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引言

武则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在封建王朝下的女人竟然能够一步步做到皇帝的位置,此人能力实属强悍。武则天从皇帝掌权到皇帝退位,当政近半个世纪,虽然存在了很多问题。

但是总的来说在她的治理下,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向前发展的。而她的称帝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武则天在唐朝抓住了时机成为大唐的皇帝在自身能力下还有别的原因。

这种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在今后却没有了和她一样的女人登上皇帝的宝座,仅仅在唐朝她就可以称王,这就看出历史中的选择,偏偏在唐代却可以。武则天称帝的手段能够有多精明能够让群臣而臣服?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武则天称帝

624年出生的武则天不会想到自身将会成为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皇帝能够与汉朝的吕后进行平坐。690年得她在群臣同意下登上了皇位将国号改为周,尽建立了武周,对于她得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在她执政期间,能够做到天下太平人才辈出,又在她的手下做到酷吏当道灭杀宗室。

以男权主导的古代皇帝制度,在其理论上则是以天命为主,对于皇上更是天的代表人,这种王朝权力下统治者的合法性是重中之重。君主的合法才会有政权的合法,作为武则天以女帝自居必然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阻力。

这是一个十分有争议得皇帝,她能够在森严得男权社会中走上了男权社会最高的权力-皇帝,又能在指点江山下将大唐盛世稳定下来,她得能力足以看出强大。随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武则天称帝似乎是历史的潮流,而本文将分析武则天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走上了皇帝这条道路。

《旧唐书》: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图”曰“天授圣图”。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武则天

她的一生过于璀璨,十四岁在宫中生活,用了十八年当上了皇后,三十五年的皇帝努力。在其死后自己陵墓却十分的坚固和富有魅力,郭沫若在临死之前都嘱咐中央批准挖掘其陵墓,可以说她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女性走上了干政的前端

大唐盛世,在包容性和开放性上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服饰上就可以看出如此的开放,袒胸露乳。而在今后的儒家思想的强化下,女性的地位不断地越来越低,从吕后、卫子夫、武则天、慈溪这些当权女性看出女性地位的不断变化,反观唐朝反而正是唐代佛、道、儒的思想混杂下这种开放性才会得以包容。

在唐之后的宋代更是可以体现唐代的开放,宋代的女性几乎不能够出门,恪守儒家中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而唐代中的女性不仅可以上街游玩而且可以自由恋爱。从武则天的夫婿上来看,两个夫婿都是父子关系,,这在当时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此而言风气如何的开放。

这种开放程度与唐初是分不开的,唐初的贞观之治将文化大大开放,政治清明。此时大开国门,很多的外国人前来交流,在这种思想交融下,对于女性却没有儒家那么的严格。这也是武则天能够执政的时候阻碍减小的原因之一,这种开放程度和繁华程度在古今历史上唯有唐朝才可以做到。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大量外国人前来进京

《中国通史》记载: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这种包容性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而因为唐太宗对于这些外族没有夷族之分,也被其他国家成为天可汗。这种政治开明下,对于女性也不会苛求太多的要求,这种政策下使女性有了很多的发挥的地方,而武则天就走上了皇位的道路上。

并且对于女性对于徭役之类就没有了限制,反而还减轻了赋税。对于妇女不授予田减轻其税赋,而且给寡妇抚恤金。在清朝时妇女常常裹脚的陋习,而唐朝时候不仅服饰不要求对于男性的服饰也是可以出门,如此对比看出唐代女性地位的高。

《旧唐书》记载: 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女性穿男装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融合的影响,而且唐建立之初的皇祖本身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而且又和他们杂居,在习俗和思想上对于大唐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这是一种杂胡之习,所以在婚姻、女性地位上的约束是比较少的。

随着民族政策的开明,少数民族的习俗不断进入中原,对于封建礼教则是不断的冲击,使得唐代妇女走上了社会舞台,而武则天则走上了皇权争斗的舞台。

二、武则天个人的才能将不断掌控皇权直到稳固

如果一个人光有姿色却没有计谋在宫廷之中是很难生存的。而武则天却是足智多谋,涉略文书,这种评价使武则天与平常女子有所不同。这种知识的积累对于武则天当政是十分利的,这也是武则天之后女性不能读书很大的原因,怕出现第二个武则天来干扰朝政。

我们看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延续了唐太宗善用人才,比如狄仁杰、宋璟等人,并且不断改革任选制度,这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而且改革科举制度将庶族地主参加了政权,这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而且武则天的开元盛世下不仅有文才还有武才,这就将文武并收的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地加强。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狄仁杰

