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可以矇混過關,結果被逮個正著,又一富商海外銀行賬戶被查,

編注


以為可以矇混過關,結果被逮個正著,又一富商海外銀行賬戶被查,就是因為做了這事


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了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朱自清


我們看神劇的時候,都記得經典臺詞:靜悄悄地進村,大聲說話的不要。以為趁著天黑摸進村子,就可以矇混過關了。


稅務合規性申報也是如此。


就在近日,美國疫情還在肆虐全國的時候,美國司法部2020年4月15日一則公告,對於在海外隱匿銀行賬戶,漏報銀行賬戶和金融資產的一位富商提出稅務欺詐控告,等待這位富商的是最高5年刑責和鉅額罰款,本想逃避,但卻碰壁,就因為做了一件很多跨境人群都習慣做的事情,悔恨莫及。


什麼事?故事是這樣的。


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Dusko Bruer一直經營農業機械產品和零配件,做國際貿易生意做的有聲有色,相當的成功。在國際貿易的市場,Dusko算得上是有一席之地了。不過,商業精明的Dusko卻是一位相當精明過頭的商人,覺得稅這個東西很是讓自己討厭,稅務會讓自己的資產縮水這個道理他是這樣理解的:不繳稅,不縮水。於是,在公司國際貿易風生水起的時候,從2003年開始,他就既不申報公司稅表,也不申報個人所得稅表,雖然公司還僱了好幾十號人,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不申報員工的工薪稅,一律都是現金支付報酬。現金為王嘛。


就這樣過來幾年,Dusko發現也沒有什麼大事。於是膽子越來越大,開始做很多高收入高淨值人群非常容易出現稅務風險的事情了:


1. 從2004年開始,Dusko就不再公司領取工資了。公司就是自己的,想怎麼花錢,自己說了算。公司成了他的個人提款機,吃喝玩樂個人開銷和各種投資和海外資產配置等所有開銷一律從公司支取。


2. 從2004年開始,Dusko就給自己的員工和家人不斷從公司銀行賬戶提取現金,或者直接從公司銀行賬戶公對私轉賬,想轉多少就轉多少,不申報任何工資項目等理由。我的賬戶我說了算。


3. 從2007年開始,隨著全球化浪潮熱火朝天,Dusko也搭上了全球化資產配置的高速列車,鍾情於全球化的各類投資和資產,走向全球化是避險資產配置的必由之路。於是,他先後將580萬美元,在4年時間裡從公司所得盈利轉到海外,分散在高淨值人群非常喜愛的瑞士和其他幾個國家,並在這些國家開設銀行賬戶,開啟了全球資產投資之旅。


4. 賺錢了,當然不能虧待自己。Dusko在2007年開始,陸續使用自己轉到海外的錢在佛羅里達買了135萬美元豪華遊艇,經常出海,與帥哥美女談天說地,給女朋友送海邊豪華別墅,為自己多個國家置業投資不動產。Dusko覺得為員工發現金的同時,如果買個房子給員工住,既可以省一部分工資,又可以投資不動產,是相當不錯的生意,於是,投資不動產作為員工宿舍,也是妥妥的好資產。


5. 2007年到2014年的這麼多年,Dusko從來沒有想過要申報公司稅表和個稅表,更不要說員工的工薪稅表了。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審計,Dusko就個人所得收入就漏報770萬美元,欠稅就高達270萬美元。


6. 從2007年到2015年,Dusko就在瑞士、克羅地亞、德國、塞爾維亞等地開設銀行賬戶,理財的理財,投資的投資,配置資產的配置資產。但是卻從不披露和申報任何美國財政部要求的海外銀行賬戶申報,也不披露美國國稅局IRS規定的海外金融資產報告表。不報,沒有這回事情。


