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生活,从来都是越朴素,越高贵;越简单,越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最好的修行,是断舍离。


  01断绝贪欲



  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王阳明所谓减“人欲”,并不是要求我们做一个无欲无求、超凡脱俗的人。


  而是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被虚假的欲望所蒙蔽。


  人有七情六欲,这是天理。但万万不可有贪欲。


  朱熹曾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欲望本身并不是坏事,人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添衣,这些都是天性使然。


  然而很多人不仅要吃饱,还要顿顿山珍海味,以饱口腹之欲;


  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还要无休止地追名逐利,这就是贪欲。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错把欲望当作需要。


  才使得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家常菜,粗布衣,结发妻。


  看似触手可得,已是千金难买的福气。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02过犹不及



  比起“过多”,人们总是优先考虑“不足”。


  《百喻经》里面有个“愚人吃盐”的典故。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他到别人家去做客。


  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太淡,没有味道。


  主人听后,便往他的菜里加了些盐。


  加了盐的莱果然好吃多了。


  愚人暗自想道:“菜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加少许盐尚且如此,要是盐再多些,岂不是人间美味?”


  于是,这人便空口吃起盐来。


  谁知吃了以后,满口咸涩,舌头都失去了味觉。


  再好吃的东西,只有在适量的情况下,才能品味到其美妙的滋味。


  一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便只能用 “过犹不及”来形容。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03扫除杂念



  如何做到断舍离?


  王阳明提出了一个方法。


  他说:“私欲日生,如地上尘。日不扫,便又有一层。”


  人的欲望如同尘土,欲望一生,心尘便起。


  一天不打扫,心上便铺满一层。


  必须立即清扫,否则多了积成堆,不但清扫起来费劲,想清扫干净更是难上加难。


  正如佛家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像是一面镜子。


  要想心如明镜,就要用功打磨,使之能够清晰而不被迷惑。


  所谓修身养性,功夫全在这里面。


  贪欲一分一分减少,道行一分一分增加。


  当欲望少之又少,人便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境地。


  也就是道家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佛家所谓“圆觉”的大自由境地。


  心灵便得到全然解脱,给点阳光就灿烂,幸福也会不求自来。


  好的人生,总是在做减法。


  当你产生某种执念时,不妨反问自己:


  对我而言,这些真的重要吗?


  不必要的东西,理应尽早舍弃。


  割掉人生的赘肉,才能轻松前行。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