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豪放唐詩,醉臥沙場君莫笑,王翰涼州詞詩意賞析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賞析】

這首詩以“涼州”為題,而且標之曰“詞”;其實,它不僅不是詞,而且也與涼州無必然的關係。涼州詞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樂府曲名,傳說來自龜茲國,盛行於唐玄宗時期。唐詩中有不少以“涼州詞”為曲調的詩歌,它們不一定跟涼州有關,但都是描述西北邊塞風光和將卒戰地生涯的詩篇。

千古豪放唐詩,醉臥沙場君莫笑,王翰涼州詞詩意賞析

王翰並未去過塞外,他詩作中有關邊塞內容的詩純屬想象之詞,但就其內容來說,卻十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當時的邊塞風光。王翰為人豪放不羈,“自比王侯”,這首詩表現的內容,確與其性格相符。

詩的主旨在描述戰爭,但一、二句卻避而不談戰鬥的場景,而反從豐盛的酒席寫起。葡萄酒今天是尋常家宴上常見的普通飲料,但在當時,卻是西方傳來的珍貴名酒。夜光杯歷來注作用白玉精心製成的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為“夜光杯”,也是難得見到的飲具。僅此一句,即可見詩中主人公們參加的宴會不同一般,不僅酒餚豐盛,而且氣氛莊重。在這樣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美酒佳餚的宴會上,人們雀躍歡呼、舉杯痛飲是在所必然、理所當然的了。

千古豪放唐詩,醉臥沙場君莫笑,王翰涼州詞詩意賞析

讀詩至此,人們還以為詩人描寫的是京城豪富之家的尋常家宴,或者是內地酒樓上好友相聚時的豪華酒席。而正在這時,讀者的耳畔卻傳來了陣陣的琵琶聲。由於上句的渲染,讀者還誤以為這是勸人痛飲的侑酒麴。但那急促的不同尋常的曲調,狂歡痛飲的人們舉到嘴邊的酒杯也突然停止了,使讀者馬上警覺地意識到:這既不在內地的酒樓上,也不在京城的豪富之家。而“馬上催”三字,使人痛苦地意識到,這豐盛的酒席,竟是設在邊地的戰場之上,而且又是在即將殊死廝殺的前夕。但詩人在第一句中給人的錯覺仍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和鮮明的對比:當將卒將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奮戰疆場的時候,京城與內地那豪華奢侈的宴席卻正在無休無止、沒日沒夜地進行著。兩相對比,將卒的歡樂是何等的短暫,其代價又是何等的沉重。

正因為有了前面的渲染,所以三、四句描述他們心態的詩句也易為讀者所理解:“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那些臨戰前——說得更清楚一點,是臨死前狂飲的戰士,其心情的沉重是可以想見的。由於心情不好,他們三杯五盞之後,就爛醉如泥,醉臥不起。但那聲聲催人的琵琶曲,又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對催他出發的同伴喊出了自己久積心頭的話語。

千古豪放唐詩,醉臥沙場君莫笑,王翰涼州詞詩意賞析

前人評這兩句雲:“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清代施補華持不同意見,認為“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這誠是見仁見智之談。我們以為,從三、四句看,如果詩中的主人公還有一點諧謔的話,則也只是內心痛苦不已、強顏歡笑的諧謔。當然,詩中的人們並沒有因戰爭的可怕而貪生怕死,如果是這樣,他們就不會視死如歸了;但他們也絕非好戰的鬥士。他們雖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寧願犧牲自己的一切,但他們對生活仍充滿著自己的愛,對明天寄託著自己的希望。僅不過在兩者不能得兼的時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

這首詩即表現了這些邊塞將卒豪放、開朗的性格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在他們身上,讀者彷彿看到了詩人的身影,同時也彷彿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巍巍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