7. 2010年後,瑞士開始收緊有關美國納稅人必須向美國財政部和美國國稅局交換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Dusko在瑞士蘇黎世瑞信(Credit Suisse)的客戶經理約談Dusko,為Dusko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介於Dusko在瑞信的銀行賬戶已經高達6,177,586美元,建議他需要合規申報美國FBAR的海外銀行賬戶披露表。二是建議Dusko與美國稅務會計師聯繫,提出和加入OVDP海外銀行賬戶自首行動,以便可以儘快合規遵從,不要出現刑事責任。


8. Dusko覺得瑞信的建議沒有什麼價值,於是自己開始做一些事情。他和幾個朋友商量了以下,最後自己覺得如果要加入OVDP自首行動計劃,主動披露海外銀行賬戶,會面臨25%-50%的罰款,這個實在不划算了。蠻貴的。那怎麼辦? 不申報似乎又不行。


9. 於是Dusko開始與瑞信聯繫,說了一件事情:我從1994年到2014年都沒有申報過美國的個人所得稅表。瑞信一聽,這還了得。2014年後的美國稅務政策,那是要老命的節奏。瑞信約談Dusko,正式在2015年把他在瑞信的銀行賬戶強行關閉。這個客戶不能要了。關閉賬戶的那一天,瑞信再次建議Dusko,老兄啊,你一定要申報OVDP的自首計劃,爭取寬大處理。


10. Dusko想的也是寬大處理這個想法。不過他對OVDP是這樣理解的:坦白不從寬,要靜靜地做事,神不知鬼不覺,補齊稅表,悄悄申報,暗度陳倉,不就客戶以金蟬脫殼了嗎?Dusko做了一件我們很多有跨境海外金融資產的納稅人想做的事情:Dusko補報了幾年的個人所得稅表,象徵性地申報了只是在瑞信的銀行賬戶,既沒有披露其他國家的銀行賬戶,也沒有繳納任何滯納金利息和罰款。本打算我靜悄悄做完這件事,你稅務局不一定就逮到我吧。


11. 正是因為這種靜悄悄申報的想法,東窗事發,被美國國稅局和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調查執行局作為典型審計查稅調查了。Dusko 一案,將在2020年6月12日宣判。


Dusko的這個故事披露出來後,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八卦的層面,得從中吸取教訓,從中學習正確的處理應對稅務風險,從中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資產和財富不能因為稅務原因而縮水。稅務已經成為全球熱門話題,Dusko的故事對於任何有跨境資產,不論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的高淨值人群都有非常典型的參考意義,因為Dusko的很多做法實在是非常非常典型,非常非常具有相當強的代表性。我在這裡為大家一一道來:


1. 美國萬萬稅,報稅就繳稅


很多移民人群或者高淨值人群對於海外銀行賬戶披露機制有很大的誤區。實際上,對於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調查執行局FINCEN推出的FBAR海外銀行申報機制和美國國稅局IRS推出的FATCA法案申報機制來說,申報的主要目的在於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

申報披露不等於繳稅納稅。只有賬戶增值的收益所得如銀行利息、股息紅利、投資所得才需要申報在所得稅項下,有可能有繳納稅負的責任。而披露申報海外銀行賬戶和金融資產,合規地申報披露並沒有稅負問題。但是如果漏報瞞報或者遲報等,則會面臨民事罰款和刑事責任的問題。


另外,過去常常有一個誤區是:美國的稅很高,收入所得階段有高昂的所得稅;財產持有階段有高昂的遺產稅、贈與稅、信託稅;聯邦有聯邦稅,州有州稅,地方有地方稅等地。一旦申報稅表,則會被美國稅務部門打劫掃蕩的一乾二淨。實際上,美國在2017年川普稅改後的所得稅綜合成本在OECD國家來說,僅僅在平均值,其綜合成本並不高。其財產持有階段在傳承過程中涉及的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免稅額在2017年川普稅改後大大提高,全球資產聯邦遺產稅的免稅額對於一個家庭的夫妻來說高達2,400萬美元,很多高淨值人士再利用結合各種保險、信託等規劃工具,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遺產稅等傳承稅負。


