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礦區:“小盆景”匯成“大風景”

長城網訊(記者 董達)近日的一場春雨,給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帶來了些許涼意。鄉村道路上,柏油馬路寬闊平坦,兩側樹木吐綠、鮮花盛開,牆上的宣傳畫別具特色,古色古香的院落排列整齊,一幅鄉村美麗畫卷映入眼簾。

峰峰礦區張家樓藝術公社。董達 攝  

峰峰礦區張家樓藝術公社。董達 攝

“以前峰峰的農村可不是這個樣:房屋破舊不堪,佈局零亂,私搭亂建多;垃圾靠土埋,汙水靠蒸發,居住環境十分惡劣。”邯鄲市峰峰礦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海星說。

劇烈變化的背後,是峰峰礦區大力推進的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他們著眼於農村基礎最薄弱、群眾最盼望、發展最急需的事,通過全域垃圾整治、全域汙水治理、全域廁所改造提升、全域國土綠化、全域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域拆違和全域生態修復、全域規劃管理、全域美麗庭院、全域亮化和美化……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人居環境。

  峰峰礦區義井鎮李莊村風景優美。董達 攝 

峰峰礦區義井鎮李莊村風景優美。董達 攝

遠處山巒疊翠,近處一片生機盎然。走進峰峰礦區義井鎮李莊村,乾淨平整的柏油馬路,白牆青瓦錯落有致的民房,層次分明的綠化景觀植物,令人眼前一亮。

    “村裡的路好走了,環境變美了,致富路子也寬了。”談起村裡的變化,李莊村村民劉鵬笑得合不攏嘴。

劉鵬以前在北京打工,聽說老家環境變好了,還發展起了旅遊,決定回鄉創業並開了一個青和莊園農家樂。“一年下來能掙小十萬!比在外打工強多了。”他說。

相比修路、種樹,汙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難點。峰峰礦區因地制宜——入市政管網模式、鄉鎮汙水處理廠模式、智能一體化設備模式、無動力生物處理模式等四種模式精準施策、協同治理。

“峰峰礦區的農村居住散、分佈亂、基礎差,地勢複雜。我們根據村莊人口、戶數、人均用水量、汙水排放等情況,實施‘一村一策、一村一治、一村一量、一村一價’的治汙措施,實現了農村汙水治理全覆蓋。”王海星介紹。

義井鎮石臼村村民郝秀如的家門口掛著一個“美麗庭院”的牌子。記者走進一看,青石地磚雕刻著精美花紋,玻璃鋥亮通透,各種花卉擺放有序,兩個藤椅一個茶臺,很是愜意。

峰峰礦區義井鎮石臼村美麗庭院郝秀如家中小院乾淨整潔。董達 攝  

峰峰礦區義井鎮石臼村美麗庭院郝秀如家中小院乾淨整潔。董達 攝

“創建‘美麗庭院’是農村環境整治的‘細胞工程’。我們把鎮村歷史文化內涵、特色經濟融入創建中,努力將‘美麗庭院’與休閒民宿、觀光采摘等農旅產業相結合,以一戶戶‘小盆景’匯聚成農村人居環境的‘大風景’。”峰峰礦區婦聯主任科員王玉貴介紹。

美麗庭院,不僅要有“面子”,更要“裡子”。記者在郝秀如家衛生間看到,裡面乾淨明亮,馬桶是坐式的,還有電熱水器和洗澡設備。

“以前用旱廁,到了夏天,氣味非常難聞,上廁所也不方便。現在這個廁所,一點異味都沒有!”郝秀如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峰峰礦區農村已經實現“垃圾不落地、日產日清”,完成122個農村汙水治理工程, 農村生活汙水有效管控率達到100%;高標準建成水衝式農村公廁254個,完成水衝式戶廁改造3.8萬戶;共亮化街道600餘條,粉刷、美化牆體300多萬平米,建成了十字繡、手塗畫等3萬餘個特色庭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