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蘭亭的流觴,在曲水中散漫而狷狂,不能想象那杯中盛的不是酒。然而,文士的放達,是有酒也有茶的,即便從酒開始,也可以緣茶而結。因為有酒,王羲之揮筆寫下了《蘭亭集序》;因為無酒,從此再無此天書。那是酒在作用於藝術啊。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香茶沖泡圖

王羲之七代之後,家傳的無價之寶離開了王族的血脈智永,到了智永的徒弟辯才之手,荼事中的一樁天大的陰謀,就此開始。我們以往說到茶之雅,往往要用“琴棋書畫詩酒茶”這個大詞組,現在我們要聽到的這個千年前的茶事,其中有茶,有畫,又有書。

提及唐代茶事,必搬出史上第一幅茶畫《蕭翼賺蘭亭圖》,這是閻立本的作品,亦是一個陰謀的經典複述。茶人眼中皆茶,難免放下陰謀不表,專心在茶,以為此畫正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一幅表現茶文化的開山之作。書家不然,滿眼皆書,便以為此乃表現神品消亡的一個力證。畫家又不然,佈局、著色、人物……總之,王羲之泉下有知,當再書一篇《後蘭亭集序》了。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紅茶幹茶圖

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戲劇性極強的歷史事件,被後人總結,抽象成客觀規律。蕭翼騙取《蘭亭集序》的過程,在中國人總結的“三十六計”中,被放在“拋磚引玉”這個計謀中。

故事從唐人何延之的《蘭亭記》中來,其中的蕭翼,仔細想想,基本上就是個雅賊。但若推家世,蕭翼是不得了的皇孫,他是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的曾孫。南朝蕭氏,除了爭奪天下當皇帝,對文學藝術,也是有著超乎常人的狂熱的。著名的昭明太子蕭統,就出在他們這個家族。所以蕭翼的賺“蘭亭”,除了奉天子之命,與個人的興趣喜好,也不能說毫無關聯。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紅茶茶湯圖

都知道李世民晚年特別喜好書法,尤其喜好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聽說越州辯才處有《蘭亭集序》真跡,便數次派人下江南,與老和尚商榷,都被這八十多歲的老僧給擋回去了,理由是兵荒馬亂,寶物離散,不知所終。

按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要什麼,你就得給什麼,辯才不給,是有著越人的骨氣的,也算是得了師父智永的真傳。而李世民貴為皇帝,兄弟都被他殺了兩個,還在乎一個草民山僧?但他沒有這樣做,也是文事不宜武做吧。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紅茶葉底圖

但不宜武做,不是不做,文事可以文做,於是蕭翼才粉墨登場,千古留名。

在此之前,蕭翼在李世民服中,未必有多少分量。好在有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的推薦,說有個前朝的皇孫,現在在魏州,特別有才藝,而且多權謀,你用他,不怕寶貝不到手。天子這才召見了蕭翼。我想蕭翼原來窩在那個魏州,也是有著鴻鵠之志的,好不容易有一個機遇,雖不是治國平天下,也是皇音的心頭大事,做好了一樣名垂青史。於是主動出主意,先是讓皇帝給他幾通二王的雜帖,然後再請求皇帝讓他打扮成一個落魄的山東書生。這就是“拋磚引玉”中的磚。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黃金葉沖泡圖

磚,不僅僅是幾通雜帖,還包括蕭翼這個人。玉,也不僅僅是《蘭亭集序》,還有人心--辯才這個人的側隱之心。蕭翼選一個寒暮時刻,著布衣,做塗倒而不甘自暴自棄狀,做萬里求生求學狀,做浪跡天涯狀,進了辯才的寺院。看官仔細,這個故事,發展到這裡,近乎“農夫與蛇”了。

那是精心的設計。蕭翼進了寺廟,觀寺中壁畫,迂迴側擊,三轉兩轉,到了辯才的寺院門口。您想,都點燈吃飯的時候了,一個書生在寺廟裡轉來轉去、無家可歸,出家人能不動心嗎?一動凡心,全盤皆輸,出家人幹不該萬不該地就多了一句嘴:何處檀越?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茶園圖

