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前行長:全球化不應被新冠病毒終結

《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站4月18日發表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的署名文章稱,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化進程出現了一些逆轉或強烈反彈,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應盡最大努力避免全球合作的倒退。文章編譯如下:

也許現在談論病毒大流行之後的世界還為時過早,但我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畢竟,發達經濟體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採取的貨幣寬鬆政策如今仍沒有結束。

為此,我想做兩件事。一是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前的金融失衡局面,看看這能否告訴我們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另一個是思考這一流行病對全球化的直接影響,全球化是1989年柏林牆倒塌以來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之一。

各種形式的金融失衡已經累積起來。例如,公共和私人債務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政策辯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可以在短時間內贖回的投資基金的大幅增加引起了流動性風險,這一點已得到公認。

3月份我們經歷了嚴重的市場動盪,儘管最近有所改善。股價下跌主要反映了對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造成的損害和不確定性的潛在擔憂。

我的第二項研究是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對全球化的影響。沒有全球化,全球增長率會低得多。

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全球化的一些逆轉或強烈反彈。它始於對以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為標誌的全球金融交易的憤怒。跨境貸款增長放緩。如今,導致把資金限制在國內的微妙的金融監管規定並不罕見。

對全球化的不滿情緒還蔓延到了人員流動上,中東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就是最好的代表。這種現象還進一步擴展到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上——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就是明證。加強數據保護成為一種放棄全球化的傳統觀念的巧妙形式。

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一定會影響到全球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決策以及普通公民去國外旅遊的決定。鑑於人們越來越覺得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也與全球化有關,普通公民對接受超級全球化持謹慎態度似乎不可避免。

這個問題不僅僅與仇外心理有關。例如,歐盟宣佈限制醫療設備出口。另一個例子是歐盟難以就設立新型冠狀病毒債券達成一致。

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後,全球化出現某種倒退似乎不可避免。我擔心的是,這樣的行動會不會走得太遠。我懷疑,如果全球化趨勢真的被逆轉,人們就會開始抱怨生活水平因此下降。

病毒大流行後的世界還取決於政策反應。各國央行現在能夠作出的最大貢獻是維持市場的運轉。在這方面,應該高度重視美聯儲和主要央行之間加強美元互換額度。

在面對面接觸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貨幣寬鬆不是解決辦法。不管怎樣,現在所有發達經濟體央行的政策利率幾乎為零。零利率令人不安,因為由於債務過多和缺乏貨幣政策空間,經濟和金融體系可能很脆弱。

這種奇怪的局面是央行在單幹基礎上採取的合理行動的累積結果。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考慮貨幣政策本身的基本框架。與此同時,需要採取旨在消除個人和小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的財政政策措施。

至於全球化,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應盡最大努力避免全球合作的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