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池州高質量發展

江南三月,鶯飛草長。位於皖江之濱的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自3月份全面復工復產以來,安徽銅冠銅箔有限公司開足馬力,著力彌補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損失,實現了產銷兩旺,當月發貨量同比增加17.7%。值得一提的是,繼合肥工場實現5G通訊用反轉銅箔穩定供貨後,池州工場也實現了小批量供貨。

  實施經濟發展“增總量、提質量、縮差距”三年提升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提升計劃”),並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作為“十大工程”之首加快推進,有效激發了企業新活力和發展新動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新方向,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經過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持續推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擁有相關企業150家左右,年產值達250億元,年均增速20%左右。但是,產業佔比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依然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沒有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市發改委主任張江南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市正處在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是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也是我市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強勁動力所在。“三年提升計劃”提出,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就是將中央和省最新決策部署和池州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具體舉措。

  建設省內一流半導體產業基地 目標任務:

  加快省級半導體基地建設。加強大功率分立器件、封裝測試、射頻微電子等領域研發,加快推進一批半導體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壯大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發展質量與規模。到2022年,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元,基本建成國內有特色的設計製造封測產業基地、省內一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

  “在全省半導體產業佈局中,池州在安徽僅次於合肥。”張江南介紹說。2016年,我市半導體產業基地成功入列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市委、市政府將基地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池州半導體產業白手起家,逐步由點上破題向線上延伸、面上拓展,目前已經形成從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到電子元器件及智慧應用的“芯、屏、器、核”智能終端全生態產業鏈。

  據統計,2019年,我市半導體產業基地完成半導體產業產值62.5億元,同比增長51%;完成固定資投資25.6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稅收2.16億元,同比增長21.7%。

  我市半導體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對比先進地區,差距又在哪裡?《安徽省半導體產業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設規劃》對此進行了“自我剖析”:園區知名度尚顯不足,與國內頂尖的半導體集聚城市北京、上海、無錫、武漢、合肥差距較大,與蘇州、南通、天水等也有不小差距;產業綜合實力有待增強,目前基地產業總規模尚不足百億元;人才相對缺乏,受產業條件、區位、生活配套等因素制約,基地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專業人才匱乏問題凸顯。

  加快省級半導體基地建設,壯大規模是當務之急。

  《安徽省半導體產業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設規劃》提出,力爭到2021年,基地產值年均增長20%左右,產值規模達90億元,這與“三年提升計劃”中“到2022年基地產值規模超百億元”的目標任務有效銜接。

  實現上述目標,池州的底氣在哪裡?張江南分析,我市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優勢和特色集中在封裝測試和分立器件領域。其中,分立器件領域以安芯電子、鉅芯半導體為代表,年產能達到1000萬片,位居全國前列;封裝測試領域以華宇電子為代表,擁有3D堆疊封裝技術、多芯片MCM封裝技術、SIP多芯片封裝技術、霍爾IC芯片等核心技術,各項工藝已達到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國際先進水平,封測年總產能達到200億顆,位居國內前列。

  根據《安徽省半導體產業基地新三年(2019-2021)建設規劃》,將重點打造半導體封測和分立器件兩張特色名片,發展集成電路、分立器件、裝備和材料、智慧應用四大產業。

  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半導體產業基地創新、升級不停步。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建設,華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封測產業園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廠房基礎建設完工,設備進廠安裝調試,人員招募基本到位,預計今年4月底前可投入使用。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總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包括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規模擴大與技術升級,項目完成達效後,年銷售額可達10億元,年利稅1.6億元。未來,華宇電子將以二期項目建設為核心,繼續進行技術與產品創新、企業擴產與產業升級,力爭躍進世界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前十名。

  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群 目標任務:

  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化工、材料及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生產及配套環節轉移,培育壯大一批先進製造業優質企業。鼓勵通過平臺共享、產業協作等方式,形成跨園區發展合力,集中力量打造1—2個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群。到2022年,現代裝備製造、現代化工、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裝配式建築等主導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8%以上。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生產力水平。

  目前,我市制造業已發展到28個行業,除菸草製品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外,基本涵蓋全部製造業大的行業門類。

  先進製造業是製造業中創新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也是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領域。近年來,我市準確把握先進製造業發展的新形勢,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不斷壯大“4+3”產業。2019年,全市制造業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85.4%。在“4+3”產業體系中,現代裝備製造、金屬材料與非金屬材料、現代化工、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和電子信息產業五大工業重點產業2019年同比增長14.9%,比全市制造業平均增幅高3個百分點。