就這一句話,完了,辯才禪心再深,也鬥不過蕭翼的機心了。

蕭翼給自己的身份定了一個位,正經職業是賣蠶種的,業餘愛好書法,這樣走近辯才,是最容易的啊,因為離下過於懸殊的身份,往往特別容易建立深厚的友情。

總之,騙術也說不上高明,無非是辯才覺得這賣蠶種的小販雖有幾張雜帖,到底還沒有見過真貨,我就讓他開開眼。辯才從那房樑上請下了寶帖,此一番走光,再不能翻盤,竟然就這樣被蕭翼盜走了真跡。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白茶沖泡圖

真相大白後,辯才除了當場暈厥,別無他法。故事的結局,是房玄齡舉賢有功,賞了他千段華錦;蕭翼更不用說了,升官,入五品,當了員外郎,還賞了他一個銀瓶、一個金瓶、兩匹寶馬、一處宅府、一處莊院。後人介紹他的官職,為監察御史。辯才呢,我估計開始還得關上幾天,因為有欺君之罪嘛。不過寶物已經到手,天子心情舒暢,又要封天下文人口,所以沒給老僧判刑,放回去,還獎了一些東西。那辯才真是內熬外煎,失了傳世之寶,有負先師之託,又不能哭天搶地地後悔,還得感謝天子不殺之恩。天子的賜物,也不敢分了用了,造了一個三層的塔,自己呢,驚悸過重,歲餘鳴呼乃卒。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白茶茶湯圖

這段故事到了大畫家閻立本手裡,就成了創作素材。

閻立本很在乎官場對他的態度。有一次皇帝春遊,突然想起來要他畫畫,他畫得滿頭大汗,同僚們又是喝酒又是賦詩,品頭論足,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僕從。回到家裡,他鄭重其事地對兒子說:我也是一個自幼讀書的人,我的學問文章不在人下,就因為我畫畫的名聲太盛,才有今天的尷尬。你們以後給我記著,都別再畫畫了。

倒確實沒再聽說閻立本的兒子是畫畫的,但閻立本做不到從此不近丹青。他的《歷代帝王圖》、《步輦圖》都是經典名作,《蕭翼賺蘭亭圖》更有其始料未及的歷史功績,作為世界上第一幅茶畫,為中國茶文化留下了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白茶沖泡圖

在唐代,茶是高貴的,陸羽以為,只有精行檢德之人,才配得上喝。所以,這是一種被注入很高道德元素的飲料。可悲的是,在這裡,茶被騙了,茶誠實的精神、奉獻的精神,被掠奪的慾望、狡猾的手段所欺騙。這是一個人性之惡的場面,是一個“有意、機心和騙誘”面對“無心、善良和受騙”的典型場景。

一幅書法,引發一場陰謀,成就一幅丹青,書畫都是傳世經典,但畢竟還是有高下之分。我不知道閻立本畫這幅作品時的出發點和心態,只知道,這是一幅人間傳世大作。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儘管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墓本,但依然是驚為天人之作,是神品。閻的畫作,還是有機心在其中的,你也可以說是有智慧在其中,而王羲之的書法,你只覺得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閻的作品,表現的是人與人,儘管當中有茶,但茶在這裡,是矇騙的對象;王的書法,表現的是人與自然,其中有酒,酒在當中釀造了人與自然最醇厚的關係。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香茶沖泡圖

閻立本可沒有想到,他的這幅作品,卻從另外一個角度為自己疊加了不可替代的意義。正是在這樣一幅畫作上,我們看到了唐代的煮茶、禮茶、事茶和茶人。我們還可以用圖像去對照陸羽的《茶經》,瞭解一千多年前人們是如何飲茶的。這又恰好彌補了由於出土文物的不足而難以瞭解唐代茶事的現實。因此,這幅畫史料意義上的價值,是我們萬萬不可輕視的啊。單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與畫作,亦都可以稱得上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呢。

以酒開始,緣茶告終——《蘭亭集序》真跡是如何消亡的

常名莊黃金葉沖泡圖

《蘭亭集序》,從酒開始,以茶而終,就這樣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茶沒有能力保護偉大藝術作品的留存,竟然做了這樣一種美的消亡的見證,想起來亦讓人不勝唏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