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人們到四大名山中的四大菩薩道場,除了燒香磕頭的祈福之外,是否還了解有其它的意義?

四位菩薩所代表的各種智慧,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幫助呢?

您又如何才能讓四大菩薩顯靈嗎?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五臺山

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居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由於“智慧超群,洞悉般若”,因而意味著“大智”。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峨眉山

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由於“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而意味著“大行”。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普陀山

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由於“悲憫眾生,救苦救難”,因而意味著“大悲”。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九華山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由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意味著“大願”。

地藏菩薩之“大願”,是指他的願心極大,要普度所有的受苦受難眾生(人及非人,乃至動物畜生餓鬼等一切眾生),特別是最苦的地獄還沒有空,他就不願成佛。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地藏菩薩

我們要學菩薩的什麼精神呢?

一,要像地藏菩薩那樣立下宏大的誓願——修行佛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切眾生;

二,要像觀音菩薩那樣具有“慈悲”精神——無論對方是好人、壞人、親人、陌生人,都要一視同仁地為之拔除痛苦,給予快樂。

三,要像文殊菩薩那樣具有無上的智慧——努力領悟世間法、出世間法等所有的智慧,這樣無論遇見什麼的眾生都可以度化之;

四要 像普賢菩薩那樣付諸行動——持之以恆、永不懈怠地將佛法真理用於實踐,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改變不了我們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決心及行動。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因此可見;

只要我們立下了度人的願心,即使沒有前往九華山,也等於見到了地藏菩薩;

只要我們具備了慈悲的胸懷,即使沒有前往普陀山,也等於見到了觀音菩薩;

只要我們具有了無上的智慧,即使沒有前往五臺山,也等於見到了文殊菩薩;

只要我們努力了精進地實踐,即使沒有前往峨眉山,也等於見到了普賢菩薩。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話又說過來,假如我們自私自利,不願發心助(度)人,那麼,即使天天朝拜五臺山,又如何能見到地藏菩薩呢?

倘若我們小人小量,對別人的困苦不聞不問,偶爾做了一點好事就大肆宣揚,好像別人都不知道一樣,那麼,即使天天朝拜普陀山,又如何能見到觀音菩薩呢?

倘若我們學習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認為什麼都懂了,不去認真思考、深刻領悟宇宙人生的真理,那麼,即使天天朝拜五臺山,又如何能見到文殊菩薩呢?

倘若我們學習了各種解脫的理論,也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但是不在事上檢驗求證,也不願把自己的所得分享給大家,幫助別人獲得解脫,或者在發心修行中遇見困難就退缺,那麼,即使天天朝拜峨眉山,又如何能見到普賢菩薩呢?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佛法不但是一種人生真理,而且還能在事上踐行,理事如一。

用明朝大儒王陽明的話來說,是“知行合一”。

你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還過不好這一生呢?

這說明,你沒懂得真正的道理,否則理上的見地到了,事情必然可以改變。

見地、修證、願行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分別對應文殊菩薩的無上智慧(理上見地),普賢菩薩的修證、觀音、地藏菩薩的願行(事上煉心)。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我們每個人,只要發起度(助)人的宏大願心、聞思修得慧,並付諸實際行動,就已經成為“因地菩薩”了。

所謂“因地菩薩”,就是具備了成為菩薩的因。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精進修行,假以時日,大家都可以達到四大菩薩的境界,成為菩薩摩訶薩,成就“果地菩薩”。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就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一路上不斷降妖除魔,遇見眾生也是救死救難,最終大家的願行福德都圓滿了,三個妖一個凡夫都成了佛門聖者。

唐玄奘西行之前見東土大唐無究境解脫大乘經典,發願要往西天佛門聖地取得真經(因地菩薩),歷經九九八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大雷音寺取回真經成就正果(果地菩薩)。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因此,學佛信佛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質,只要深入領悟菩薩的真理並已經有造福社會的實際行動,即使不是僧人,也不是居士,他已經在佛門之內了。

就像《金剛經》所言“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什麼意思呢?一切聖賢都是教化人們向善向上,淨化自己,造福社會,只不過因教育方法而有差別而已。

可見菩薩都是忙著分身度眾生,應眾生業力之不同,而現何種相說法,說不定你身邊那些幫助你的人就是菩薩成願而來呢!你會發現嗎?朋友。

四大菩薩,四大道場,四種人生見之得福報

心若安好,便是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