那為什麼我們有美國萬萬稅的印象呢?主要是美國稅收遵從的比率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國稅局IRS利用各種風險分析管控工具對於稅務合規的執行力是全球最高的。舉例來說,美國有接近4億人,但是每年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家庭和個人納稅人超過1.2億,幾乎超過85%的人群申報個人所得稅表了。更直觀地說:對比中國,在2020年新個稅推出彙算清繳APP前,每年有2,000萬人申報個稅,而2020年彙算清繳實施以來,估算有8,500萬人申報個稅。適應在國內個稅申報的遵從率很低的情形,造成很多移民人群本能會不重視美國的稅務申報。


因此,美國稅務問題的關鍵是:合規申報披露,加上合理有邏輯的稅務籌劃,才是降低綜合稅負和保護自己資產合理合法的最佳方法。


2. 我就不申報,沒人能知道


正如這個案例中的Dusko,常年累月乾脆不申報稅表,消費開支甚至直接從境外賬戶開銷。我也經常見到一些跨境移民的朋友,採用消費開支在境外,使用信用卡、轉賬贈與等方式,來規避美國稅務申報。實際上,美國國稅局有千萬種方法找到蛛絲馬跡。尤其是2014年之後,美國FATCA法案進入實施階段,2017年實質性推進階段,2020年後實質性打擊行動階段,將海外銀行賬戶和海外金融資產披露機制推向了新的高峰。我在前幾年就總結了這個進度如下,供大家參考:

以為可以矇混過關,結果被逮個正著,又一富商海外銀行賬戶被查,

還有一個誤區是:中美之間不交換金融賬戶的涉稅信息,我可以堂而皇之地在中國或者美國構建全球最佳避稅港地。事實上,中美之間雖然簽訂的是FATCA法案替代性協議,但是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經有2,384家金融機構在美國國稅局註冊GIIN全球信息申報編碼,一直在嚴格執行美國納稅人在中國金融機構身份證明和留存的合規性遵從工作,所收集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雖然沒有交換,但是不能保證今後永遠不交換。另外,跨境人群除非你不在美國有任何資產和開支,否則,美國國稅局有數不盡的方法追查到任何銀行賬戶,這樣的過往案例實在是太多了。


3. 靜悄悄補報,可金蟬脫殼


每年我都接到不少的客戶有很多漏報稅表的問題,一開始的詢問都是:我是不是可以靜悄悄地修補一下我的過往稅表,將瑕疵修正過來,但是又希望靜悄悄地進行,既不想驚動美國國稅局,更不想驚動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調查執行局,總覺得我已經難能可貴地修正了部分稅表,已經屬於可以被給與一次機會的行列了。事實上,美國人是極其簡單粗暴直接的一個物種,在美國國稅局這類讓大部分美國人聞風喪膽的機構面前,他們永遠沒有給於第二次機會的概念和邏輯。

在美國國稅局眼裡,機會只有一次,就是合規申報遵從。只要犯過,就要面臨懲罰,沒有例外,非常嚴厲。


我曾經接手多個海外銀行賬戶披露參加OVDP主動披露機制的處理,其中一個案子將罰款92萬美元成功降低到23萬美元,這個過程需要嚴格遵守各個申報環節的邏輯和周密搭配。事實上,海外銀行賬戶的申報披露永遠都不是孤立體現在稅表上的,而是與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表、利息收益表、海外賬戶披露問答、納稅人生活軌跡和投資偏好、納稅人現金流使用喜好等息息相關的。


涉及海外銀行賬戶或者歷史稅務問題,千萬不要靜悄悄地申報補報就以為萬事大吉了。這是目前很多跨境人群的一個誤區,千萬注意。


美國國稅局推出的OVDP海外銀行賬戶申報的自首計劃已經在2018年底關上大門了。現在可以選擇的窗口也越來越少,如果你仍然有海外銀行賬戶披露的歷史問題,請務必謹慎處理,請務必與資深專業的稅務會計師聯繫。


