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可厉害了

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sù],也是第一代周王,喜欢诗词和医药,在诗词方面,朱橚成就一般,但在医药方面,朱橚却成就惊人,后世李时珍的划时代巨著《本草纲目》,就有很多内容来自于朱橚的研究成果。

朱橚成就最突出的一本著作是《救荒本草》,如果说朱橚其他著作,更多是整理前人成就的话,那么《救荒本草》就开拓了新领域,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

还有一个王爷,名叫朱载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孙,郑王一系的世子,亲爹死后为了作为世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

朱载堉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创立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现在全世界音乐界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律制,西方把它作为“标准律制”。

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明朝的这两位王爷,在国内无人知晓,却被西方公认为世界级科学家,真是一种讽刺啊。

宋朝的酒价远高于明朝,酒价一斤20文,而明朝只有一斤5文,这还只是两者前期的酒价,差异还不明显。到了中后期,宋朝的酒价超过100文/斤,是明朝的10倍。(宋、明两朝“斤”的差异较小)


宋朝酒业是国家专卖,酒业利润全归国家,而酒的利润率非常高,20文酒钱中,12文的利润给了国家,相当于60%的隐含税率,而明朝征收三十税一的商税,因此差了18倍。

宋朝每斤酒要交12文的税钱,而明朝只需缴纳0.17文,两者差了72倍,加上明朝的酒税归地方征收,存在大量贪污受贿、逃税漏税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宋朝的酒税一年能收一千万两,明朝只收了五万两。

大明在国土面积、人口、耕地三方面都是宋朝时的两倍以上,商业方面丝毫不弱于宋朝,然而商税差距却差了几十倍。

盐、酒、茶都是特殊商品,宋、明两个朝代执行不同的征税政策,造成了巨大差距,其实说明不了什么,三种商品的利益都在民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利益收到朝廷手中罢了。

大明的税率是宋朝的八分之一,却仍然遭百官痛骂,真是厚颜无耻啊!

唐、宋、元、清四个朝代的农业税率大约都在百分之七左右,而明朝的农业税率却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四以下,明末时甚至低于百分之二,如洪武初年的农业税为每亩交两斗到四斗,后又减少至每亩交一斗,也就是十公斤左右,可谓在历朝历代斗是非常之低了。

即便是如此低的税赋,朝廷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随着明朝中后期,以皇族、王公、勋戚、官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大量农民从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朝廷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国家的财政支出却在不断攀升,朝廷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局。

大明几代皇帝不愿通过增加农民负担增加税赋,就只好在商业税上有所作为,结果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商税更是三十税一,然而真正收上来的却是越来越少。

文官集团大多是地主兼任工商业者,他们逐渐沦为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在他们的极力“建议”之下,万历皇帝只得将商业税率降低至了百分之一点五,即便这样依然遭到大规模的抗税抵制。

宋朝的酒价远高于明朝,酒价一斤20文,而明朝只有一斤5文,这还只是两者前期的酒价,差异还不明显。到了中后期,宋朝的酒价超过100文/斤,是明朝的10倍。(宋、明两朝“斤”的差异较小)


宋朝酒业是国家专卖,酒业利润全归国家,而酒的利润率非常高,20文酒钱中,12文的利润给了国家,相当于60%的隐含税率,而明朝征收三十税一的商税,因此差了18倍。

宋朝每斤酒要交12文的税钱,而明朝只需缴纳0.17文,两者差了72倍,加上明朝的酒税归地方征收,存在大量贪污受贿、逃税漏税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宋朝的酒税一年能收一千万两,明朝只收了五万两。

大明在国土面积、人口、耕地三方面都是宋朝时的两倍以上,商业方面丝毫不弱于宋朝,然而商税差距却差了几十倍。

盐、酒、茶都是特殊商品,宋、明两个朝代执行不同的征税政策,造成了巨大差距,其实说明不了什么,三种商品的利益都在民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利益收到朝廷手中罢了。

大明的税率是宋朝的八分之一,却仍然遭百官痛骂,真是厚颜无耻啊!

唐、宋、元、清四个朝代的农业税率大约都在百分之七左右,而明朝的农业税率却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四以下,明末时甚至低于百分之二,如洪武初年的农业税为每亩交两斗到四斗,后又减少至每亩交一斗,也就是十公斤左右,可谓在历朝历代斗是非常之低了。

即便是如此低的税赋,朝廷也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随着明朝中后期,以皇族、王公、勋戚、官员为代表的大地主阶层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大量农民从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阶层又利用手中特权,千方百计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随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朝廷的税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国家的财政支出却在不断攀升,朝廷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局。

大明几代皇帝不愿通过增加农民负担增加税赋,就只好在商业税上有所作为,结果招来了文官们的大肆攻击,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商税更是三十税一,然而真正收上来的却是越来越少。

文官集团大多是地主兼任工商业者,他们逐渐沦为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在他们的极力“建议”之下,万历皇帝只得将商业税率降低至了百分之一点五,即便这样依然遭到大规模的抗税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