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产法庭成立一年 二审平均周期缩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韩飏)为迎接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江必新介绍,2019年全国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1793件,审结475853件,同比上升44.16%和48.87%,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为健康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服务和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一年来,共受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1945件,审结1433件,其中二审案件1174件。二审案件审理周期平均为73天,比过去大大缩短。

罗东川介绍,最高法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实际上是把原来分散在全国32个高级法院审理的技术类二审案件集中到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审理,可以称为“飞跃上诉”,有三大优势:

审理程序集约化。纵向集约,对于当事人不服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案件,不再由30多家地方高级法院审理,直接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集中审理,程序上更为集约。裁判标准在一个法庭实现统一。横向集约使得最高司法层面能够建立民事与行政案件协同审理机制。

统筹联动机制高效。以知识产权法庭为中心,以76家地方法院的知识产权法庭为依托,建立“1+76”的审判格局,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线,建立了全国范围内关联案件统筹处理机制,统筹各地法院协调处理具有类似性、关联性或者重复起诉的案件,必要时将关联案件集中管辖到一个法院审理,统一解决类似纠纷,提高审判效率。


审判资源配置优化,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事实查明,受限于各方面条件,人民法院的技术调查人才普遍紧缺。法庭利用集中审理优势,建立起全国法院技术调查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技术调查官、技术专家库”,可以供全国法院的知识产权法庭使用。

罗东川说,最高法知产法庭审理的法国瓦莱奥公司“刮水器连接器”专利侵权纠纷案、深圳敦骏公司“路由器”专利侵权纠纷案等案件,切实给予了权利人及时有效的司法保护,法庭依法支持权利人诉请的案件占比61.2%。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