这种提拔的人才会对武则天不断地效命,而对于武则天掌权更是不断打牢,在这种人才汇集的集团在称帝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管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这种亲信集团从未消失。她对于皇室异己则是酷杀也就是酷吏执法,任用索周兴、来俊臣等酷吏,这种酷吏对于各种酷刑审讯轻车熟路,产生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息。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这种恐怖气息将蔓延到皇室异己上面,武则天对于皇室还是心怀介意的,毕竟自己是外姓当政而非李家,所以对于排斥自己的皇室更是大开杀戒。武则天将南安王李颖宗室全部屠杀,而对于已故太子李贤的儿子也是灭杀,整个唐朝的皇室几乎全部杀进。

为了达成称帝,不惜大开杀戒,甚至对于自己的儿子也痛下杀手,顺着加官进爵,逆着满门抄斩。对于众臣更是随意罗织罪名,随意加害,正是库里当道。而武则天本人嫉妒心又是很强,所以这种君臣关系就很紧张,在朝廷中这种君臣关系十分的不和谐,臣不侍君,那么君治理天下就会很困难,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让他臣服。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躲避追杀而四处逃亡

作为一个帝王就是做的狠才能够统治天下,很显然武则天做到的是软硬兼施,在国家方面施行仁,对于惦记皇位的总是则是大开杀戒来保证自身皇位的稳定。对于这种狠不仅是他人也是自身,她父亲早逝,母亲无法依靠,自己独自后宫十二年若没有一点手段,根本就上不了位。感业寺中层层的高墙,若没有一首《如意娘》又怎能逃脱。

三、舆论的掌控将民间的信仰不断改变

女人称帝在当古代除了她还是没有人的,也算是第一例。祖宗之法不可这个思想在当时也是十分根深蒂固的。那么武则天如何通过自身的手段掌控了民间的信仰,从而改变了舆论的走向。

祥瑞现象,往往是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也是限制君主的得失,这种思想不但的完善,甚至在唐代出现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武则天正是通过这种现象实现了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代表祥瑞的凤凰图腾

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的神秘性作为统治者来统治再合适不过,对于历朝历代都对祥瑞十分的重视。唐朝是一个祥瑞的时代,在武则天时代更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繁荣,这种繁荣来源于武则天对祥瑞不同平凡的意义。

她大量利用祥瑞作为宣传政权的合法性,不管是收买人心还是排除异己对于祥瑞武则天更是重视。武则天作为女性掌权问题最大的则是性别和姓氏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需要急需的解决,要不然政权的巩固十分的脆弱。武则天为此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利用祥瑞更改舆论走向。

唐代正是佛教传入广泛的时代,而武则天利用佛教经典的《大云经》加以阐述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把印度佛教“女主当国”的“经义”转化为自己的天命,这是为武则天政权的合法性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特别是祥瑞部分更是增加了武则天称帝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在对收买民心上面十分的重要。

这种佛教思想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国门开放,外邦来朝而带来的,这种思想上逐渐在道教和儒家上占到主流,这种思想在武则天的把握上运用到了政权的极致,虽说佛教对朝廷中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在民间是十分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看出佛教的盛行。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大云经

这远远不够,而更加巧合的是,武则天称帝时天下大灾出现了祥瑞化的趋势,此时武则天称帝的名义就会更加的名正言顺。这种祥瑞的出现在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正是压死反对派的最后一个稻草,毕竟他们也是唐朝人,对于佛教等等也是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大云经》记载:神皇化迹,阁浮未知有何之祥,频应载初之日,加复日抱戴,月重光、庆云浮、佳气满、日月如合璧、五星若连珠、德星常守宫掖,此天应也,武德纪号,垂拱标年,此则年号之应也。

这种舆论的手段武则天把我的十分巧妙,这也是称帝不可缺少的因素。古代帝王以天子自居,所以称帝必须受命于天,也就是祥瑞,要不然不会得到认可。而武则天在称帝时,正是天下灾难逐渐消除的时候,于是顺应这种思想宣传上天天降祥瑞,称帝也就有了合法化。

试问:说起武则天为何只有代名词“寺庙”与“酷刑”?

文人辈出

评价

在政治舞台上,武则天发挥了浑身解数,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展现。执政期间打击豪绅,保障女婢人身,逐渐消灭了门阀制度。随着自身的改革三省六部制下种种措施将相权不断的削弱皇权逐步地加强。在科举上倡导诗赋将文风大盛,奠定了盛世之基,给我们现在留下宝贵的诗词财富。

似乎她害怕死亡,或者害怕失去权力,在她的后期改革出现了急功近利,而且又生活奢靡,大兴土木建造佛院。这种上行下效导致后来的参政女性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这些人成为王朝前进的绊脚石。武则天的种种政策虽然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效益,但几乎是一时之需,并非长久政策。这种弊端在她死后越来越明显。

历史要从多方面分析,武则天的称帝离不开唐朝文化的背景,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很大的原因是她自身不屈的性格和超强的能力把握时机之准才会走上了皇帝的位子,这似乎是天时地利人和带来的,但在此之后就没有了合法的女皇称帝,即使是慈禧也是垂怜听政大权在握却不敢称帝很大的原因与自身有关。

参考文献:

《旧唐书》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大云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