4. 公轉私賬戶,是永遠的查稅焦點


Dusko的案例再次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非常危險:從對公賬戶到個人賬戶,沒有作為工資或者勞務報酬列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其實,這樣的情形幾乎在很多地方都是普遍現象。去年初,很多媒體也是鋪天蓋地地報道,再也不能公轉私這樣轉賬了,很危險,的確很危險,一不小心就被稅務部門盯上了。做好稅務籌劃,才能好好睡,做不好稅務籌劃,那就是萬萬稅。從對公賬戶到私人賬戶,你是不是還在用這個方法呢?


5. 漏報工薪稅,在美國屬於刑事罪


美國的工薪稅主要指僱主和員工共同分擔總共15.3%的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險稅。我在很多勞工糾紛涉及工薪稅,也就是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險稅的審計案子中,經常會有僱主和我說,不就是3萬啊5萬的嘛,你要不要這樣用刑事責任的帽子嚇我呀?其實真不是嚇大家,而是真是這樣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偷逃稅這個概念,嚴格的來說,是要區分“逃避繳納”和“偷稅漏稅”這兩個概念的。其本質還是要衡量是涉及的稅務問題是直接稅還是間接稅。這個話題就扯遠了,總之,工薪稅不屬於你個人口袋裡的錢,它屬於國家信託託管基金的錢,動這個念頭,屬於嚴重的偷稅漏稅行為,而不是簡單的逃避繳納稅的問題。所以,如果你的公司僱傭員工,在美國要十分小心了。


6. 申報披露機制將是今後全球稅務的重點


最近我常常和朋友們分享,後疫情時期,全球稅收主管當局反避稅會睜大兩隻大法眼,一隻盯著隱匿跨境資產,另一個盯著花式跨境稅籌架構。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從美國FATCA法案2011年實施以來,美國一直在加大收緊對於全球反避稅的力度。


美國FATCA法案催生了世界經合組織OECD在2014年後緊隨美國步伐,推出了全球涉稅信息金融賬戶自動交換機制的CRS。

以為可以矇混過關,結果被逮個正著,又一富商海外銀行賬戶被查,

美國在2017年川普稅改後又推出針對大型跨國公司和無形資產反避稅重磅舉措BEAT,GILTI和FDII三項規則,從而催生了2019年底到目前為止世界經合組織OECD在熱議討論的反避稅行動方案:雙支柱。


我們再將眼光拉回到中國,中國在2018年底推出的新稅改後,在2020年的3號公告也明確了境外所得和收益彙算清繳的規則,中國正式進入全球徵稅的時代和全球反避稅的時代。在全球反避稅的機制中,成熟完善的國際稅制下都有非常健全的主動披露機制和強制披露機制。


2020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首次大規模個稅彙算清繳的元年,這個稅務元年的說法我在2018年的文章中提出後,雖然很多朋友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2020年1月22日財政部正式發佈《關於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3號公告),中國將迎來史上首次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並完成2019年度境內外綜合所得的納稅申報,中國跨境企業家和高淨值人群要十分重視該公告帶來的合規性影響。

以為可以矇混過關,結果被逮個正著,又一富商海外銀行賬戶被查,


因此,隨著中國稅制深化改革,中國必將推出有效反避稅的主動披露機制和強制披露機制,對海外金融資產和銀行賬戶納入申報體系,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事先做好未雨綢繆的稅務風險應對籌劃是非常必要的。在主動披露機制和強制披露機制下,跨境資產配置的高淨值人士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特別留意你在海外的各種銀行賬戶、投資賬戶、基金賬戶、證券賬戶、離岸信託、離岸公司等配置,要儘快做好合規性籌劃安排,避免稅務問題的集中湧現。

我們總覺得運籌帷幄,事實上總是驚慌失措。這個規劃,不能等,不要等,不可等。


最後,我想強調一下:稅務籌劃是一個技術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