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在2018年中,教培行業無論是從政策端還是資本端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首先國家為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的問題,2月發佈《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8月《意見》出臺,對校外機構的審批登記、教師資質、課程設置、場地規範、收費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相關新政發表後,首先大型的上市教育企業股價紛紛下跌,培訓教育機構則出現融資難、亟待轉型的情況。

但一方倒下必然有另一方崛起,在此情形下,素質教育趁勢逆流而上,逐步獲得家長的認可和資本的青睞。素質教育是指提高學生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包括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如樂高、人腦開發、大語文教育等!

而語文課程正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優良土壤,語文素質教育也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尤其是大語文概念逐漸成為教培行業最新熱點。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一、為什麼整頓重拳、資本寒冬下,大語文成最值得投資的教培項目?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什麼是大語文?著名語文特級老師張孝純最早提出大語文概念:

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學學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語文與教人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有機結合,使學生接受全面、整體、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簡言而知,大語文可以理解為:大語文=語音+文字+文學+文化,而為什麼近年來大語文會受到如此高的重視和關注呢?

1、政策發佈、大語文興起

2017年高考改革,增加語文試卷的難度,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地位性更加突出;而在今年秋季開學,中小學紛紛開始使用部編教材,新教材傳統經典內容、閱讀理解、古詩詞等內容增;隨著新政策和新課標的發佈,語文受到眾多關注,並根據政策要求衍生出了“大語文”的概念,成為教培行業的新風口。

2、資本逐鹿、巨頭搶佔先機

首先從艾瑞諮詢調查的2017年各培訓品類在已有K12用戶中的滲透率我們可以看到:在整體的培訓市場中,英語類培訓需求是最大的,足足有81%;其次是興趣班53%;再次是數學47%;但語文僅僅佔到22%的市佔率,在反映出在語文類培訓中市場容量依然非常巨大。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圖片來自艾瑞諮詢

在去年教培行業的整改下,風投撤出不少傳統教育機構的投資,但對於“大語文”、“雙師”教學項目卻保持相應的跟投,如原來做校長培訓業務的騰躍校長在線則在今年4月”完成4100萬元 Pre-B輪融資,上海泰漾基金領投,好未來、高思教育、卓越教育等多家老股東跟投。

3、文化傳承、語文類節目頻道紛紛興起

近年,《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受到重視和追棒,反映出無論是從社會頂層的教育設計,還是大眾認知都聚焦到語文層面,也體現了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傳承還有提高人文素養的迫切需求。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二、與傳統的語文教學相比,大語文有什麼特點?

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曾說過:語文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大業中承擔著橋樑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信息、元素、精髓、因它而存在,因它而流轉,因它而發揚光大。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為什麼現在越來越被重視,而大語文與傳統語文又有何區別?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學生對字、詞、句的認識,和鍛鍊基本的閱讀寫作能力;而大語文則打破知識的邊界與限制,融合自然歷史、科學技術,從廣度和深度綜合層面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寫作能力。如果結合目前中高考的語文試題來看,那麼具體表現有:

內容上:課程教學結合一定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將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文學作品內容進行融合;

形式上: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打破嚴格的年級分段設置;

文章上:需要學生把握近年來時代脈搏,寫作能夠體現出分析性、思辨性以及深厚的文化積累;

以上幾個方面,皆體現出大語文相比於傳統語文教學方面,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內容分析,都更傾向創新型的、具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三、風口之下,相關角色表現如何?

在目前大語文風口盛行,那麼作為社會分工的各個角色,他們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1、培訓機構及時關注前沿政策,主動佈局大語文學科教育

近兩年來,隨著語文學習從觀念層、到政策層、再到實戰層的逐步推進,目前國內一些著名教培機構,也開始紛紛佈局大語文學科內容:新東方推出大語文產品、學而思聯手喜馬拉雅推出大語文音頻、在線青少兒英語培訓vipJr推出語文課程、作業幫發佈包括國學在內的中學素養課、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與知乎達成戰略合作、網易有道推出少兒閱讀應用有道樂讀等……

以上的教培機構,都紛紛開始注重大語文教學、加強古詩文研發能力與教學投入。他們抓住了孩子們基礎薄弱、文學素養不足、閱讀失分多、作文困難等問題,在閱讀課程中注重雙線教學;在寫作課方面逐漸懂得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文學底蘊,逐漸擺脫套路化教學。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2、80、90後家長的崛起:越來越重視語文教育

隨著80、90後家長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他們不再像70後家長那般只注重數學、英語的應試式輔導和教育,而是更加偏向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注重孩子文化素養的培育。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不少家長會帶去一些右腦開發的培訓班課程,而老師則用各種形象的畫面讓孩子們記憶:例如背誦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比如向晚意不適,記關鍵詞向晚,聯想大象和碗,讓孩子更能快速記憶。

除此以外,《詩詞大會》第二季冠軍中的武藝姝三戰三捷,最終一舉奪冠,而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個高中生。據媒體報道,武亦姝的父親因在女兒小時候發現她喜歡古詩詞,於是便決定培養孩子對詩詞的興趣,更在空閒時間主動與女兒玩“詩詞猜謎”、“成語接龍”等遊戲。這一教學方法紛紛引起不少家長的模仿與學習,逐步開始注重孩子的語文教育。

“忽如一夜春風來!”——大語文崛起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總結:政策的支持、資本的湧入、家長的重視使得大語文如同一股春風般在一線城市勢如破竹地發展,雖然落地三四線城市時日尚早,但無論是新課改所提倡注重孩子的文學素養培育,還是培訓機構千呼萬喚的大語文輔導,如果小城市還只停留在過去學科培訓的思路,就會被歷史淘汰;而家長只注重孩子應試式的輔導,也會使得孩子難以適應新的教育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