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我们自己的内心仍然会自己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问过自己。

这段时间在读《能力的陷阱》这本书。想把书里精彩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正文提到改变是由外而内,而非由内而外产生。(看到这句话就已经颠覆了我)

《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说,反思和自省这些思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当前的能力和领导方式,但是,当前的想法,恰恰是阻碍你前行的绊脚石。先做事,再思考,看别的领导者是如何做的,模仿他们去做,做着做着,我们的思想就会发生改变。千万不要以为要想清楚了才能去做,因为有些事情在没做之前是想不清楚的,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怎么做是无法想清楚的。

这本书提到改变是由外向内发生的,要像领导者一样去行动,并做一些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例如当你的工作有变动或有挑战的时候,这就是改变的机会。

当我们从事日常工作时,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让工作做的更好”,比如码农,他们只想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做的优秀就可以,如果上面领导安排他带领一个团队,他顿时会感到蒙圈。而当我们做领导者工作时,思考的是“我们应该能做出一些什么样的改变”?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分为三步走:避免能力陷阱,人际关系陷阱,真实性陷阱。

这本书提到优秀领导者的特征:

1 做桥梁型领导者而非中心领导者,领导要成为外部连接器而非专注内部事务,不要让公司少了你就不行,你一个人忙的团团转。

如果一个CEO能够离开这家公司,在外面做很多的联结,同时这个公司能够合理的运作,这才是一家很棒的公司; 比如马云。相反,如果一个CEO天天被卡在公司里面,哪儿都去不了,这说明公司的流程要改善,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底下的人也没有动力成长。

2 具有远见,展望未来,不仅自己具有远见,而且鼓励其他人展望未来。培养自己的下属成为领导者。真正优秀的有远见的领导者,绝不会轻易的限制员工的能力和发展。

3 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需要展示自己,要经常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别人了解你,才会喜欢你。朋友圈就是自己很好的展示舞台,用心认真的去写朋友圈,不随波逐流而是写出自己的观点,一定会得到更多朋友的关注。

4 将想法和精力结合,打造领袖气质。

领袖气质一般有三点:

A 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坚定的信念,

B 通过讲述个人故事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

C 做到知行合一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需要时间来进行改变。当你觉得你的生活中已经忙的无法再干别的事的时候,你应该去干点别的事,越忙越要抽出时间增加新角色,不然你的领导力没有办法去提升,因为你始终没有像有领导力的人那样去生活和工作,所以导致你永远安排不过来,永远很忙。越是在忙碌的时候,越需要空出一些时间来应付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重建人际网络要注意两个原则:

懒惰原则和自恋原则

总喜欢跟自己价值观差不多的人交往,大多数我们的朋友跟我们很像,因为我们需要依靠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借此寻求安全感并且获得肯定,并且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

许多人认为,带有目的性的人际交往会让自己变的“有目的性”从而拒绝在舒适区以外建立人际关系。还有一种我们会认为人际关系应该自然而然建立而不需要刻意经营。领导的优秀者则不然,他们会主动出击,会与各领域的人才建立联系,跨领域合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避免陷入单一、统一的群体性思维。并获得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和工作机会。

不要认为建立人际关系就是利用别人,仔细想想人们都那么聪明,就是你想利用能利用得着吗?

每个人得朋友圈子都会随着个人得进步而得到发展,平时多去参加一些课程,哪怕它是花钱的。

本书中还有一个观点值得思考,就是做一个“随机应变者”

《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随机应变者他们比别人更擅长角色的转变,且在转变的时候更加自然。他们愿意并且自如的适用环境的需要,并且会象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

本书指出模仿榜样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转变方式,模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提取不同人的精华之处,再经过修改和改进从而得到独特见解。

《能力陷阱》—职场中的我们

《能力的陷阱》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思考方式,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遥望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们一边羡慕,一边自我安慰,因为没有优秀人的“天时地利人和”即使付出努力也未必获得成功,不如不做。其实说白了,你根本没有开始,就已经画地为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