拼多多還通過“多多豐收節”、扶貧助農綠色通道、扶貧專項基金等多種方式,全力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2019年7月19日,拼多多和雲南省政府簽署助力雲南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協議。拼多多於2019年先期投入1億元資金,在上海市對口幫扶的雲南省13個州(市)74個貧困縣,助力培育發展優勢農產品並形成產業優勢,打造讓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圖片來源:雲南發佈)

“樂趣再添一小步,扶貧再邁一大步”

——“多多果園”日活用戶突破6000萬,虛擬現實結合成互聯網企業標配

2018年5月,拼多多正式上線創新產品“多多果園”,探索虛擬、現實相結合的扶貧助農模式。通過“多多果園”,用戶可以在虛擬的果園中種下樹苗,並以社交、互動的方式育果。果實成熟後,用戶將免費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扶貧水果,其大多來自四川大涼山、新疆南疆等國家脫貧攻堅重點地區。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截至2019年底,“多多果園”日活用戶突破6000萬,每天送出超過200萬斤扶貧水果,在全互聯網行業內掀起用戶體驗與農產品上行緊密結合的新浪潮(圖片來源:2019年拼多多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

2019年,多多果園用戶規模持續創新高,截至2019年底,多多果園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6000萬大關。在多多果園的基礎上,拼多多相繼推出多多牧場、多多農場等創新產品,在全互聯網行業內掀起一股用戶體驗與農產品上行緊密結合的新浪潮。

目前,多多果園每天送出的水果超過200萬斤。通過此類創新產品,平臺用戶在收穫快樂的同時,自動成為扶貧工作的參與者,消費者種下的每一株果樹,都代表著貧困地區果農有望實現增收。產品上線至今,平臺已激發數億人次消費者參與扶貧工作。

“流通鏈再短一些,科技鏈再長一些”

——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更要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農業數據平臺

2017年8月,拼多多正式提出“天網”即“農貨智能處理系統”構想。該系統以“地網”數據信息為支持,整合平臺覆蓋產區包括特色產品、成熟週期、物流條件、倉配設施、加工型產業設施等在內的數據和信息,經由系統統籌計算後,將各類農產品在成熟期內精準匹配給對應的消費者。

2018年6月,拼多多“天網”系統正式投入使,截至2019年底,“天網”系統已經覆蓋中國100%縣級行政區域。

在“天網”“地網”的支撐下,拼多多成功將1200萬農戶的海量供給和5億消費者的海量需求進行精準匹配,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農產品上行的主要通道。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拼多多聯合11所高校舉辦“農業科技創新與豐收中國”論壇,深入探索農業科技創新(圖片來源:論壇主辦方)

2019年,拼多多進一步提出“兩臺四網”目標,將創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以及中國最大的互聯網農業數據平臺,以“市場+科技”為核心,探索更契合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的完整體系。

經過4年的發展,拼多多歸納、沉澱了豐富的中國農業、農村及農產品信息,在“天網” “地網”的基礎上,拼多多的農產品上行體系將全面覆蓋至農產品“物流網”和農業“科技網”,將技術和大數據傳遞至農業種植、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物流創新領域,作為底層數據服務平臺持續提升中國農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2019年,拼多多平臺訂單量佔全國快遞包裹總量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是中國物流行業最大的增量來源。在此基礎上,拼多多正式提出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農產品上行專用電子面單是該技術平臺的攻堅核心。目前,拼多多正聯合物流生態的合作伙伴,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進行有效區分,重新規劃、整合農產品上行的物流資源與節點,以進一步解決分散、低效的農產品供應鏈挑戰。

拼多多發佈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電商助農,大有可為”

▲渭南郵政,電商工作人員正在打單。消費者下單,郵件處理中心即打,工人在傳送帶上即貼,郵政的物流車裝滿即發。全流程多環節以秒計算,開創了領先全行業的秒發模式(圖片來源:喬宇)

農業科技方面,2019年,拼多多一方面加大力度引入先進的生產資料供應商,為平臺農業生產者提供最具競爭力的農資生產工具;另一方面持續深化與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校的合作,探索新型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截至2019年底,超過160萬農業生產者通過拼多多購買了農資農具,有效帶動個體農戶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其中,以多功能防滲膜、電動噴霧器、智能趕豬棒等為代表的農資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速超781%,交易額同比增速超1145%;以有機肥、環保肥為代表的新型複合肥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397%。

科技研發和創新方面,2019年,拼多多以“多多農園”為載體,持續探索“互聯網+農業科技”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每一個“多多農園”項目,都配備有獨立的農業科研團隊。

怒江項目中,拼多多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的工作站,引入適應高山峽谷特性的晚熟沃柑和特色香櫞配套種植,並首次將滴灌及監測設施等智慧農業技術引入該地區;

保山項目中,拼多多聯合雲南熱經所,通過試驗田篩選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並通過複合生態套種的方式,引導農戶進行大規模替換種植,推動當地咖啡產業實現標準化、品質化作業。

同時,拼多多正致力於通過源頭把控和數據傳導,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制度,解決農產品有產地、無品牌,以及農業消費數據與生產數據脫節等行業難題,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實現大規模品牌化,幫助農戶實現“以需定產”,有效消除農產品供需的不匹配和不平衡現象。

對此,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孫沁表示:“截至2019年,拼多多已經基本實現了‘拼農貨’1.0的戰略目標,隨著‘兩臺四網’架構的深入推進,拼多多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的市場和技術優勢,持續擴大中國農產品上行市場規模,深入探索中國農業現代化模式,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