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此時全球正在面臨一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導致的糧食安全恐慌。


該恐慌並非因糧食生產而引起,卻讓人們重新審視腳下的土地能否持續健康地支撐現在的糧食體系和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


“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土壤,特別是肥沃、健康的土壤為農作物提供必須的營養,是農業生產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的重要保障,滿足人們吃好吃健康的需求。

然而,一旦土壤出了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勢必受到影響。在人們日益重視農產品安全的今天,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

重金屬汙染土壤應該如何治理修復和安全利用?


帶著這些問題,川農妹的小夥伴走訪了我省相關專家。

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土壤“病根” 從何來


土壤重金屬從何而來?其對農作物安全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土壤由岩石風化形成,稱為土壤母質,一些岩石中本身就有重金屬,有的含量還比較高,在成土過程中轉化為土壤的組成部分,導致土壤重金屬汙染風險。”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研究員劉定輝分析道。


以前,大家都不太重視重金屬汙染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安全和健康問題的關注,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凸顯。

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究其來源,主要包括三大類:


一是空氣乾溼沉降,特別是一些重工業區,空氣中的重金屬隨乾溼沉降進入農田;


二是灌溉水,特別是礦區下游富含重金屬的灌溉水,伴生的重金屬元素隨灌溉進入農田;


三是不合格的肥料等農業投入品,包括不合格的化肥、有機肥等。


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是一個複雜系統的問題,首先是土壤重金屬含量比以前多了,不合理的耕作導致土壤質量下降了,土壤酸化問題又進一步加劇了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危害。


特別要說一下土壤酸化問題,近40年來,由於有機肥投入不足,化肥過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的大量施用和養分不均衡,我國土壤pH值下降了0.5個單位,土壤酸化趨勢明顯而其非常快,酸化土壤的重金屬活性增強,更容易被作物吸收,生產出不合格的農產品。

“土壤重金屬汙染對糧食和蔬菜作物皆有不同程度影響。”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張世熔教授介紹說,在我省,對土壤重金屬汙染影響較為敏感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麥、葉菜類等。


相應的,油菜、豆類、茄果類等作物對土壤重金屬汙染則沒有那麼敏感。同時,同一類作物不同品種間受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影響也有差異。

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樹立正確 “土壤觀”


其實,在學界看來,人們大可不必對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談之色變。

劉定輝介紹,全國第一次農業汙染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土壤重金屬汙染點位超標率約為20%,絕大多數為輕度汙染,我省更是多為輕微和輕度汙染。


張世熔認為,由於土壤天然存在的空間變異性或不均勻性,其所含土壤養分或重金屬均不完全相同。


特別是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差,多呈點狀、小團塊狀或團塊狀汙染。例如,在某一測定結果重金屬達汙染水平的點,其同一地塊的不同部位及周圍鄰近地塊的重金屬含量可能相同、較輕或更高,甚至是無汙染等多種情況。因此,很難見到大面積或連續很多地塊被重金屬汙染的情況。


“沒必要談之色變,但人們必須重視。”張世熔說,“在輕微、輕度重金屬汙染地塊,只要採用可靠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生產出的農產品能達標,可安全食用;中度重金屬汙染地塊,只要採用合適的替代種植技術、可靠有效的綜合防治及監測技術,其農產品的安全性也有保障。”

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治理修復 有辦法


當然,土壤重金屬汙染也有諸多治理修復之道。

“目前的治理修復技術主要包括三大類。”劉定輝說。


一是就地鈍化,降低重金屬活性和有效性,不為作物吸收利用,確保農產品安全。用生石灰或土壤調理劑,提高土壤pH值,鈍化土壤中的重金屬可畝施50至100斤生石灰,調節土壤酸鹼性。


二是從土壤中去除,採用生物修復技術。通過種植景天、蜈蚣草等生物產量大的高富集重金屬的植物(吸收重金屬的量超過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採用專用淋洗劑進行淋洗去除。


三是採取有針對性的栽培生產技術,包括選擇低富集重金屬的作物品種,科學施肥(適當增加鹼性肥料的施用),合理灌溉等,最大程度減少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確保農產品安全。


張世熔則表示,我省重金屬汙染農田治理的總體思路為“防控為主,結合修復;分類施策,注重實效”。首先,對難以直接大量去除的已經汙染了農田土壤的重金屬,切斷或控制汙染源是防治的第一選擇。


其次,針對不同的汙染類型及程度,採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的修復技術或綜合性修復措施可以縮短修復時間,確保農田生產的糧油和蔬菜質量達標。


第三,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種類不同或汙染程度不同,應採用不同的修復措施。張世熔建議,


在總體輕微或輕度汙染農田,宜採用“控源+低累積品種+農藝調控+鈍化/調理”;


中度汙染的農田宜採用“控源+作物/品種替代+鈍化/調理/去除+農藝調控”;


重度汙染的農田宜採用“控源+土地利用結構調整”,退耕改種觀賞類花卉、園林植物、綠地、草坪或用作鄉村旅遊用地。


張世熔認為,我省多數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屬於鎘汙染,其輕度和中度汙染均可用“VIP+n”的模式。


“VIP+n”是指採用低鎘水稻品種(V)、淹水灌溉(I)和施用石灰等調節土壤酸度(P)組合的水稻降鎘技術模式;“n”是指施用土壤調理劑、葉面阻控劑、集中育秧、翻耕改土和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降鎘修復技術。


但省內不同區域的作物品種、灌水時間及用量、石灰施用量均有所不同(切忌連續大量施用)。

重金屬超標!咋保障農產品安全?


調整結構 保安全


據瞭解,由於一些技術修復手段存在成本較高等方面原因,我省將重點在小麥、水稻區域調整種植結構,著力推進重度汙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


張世熔建議,在輕微和輕度重金屬汙染的農田,可在同類作物中選擇低累積重金屬的品種,也可改種其它低累積重金屬的作物。例如:春季小麥改種油菜;葉菜類改種豆類或茄果類;大春季在輕度或中度汙染的塝田和旱地,玉米改種棉花、黃麻、酒用高粱、菸葉等。具體作物及品種因區域不同而異,可諮詢當地農技和環保部門。

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了重金屬土壤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研究探索。

“我們從既便於操作又便於農戶接受的更換品種角度出發,從食用籽粒低積累的品種培育及篩選著手,最終目的是使生產出的產品合格。”該所科技產業中心主任唐彬說,


“繼我所育成的雜交水稻品種徳香4103和瀘優9803由湖南發佈為低積累品種後,在2019年,我們選育的德粳4號、德粳6號和引進審定的沈農9903等3個低積累的粳稻品種通過四川審定,我們在部分地區一些大戶示範種植,取得較好效果。”

唐彬介紹,這3個粳稻品種都有對重金屬低積累的特點,生長期卻比一般遲熟中稻品種短8-10天,注意品種特性的種植方法,其平均畝產也可以達到1200斤左右,品質卻可與東北珍珠米媲美、稻穀售價1.5元/斤。這些品種每畝增加了二三十元的肥料成本,但可通過直播減少勞力投入300元左右。

唐彬說:“在重度汙染區,我們則通過探索提出了‘高粱+油菜’的替代種植模式。”


作者:周金泉

編輯:範莉

校對:米強

審核:官國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