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迎來高光時刻 光伏時代即將到來

近年來,為了降低清潔電力的成本,大部分電力公司都在不斷擴大他們的太陽能發電廠。讓太陽能發電廠如雨後春筍般在世界範圍內崛起。其中,法國奧德約太陽能發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太陽能發電的太陽能電站。雖然當時發電功率才64千瓦,但它為後來的太陽能電站的研究與設計奠定了基礎。



太陽能發電迎來高光時刻 光伏時代即將到來


  太陽能發電站行業發展現狀

  太陽能發電目前主要依靠兩種方案。其一是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其二是通過光電器件利用光生伏打原理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據瞭解,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主要部件有:太陽能電池組件、控制器、蓄電池、逆變器、負載等。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和蓄電池為電源系統,控制器和逆變器為控制保護系統,負載為系統終端。

  早在“十二五”時期,就有《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標誌著光伏產業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為我國光伏技術的進步奠定基礎,也促使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突飛猛進所帶來的設施進步。首座商業化運營的電站投入運行,標誌著太陽能發電的產業鏈初步建立。隨後太陽能發電站行業逐漸向供暖、製冷及工農業供熱等領域擴展。

  據可靠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再次刷新歷史高位。從新增裝機佈局看,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明顯。華東地區新增裝機1467萬千瓦,同比增加1.7倍,佔全國的27.7%。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1064萬千瓦,同比增長70%,佔全國的20%。西北地區新增裝機622萬千瓦,同比下降36%。



  太陽能成為全球重要發電能源

  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太陽能無疑是一個新興的、可觀的投資行業。因為在不久之前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還是相對來說較為昂貴的,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無法負擔其成本與後續產生費用,從而導致太陽能發電廠被扼殺在財政源頭。但目前為止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因為具備陽光充足的條件,即使在沒有財政援助的情況下,也選擇了太陽能發電,因為與其他能源相比太陽能也依舊具有競爭力。

  在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各類從業生產企業新增25家,總數達到178家,製造的產品涵蓋了太陽能聚光部件、吸熱部件、傳熱儲熱及材料、汽輪發電機組、集成控制系統、輔助系統等6大類,基本覆蓋了太陽能熱發電建設的全部產業鏈。根據《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礎上每年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達到1.4億噸標準煤以上。

  而在國外乃至全球,太陽能發電佔所有可發電能源總量的絕大部分,甚至在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都開始興起家用太陽能。房主可以自行將太陽能發電用剩餘的電力賣回給電網。根據德國Fraunhofer整理的數據,2018年德國太陽能裝機淨增2.96吉瓦,與往年相比太陽能光伏裝機增長速度略有提升,2019年年新增3.94吉瓦。在2019年底德國累計光伏發電量達到49.78GW。而去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創紀錄的98千兆瓦,遠超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和核能等的淨增量。


  總結

  全球範圍內對太陽能發電的青睞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持續下降,而各國太陽能發電廠的規模持續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國家都適用於太陽能發電。有些國家因為地表不夠開闊以及氣候不適宜等原因無法運作大型太陽能發電廠。而在未來,太陽能發電廠的其中一條途徑是在外太空建造一個太陽能發電站,既保證了光照充足,又提供廣闊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