  世界最薄電子銅箔、填補省內空白高壓硅堆、全國領先大功率車用雪崩整流二極管芯片、打破國外壟斷砷化鎵射頻芯片、智慧教育視音頻採集與傳輸設備等一批新產品實現了“池州造”……我市制造業從以“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在加快、“並跑”在增多、“領跑”在湧現的發展新階段。

  安徽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安徽泫氏鑄造有限責任公司、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實現產值37.02億元,佔全部規上裝備製造業企業產值的45%;全市億元以上裝備製造業企業14家……越來越多的“小巨人”挺起我市工業經濟的“脊樑”。

  怎樣讓“小巨人”更多一些,更壯一些,跑得更快一些?《池州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計劃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對“三年提升計劃”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和細化。

  到2022年,力爭年產值百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50億元以上企業3戶、10億元以上企業15戶以上;力爭按現有統計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750戶;每年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0戶,到2022年力爭再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力爭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改項目800個以上,完成技改投資220億元,等等。

  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我市將組織實施“六大行動”,即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專精特新”引領行動、創新驅動行動、提質增效行動、企業對標行動和服務提升行動。

  市經信局局長王春生說,以“培育壯大一批先進製造業優質企業”為著力點,我市將圍繞重點產業,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市縣(區)經信部門兩級領導聯繫服務基層行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再提升三年行動,同時做好“殭屍”企業處置工作,為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優質企業,為產業集群發展奠定了基礎。王春生同時表示,我市半導體產業集群、裝配式建築產業集群具備一定的政策支持基礎和發展優勢,有望躋身長三角先進行列。經積極爭取,這兩個產業集群已被列入安徽省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進行重點培育和重點支持。

  打造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 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目標任務:

  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產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產業,推進長智建工裝配式建築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創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綠色建材基地。推進省級國六標準柴油機尾氣後處理系統、汽車零部件專用數控機床製造、小分子靶向藥物製造等重大專項實現產業化,力爭在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智能教育裝備等領域新增1—2個省級重大工程或專項。到2022年,力爭打造5個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池州高新區前江產業園。中電建池州長智建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智建工”)構件成型區,工人們正在對照圖紙確定模具規格、編織鋼筋、灌注混凝土,完成預製樓板構件的生產工序。

  沿長江順流而下,200多公里外的江蘇溧水。“南京空港會展小鎮”建設正在抓緊施工,會展中心主體工程60%的預製內外牆板、預製樓梯板、預製樓板預製裝配採用裝配式預製構件。

  “南京空港會展小鎮”項目,正是長智建工接到的首個訂單。

  為積極參與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池州段),推進礦業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轉型,我市先後引進長智建工、長九神山骨料、科居新材料、安徽交控裝配式建築等項目,力爭通過15年左右的努力,打通貫穿上下游的設計、生產、安裝、裝修、專業服務全產業鏈,實現“千億級”產業目標,把我市建成長三角範圍內綜合實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裝配式建築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是我市在“三年提升計劃”中提出的5個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之一。近年來,我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即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推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組織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領帶動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32.5%,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7.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一,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1%,較上年度提高11.1個百分點。

  儘管成績不俗,但對標先進,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差距和短板十分明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沒有體量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配套完善的產業也屈指可數。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三年提升計劃”提出,要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產業化,到2022年,力爭打造5個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池州高質量發展

  其中,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在全省產業佈局中僅次於合肥;貴池區市級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小型家用型機床及各類專用機床在省內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東至縣市級醫藥產業基地,作為省內專業化工園區,在向化工醫藥方向轉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青陽縣市級基礎元器件及零部件製造產業基地,以基礎鑄件鍛件為支撐,以氣液閥、汽車零部件、傳感器、特種電纜等為特色的智能製造產業集群;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裝飾材料等產業鏈條逐步發展壯大,長三角全區域產業鏈優勢的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未來可期。 張江南表示,今年是實施“三年提升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的第一年,我市將繼續紮實推進“三重一創”建設,依託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新三年建設規劃實施,加快建設華宇電子封測產業園、碩呈IC設計、大衍半導體封裝產業化一期等一批核心項目,提升分立器件和封裝測試競爭力,確保基地年產值80億元以上;推動汽車零部件專用數控機床製造、小分子靶向藥物等2個省級重大工程集群式轉化,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後續批次“三重一創”梯隊;加快國六標準柴油機尾氣後處理系統省級重大專項核心技術產業化,建成輕型整車轉鼓排放實驗室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度和產業鏈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