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發佈11號令:擴大檢測範圍 加大重點人群常態化檢測篩查力度--要聞--要聞--遼寧--地方--首頁

4月21日,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

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令(第11號)。

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令(第11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1號令要求,因時因勢完善我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措施,不斷鞏固疫情持續向好態勢,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下達命令如下:

一、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長效機制。面對全球疫情呈暴發式增長、國內部分地區出現聚集性病例的複雜形勢,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牢固樹立常態化防控意識,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間的重點工作,統籌精準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態勢發生逆轉,絕不能讓加快恢復的生產生活秩序出現阻滯。要建立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構建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體系,逐步將防控工作職責固化到現有的行政組織構架之中,壓實常態化防控責任,加快形成常態化防控隊伍,實現疫情防控全鏈條無縫隙閉環管理,不斷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二、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協調、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整合各工作組和專班力量,確保反應果斷迅速、運轉高效有序、執行堅決有力。緊緊圍繞“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重點,優化完善社區(村)管控,加強入境人員管理,認真落實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擴大核酸檢測覆蓋面,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單位、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漏洞,增強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強化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機制,全面築牢我市應對疫情防控風險的堅固防線。

三、持續做好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對境外入沈人員全部採取針對性、常態化管控措施,堅決做到“三個一律”,始終做好柔性管控。不斷優化跟蹤分析、入境管理、口岸檢疫、封閉轉運、集中隔離、醫療救治、信息推送、全程監控的嚴防嚴控閉環體系,織密嚴防嚴控管控網絡,及時堵塞輸入漏洞,堅決阻斷境外疫情輸入渠道,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四、全面加強嚴防外省疫情輸入工作。國內疫情重點地區來沈返沈人員應當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登記,如實報告出行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並進行核酸檢測。堅持用好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用好大數據手段,發揮社區(村)網格化作用,做好來沈返沈人員監測、跟蹤、篩查工作。加強隔離留觀場所常態化管理,動態調整防控措施,鼓勵居民主動監督報告,嚴格排查、不漏一人。

嚴格落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進一步嚴防省外疫情輸入工作的通告》(第14號),自近期有聚集性疫情發生地區來沈人員,須持有“健康通行碼”綠碼且能提供近7天內本人核酸陰性檢測報告;無相關健康證明的,須在屬地指定賓館集中隔離或單獨居家隔離觀察14天,期間進行2次核酸檢測,隔離期間食宿及核酸檢測費用自理。自近期有聚集性疫情發生地區返沈的我市居民,須單獨居家隔離觀察14天,如不具備條件須到屬地指定賓館集中隔離,期間進行2次核酸檢測。

五、堅決做好散發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實《全省城鄉社區疫情嚴查嚴控措施30條(第二版)》和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0號令等相關防控措施,通過社區(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面對面流調“三道防線”及時發現、報告和隔離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 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加強治癒出院病例等重點人群監測,嚴格落實“四類人員”集中管理,做到關口前移,措施前移,常態防控,有效防止疫情反彈。

六、加大重點人群常態化檢測篩查力度。進一步擴大檢測範圍,做到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對全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學校教職員工、出租車駕駛員、網約車駕駛員、入轉院患者及陪護人員、有國內重點地區旅居史人員、從省外來沈返沈需集體居住人員,要進行核酸檢測;對餐飲服務行業等窗口從業人員,要在上崗和復工前進行核酸檢測。衛生健康部門要整合檢測資源,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服務能力,滿足全市檢測服務需求。在徵詢意見的基礎上,對體檢人員可增加血清抗體檢測。

七、增強常態化防控狀態下的救治能力。繼續做好預檢分診工作,全面提升發熱門診規範化服務能力,細化疫情處置流程,保證處置能力。重點做好醫療機構內部防控工作,堅決杜絕醫患交叉感染、院內聚集性院感事件發生。進一步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豐富品種、擴大規模、優化結構。繼續保持集中救治工作理念,重點加強市第六人民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北陵院區、市第十人民醫院三家定點醫院救治能力,形成常態化疫情救治處置機制。

八、精準細化復工復產復學防控工作。各復工復產復學的單位和部門要堅決落實好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的《企業及員工疫情防控措施20條(第二版)》《春季開學疫情防控措施40條》,全面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強化安全管控,確保企業生產運行安全。按照疫情防控進展情況,做好分批覆學工作。教育等部門要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實現防控保障能力最大化。開學復課的學校要最大限度縮小防控網格,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最大限度覆蓋防控區域,做好校園防控全流程培訓,形成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防控合力。對參與開學運轉活動的所有教職員工實現檢疫檢測“全覆蓋”。對學生實施學校到家庭點對點閉環軌跡管理,做到無縫銜接,提示參加開學運轉活動的所有教職員工和家長儘量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

九、實行社區(村)常態化防控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重點地區入沈人員信息登記制度,堅持對疫情重點地區入沈人員實行專人包保,安排社區(村)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健康監測和跟蹤詢訪,做到集中力量精準防控。定時對社區(村)為民服務區域、室內公共活動區域和辦公區域進行通風換氣和場所消毒,限制舉行群體性社區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

十、樹立常態化防護意識。做好常態化下對公眾的政策宣傳引導工作,倡導公眾將“少聚集、少流動”作為疫情期間的生活方式,養成疫情期間“戴口罩、勤洗手”的生活習慣。加強公共防疫,規範公共交通工具、醫療機構、餐飲企業等重點場所的消殺工作。開展常態化的愛國衛生運動。

十一、維護常態化經濟社會秩序。找準精準防控和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工作結合點,科學梳理、取消前期應急防控時採取的與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相適應的措施,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在有效防控前提下,促進人員和要素正常流動,推動各項經濟活動正常開展,加快恢復工作場所正常生產辦公,推進商場、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正常營業,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