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抵貸”真相:利用國家貼息政策套利

深圳“房抵貸”真相:利用國家貼息政策套利

上週五,中央高層會議重提“房住不炒”。


這句話威力極大,背後透露中央調控樓市定力不減,導致昨日地產股股價普跌。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無一倖免。


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於樓市,並沒有過分樂觀,謹慎、猶豫、糾結情緒很濃。

反觀深圳發生的兩件事情,則表現出更加樂觀。


第一件事情,人民銀行深圳分行緊急嚴查,企業利用“房抵貸”炒房行為。


所謂“房抵貸”,即中小企業主抵押個人房產,向銀行申請經營貸款。

之所以存在套利,是因為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經營貸款有利息補貼,補貼後利率比房貸利率更低。


中小企業主是這樣操作:先利用過橋資金全款買下一套房,然後抵押給銀行申請經營貸,貸款下來後償還過橋資金。


利用超低利率,完美的買下一套房。


消息一經曝光,立即引來洶湧輿論,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深圳近期房價上漲的元兇。


事實更加殘酷:不是近期,這就是深圳房價一直上漲的元兇。


“房抵貸”是深圳歷來最為常見的“加槓桿”方式,這一次過份之處,在於利用國家貼息政策進行套利。


銀行和炒房客,一個敢放款,一個敢借款。


一名銀行工作人員甚至調侃道:不怕他們拿經營貸去炒房,就怕他們拿去做投資。


“房抵貸”在深圳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絕不是隻有深圳才有“房抵貸”,但深圳絕對是操作最為便利的城市。


深圳擁有全中國最便利的中小企業服務,也擁有全中國最大的影子銀行。哪裡有套利空間,哪裡就會形成完整產業鏈,給普通人遞上“武器”。


如果不是以“房抵貸”命名,那他的名字可能是消費貸、首付貸等。


讓我們回想一下,引發深圳房價一年翻倍的2015年“330新政”——“認房不認貸”,即如果你名下有房但已還完房貸,再次購房可以首套房論處,首付從7成下降至3成。


就這樣,已有房業主利用過橋資金還完房貸,或者賣房後還完房貸,進入市場尋求改善性住房,引發房價上漲,進而傳導至剛需住房。


深圳是一線城市中自有住房最少的城市,新房、二手房供應量少,加上深圳市政府為降低預期,採取3年限售政策,市場中供應量進一步減少。


一旦有成規模的資金,可以便利流入樓市,房價鐵定應聲上漲。


第二件事情是金地對債券投資者的硬氣。


公司債“18金地03”發行於2018年5月28日,期限為“2+1”年,利率為5.29%。進入利率調整和回售期,金地將最後一年的利率下調至1.5%。


這就好像在說:投資者你趕緊回售吧,我有的是錢。


確實如此,金地3月底通過了110億元額度的公司債,目前信貸寬鬆之下利率已大幅下降,金地真實意圖在於趁機置換高利率債券。


但也不至於利率低至1.5%。


金地最新發行的3年期中票利率為3%,5年期中期票據為3.55%。因此1.5%的利率設定,僅僅是為了刺激投資者回售,投資者也不會選擇以1.5%的利率繼續持有。

公司債和中票,絕大部分投資者就是銀行。


因此無論是深圳投機者,還是深圳房企,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信貸寬鬆之下,房地產多少將受益。


擁有超高槓杆的地產商,受到了嚴格監管,比如債券發行所募集資金,只能用於置換債務、補充流動資金,而不能用於買地。


從央行到銀行,再從銀行到個體投資者,監管逐漸減弱,投機者做多樓市。


一旦監管嚴查,遭遇銀行抽貸,高槓杆的炒房客危機真正出現。但是有一個問題:

銀行真的敢大規模抽貸嗎?


同樣有一個問題,房企利用公司債大規模募集資金,用於償還債務和補充流動資金,間接上就可以利用更多自有資金用於購買土地。


真相還是殘酷,信貸寬鬆之下,房地產必然受益。


直白一點講:


房價還是會漲,只不過是漲幅多少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