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今天要說的是江蘇南通的如皋古城。熱播電視劇《歡樂頌》的“五美”之一的嫵媚的樊勝美,她的家鄉就是南通,印象很深。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大家還記得樊勝美被母親無情壓榨的橋段吧,恨的人牙根只癢癢。其實,南通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教育,這裡可是出“學霸”的地方,“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這得有多霸氣!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當悠揚的鐘聲從千年古剎定慧寺中傳出,古城裡深深淺淺的巷弄開始熱鬧起來。位於長江三角洲北翼的如皋,與蘇州隔江相望。據《左傳》記載,春秋時,賈大夫南屏公攜族人來到這片水土豐茂的地方定居,他們為這片水邊高地起名“皋”,如皋的名字由此而來。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伴隨著潮起潮落,一代代如皋人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他們守著河、臨著水,日子過得清雅而從容。古城中香菸繚繞的千年古剎,精巧雅緻的江南園林,高低錯落的民間宅院,記錄著古城漫長的歷史。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漢朝時,如皋屬吳王劉濞的封地。當地鹽業發達,為了方便運鹽,劉濞開鑿了一條運鹽河。把如皋和揚州連通起來,使得這一帶成了當時海鹽的集運地而發展起來。明嘉靖年間,如皋建起了城池,後來由於受到倭寇侵擾,又築起了四千多米長的圓形城牆,建起了四座城門,並開鑿了一條外城河,由此形成了內方外圓,形似銅錢的古城格局。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如今,古城中依然保留著一段古城牆,成為當年輝煌的見證。老街老巷、一座座古宅古廟,既是如皋人對傳統生活和文化的堅守,也承載著古城千年的歷史記憶。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每天,如皋的孩子們都會在大成殿前晨讀。這裡是古城文廟的舊址,也是如皋人的文化根脈所在。人們常說,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而如皋正是南通教育最強的縣市。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自古以來,如皋人對教育就十分重視。唐朝末年,中原戰亂,大量人口遷居到此。南唐保大十年如皋興建起一座學宮,由此開啟了崇文重教的風氣。讀書識禮之風的盛行,讓當地走出了許多有識之士。北宋教育大家胡瑗就是如皋人引以為傲的先賢。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在古代,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是讀書人的至高追求。胸懷鴻鵠之志的胡瑗也曾希望通過科舉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然而有一年,如皋江潮暴漲,地方鹽官為保官位欺上瞞報,導致數千人傷亡。這讓胡瑗深惡痛絕,在他看來,讀書的目的是求得學問,功名次之。做官的根本是道德至上,為民造福。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於是,他不再追求科考入仕,而是在家鄉做了一名私塾先生,立志為百姓、為天下教書育人,改善民風。胡瑗先生看到了科舉制度的這樣一個弊端,所以用他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到社會去、到最基層去,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能夠應對社會各種問題的人才,這個對國家更有幫助。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中國有句老話,行善積德三件事,修橋、鋪路、辦學堂。在胡瑗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他要求學生既要通曉儒家經典,也要懂得治民、講武、堰水等科目。學以致用,才能對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從教的三十多年裡,胡瑗一直以身作則,教導學生容貌舉止要時刻保持端莊,才能身懷正氣,做出對百姓有利之事。他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理念,影響了無數學子,也為當時的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才。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在胡瑗的影響下,宋元期間,如皋建起了許多書院、社學。街頭巷尾,琅琅讀書聲不絕於耳,為當地帶來文化的繁榮。因祖籍陝西安定堡,胡瑗被人們尊稱為“安定先生”。古城裡的安定小學、安定廣場、安定街的名字,都因他而來。

江蘇如皋古城形似古錢,《歡樂頌》樊勝美故鄉,這裡盛產學霸

綿綿文脈,就這樣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直到今天,如皋的教育依然十分突出。2019年,如皋以高考本科一批上線率68%,位居江蘇各縣市的第一,成為“國家教育現代化監測樣本縣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