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张爱玲曾说:“比起人生的悲哀,我更喜欢浮世的悲欢”,同样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这样写:丫鬟小怜嫁给少爷柳春江,冷清秋与金燕西分道扬镳。一喜一悲的设计,让人看到黑暗之中的一抹亮光,一切不再那么死寂。

正如《红楼梦》中所说,即便悲凉之气,遍被华林,可花袭人还是遇上了疼惜妻子的蒋玉涵,探春虽远嫁但收获美满婚姻。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而剧版《金粉世家》的主题跟原著相比,显然背离了张恨水先生的初衷,无论是美好爱情的破碎,还是苦命鸳鸯的悲惨下场,一切仿佛落入俗套。准确说,抛开原小说来看,剧版算是中规中矩的年代剧。不过它顶着原作的光环,实际上却是被严重高估的翻拍剧。

一、极致的视觉盛宴


提起剧版《金粉世家》,观众肯定会想起百合花、向日葵花海,还有金燕西(陈坤饰演)在雨中追车的场景……,一幕幕绚烂唯美的画面配上一唱三叹的曲调,怎一个美字了得?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单从视觉上说,《金粉世家》绝对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盛宴。导演李大为请来著名设计师陈嘉仪给主角们量体裁衣,从色彩明艳的洋装到束身的旗袍,精美不张扬。

譬如,冷清秋(董洁饰演)的一身素淡短衫,黑鞋白袜,颇有学生气。

原著里没有的百合花成为贯穿全剧的意象,像冷清秋在花店门口低头浅嗅百合,金燕西生生看痴了;冷家庭院的葡萄架上长满百合花;清秋金燕西婚房中一地的百合花。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导演极力渲染爱情的唯美,反复使用这一意象,在视觉上不断强化;不论是金燕西、冷清秋在花海中的嬉戏打闹,还是校园中垂挂着“I LOVE YOU”的巨型横幅,观众最直接的感受是—金、冷就是一对璧人。

另外,壮丽奢华的场景自然少不了,金府的寿宴,宾客云集、场面宏大、极其铺张。从公共场合到私人空间,导演用镜头的切换,由点及面,试图展现时代画卷。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这些吸睛的场景纵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可也在无形中消解了原著的内涵,换句话说,剧版《金粉世家》更像一部民国青春偶像剧,用大起大合的戏剧冲突解构了真实的人生。

二、被严重高估的《金粉世家》


假设说《金粉世家》的小说像一杯叫人回味无穷的清茶,那么剧版则是天空中灿烂的焰火,初看惊艳,可在时光的长河中残留的暗香很淡很浅。

视觉盛宴远比不上精神内蕴。

1、极致的爱情悲剧

原著《金粉世家》效仿《红楼梦》,以金、冷二人的婚恋悲剧为切入点,借此写出豪门的兴衰无常、人事苍凉,谱出一曲浮世悲歌。

在这一处上,剧版改编的爱情悲剧够极致,却不及小说有深度。

首先来看叙事结构,电视剧也以金燕西、冷清秋的婚恋为主,并强化了小怜与柳春江这条爱情线。对比原著,张恨水是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从楔子到结尾,他皆先从社会层面着手,剧版则开门见山,直接用男女主的初见为引子。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小怜与柳春江本是喜剧的爱情,在这里变成一个出家、一个自杀,与小说相差太大,编剧或许以为这一改契合小说悲凉的基调。事实上,只一味营造悲情的氛围,就背离了参差对照的人生苍凉回味,沦为煽情、催泪的俗物。

尤其当柳春江、小怜的爱情因门第之见变得无比悲戚时,金燕西、冷清秋两人的爱情悲剧色彩慢慢被冲淡。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2、美化人物形象

书中的金燕西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对冷清秋的真心更多来自男性的欲念。比如,他一边念着清秋,一边与男男女女的厮混从未结束,金燕西身上的陋习不是时代造成的,而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劣根,对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普照意义。

而在编剧的笔下,金燕西成了一个有点叛逆精神的富家公子,多情且痴情,好像他向来深情专一,一句“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变过”彻底俘获冷清秋的芳心。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另外,书里的冷清秋虽然是清高自持的寒门女,但她对金钱有渴望。面对金燕西的追求,她一直信奉“齐大非偶”的观念,可那些漂亮的绸缎、精致的首饰还是让她动摇了。

怎么说呢?冷清秋是个有虚荣心的真实女性,她跟金燕西的悲剧并非“观念冲突”那么简单,其实他们一开始就不是对方的良人。剧版的改动,让冷清秋趋向完美女性,可远观却失去了真实感。

张恨水的笔触更加有批判性,而编剧则通过美化爱情的方式把这个悲剧的警示作用大大削弱。

3、刻意添加人物

欧阳于坚是编剧纯原创的角色,他的存在让男女主的感情戏更有看头,三人间的纠葛串起全剧,从情敌到私生子,欧阳于坚这个人物表面上迎合大众审美,实则是将《金粉世家》往婚恋爱情剧上推。

然而,《金粉世家》的原作从不是爱情小说,情爱不过在为金家乃至那个时代的衰败穿针引线。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4、深层内涵淡化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的前言中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嗟夫!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人生是一场空空如也的悲剧,但作者并不认为要看空一切,人生在世,空为上,今日门庭若市,明朝何去寻?

此为小说的深层内涵—树倒猢狲散,去的去,败的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像金太太选择隐居西山,“世上的繁华我都见过,如今我又在哪里?佛家的空字想来不假”。

佛家思想的渗入,让全书弥漫着人生不定的孤寂感。而在电视剧中,佛学仅停在表面,金太太吃斋念佛是为静心,小怜为情出家为尼,金家的衰败加入了政治斗争戏码,各种背景佐料的添加,演绎出缠绵的京华春梦。

小说结尾处金太太西山念佛被删掉,实在不该,全剧的苍凉感大大降低。

17年后再看《金粉世家》:这就是民国青春偶像剧呀

结语


剧中的冷清秋曾说葡萄架上怎会长出百合花,这句话也适用剧版《金粉世家》,它没有深刻的把握原著内核,所以难以避免“枯萎”的宿命。

时隔17年,我们怀念《金粉世家》,不是因为它的精神内蕴有多还原原著,而是因为对比现在,它至少表现了常规意义上的爱情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