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旱灾解除以后,汤更加受到四方诸侯、方伯的拥护汤。他仿照夏朝的制度,帝王六年一巡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守。在巡守过程中,诸侯、方伯们都向他进献贡品方物。。

回到商都以后,汤对伊尹说:“我想下一道令,根据各方所出产的物品,规定四方诸侯朝贡进献的种类。这样四方诸侯也容易备办,而王朝中就会样样都有。”

伊尹就受命制定了每年四方进贡物品种类的规定,并向四方诸侯、方伯们做出了宣布:正东方地区各国离海近,主要进献鱼皮制的器物、乌鲗鱼的酱、锐利的剑。正南方地区各国出产丰富,犀牛、大象产得多,主要进献犀牛角、象牙、珠玑、玳瑁、翠羽之类。正西方地区各国地广山多,主要进献丹青、赤色、白色的颜料,以及龙角、神龟之类。北方地区各国地广野物多,主要进献骆驼、野马、各种良马和良弓。此令下后,四位诸侯、方伯都欣然应承。

汤和伊尹将商朝的内外政事治理了以后,就下令将夏禹建国时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成的九个铜鼎,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搬到了商王都,也就意味着夏王朝彻底覆灭,商王朝开始发展。

所以古书中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左传·宣公三年》)。也就是说夏桀暴虐无德,才被商汤灭亡,将夏的铜鼎迁到商,自此以后商就延续了六百祀(年)。

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鼎迁于商”的第三年,做了约13年商王的成汤病死在王都。汤是作为商王朝的开国之君,所以“商人祖契而宗汤”(《礼记·祭法》),也就是在商王的祖庙中是以契为始祖,以汤为继宗。这两位祖宗都是有大功德的,都受到后人的尊崇,在商朝约600年的历史时期里,都受到历代商王隆重的祭祀。

汤从征伐葛国开始,经过大小数十次战争,花了近20年时间革了夏桀的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的王朝,为商代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起了推动历史前进起的作用。

汤死了以后,继外丙、仲壬之后,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为商王。

太甲做了商王以后,看见四方臣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势正处在兴旺时期。因此就不理政事,只知享乐,对不顺从他玩乐的人还任意处罚和杀戮。他的这种行为完全与汤的作法相反,所以古书中说太甲是“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史记·殷本纪》)。

当太甲继位作商王时,伊尹就对他进行过教育,给他讲述夏桀暴虐伤民、失德而亡国的历史;讲述他的祖父成汤是如何反对暴虐、爱护人民而得人心,灭夏建商的过程。可是太甲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伊尹又教导太甲要做一个管理好国家政事的国王,不要只知享乐而不理朝政,太甲仍然不愿听。伊尹又劝告太甲要遵守成汤之法,不要乱德。太甲不但不听,反而认为伊尹是多事,想要篡他的王位。

伊尹见多次教育都没有效果,就把太甲囚禁在王都郊外的桐宫(今河南偃师附近),桐宫是商王朝的皇陵所在地,在此地建有离宫。相传汤死后即葬在桐宫。

伊尹将太甲囚于桐宫以后,自己摄政处理国家政事, 接受诸侯的朝见。“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 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史记·殷本纪》),是说太甲在桐宫被囚了三年,也觉悟到自己继位以后所作所为 是不对的,又经伊尹的劝教,悔过自责,表示改恶从善,

这样伊尹又把太甲接回王都,还政给他。

太甲继续做商王以后,一改前非,效法成汤,以德治民。人民得以安居, 四方诸侯年年都来朝贡。伊尹见太甲能继承商汤的统治, 非常高兴,率诸臣朝贺。太甲死后,伊尹作了《太甲训》 三篇,记叙太甲能听教诲,知过自改,继承商汤的事业(原文已失传),尊太甲为中宗。

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一代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必然经历各种内部和外部斗争。斗争的方式也有各种形式,伊尹放(囚禁)太甲,是统治集团内部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自太甲以后商王朝处于巩固的时期。

太甲复位为商王,因修德安民,使商王朝得到了巩固。这时候伊尹已经是年事很高的老臣了,他见太甲能继商汤而统治商王朝,就不再参于朝政了。但是太甲也只当了12年的商王便病死。他的儿子沃丁继位作了商王。

沃丁名绚,甲骨文中不见有沃丁的庙号。沃丁继位后的第八年,伊尹病死,“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初学记》卷二引《帝王世纪》)。相传伊尹死时年已百岁,葬于亳

沃丁在位19年死去,由他的弟弟太庚继位为商王。太庚在位5年就死去。王位由他的儿子小甲继承。小甲在位约17年死去。他的弟弟雍己继位为商王。

自太甲改邪归正继续当王以后,到雍己继位当王约50年,商王朝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但是,在这种和平发展时期,各诸侯、方国中有的势力也强大起来。以雍己为首的商王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对人民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重,于是引起了诸侯、方国和人民的不满,有些诸侯、方国就停止向王朝进贡和朝贺。雍己在位约12年而死,他的弟弟太戊继位为王。

太戊作商王的第七年,在王宫的庭院中,生长了一棵桑树,在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谷树(即楮树),而且在7天的时间里就长得很大。这本来是一种植物生长中的偶然现象,商代人还没有这种植物学知识,把这看作是出现妖怪。

太戊非常恐惧,伊陟说:“臣听说过妖怪胜不过德,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德,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之前的雍己已经处于“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史记·殷本纪》),太戊又是一个少年继位的商王,仍然是只图享乐,不勤于国政。

伊陟才借“桑谷共生于朝”的事件来劝戒他。

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商王们都很迷信鬼神,因此一经劝诫,太戊果然一改前非,勤于王政,修德治国,政事依靠伊陟、臣扈和巫咸这批朝臣。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所谓“共生”的树 ,长到一定的时间也就自然枯死。这样一来,伊陟、臣扈和巫成就大肆宣扬太戊的德政,说是得到上帝的福佑,共生树也惧怕而枯死了。为了报答天地山川的福佑,太戊命巫咸在王朝郊外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山川仪式。

伊陟借“桑谷共生”劝戒太戊,太戊改过后,伊陟等朝臣宣扬太戌的德政还真是起到了安抚民心,收服诸侯的作用,不久就使“殷道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殷本纪》)。

首先来进贡朝贺的是西方地区部落的西戎。太戊也派一个叫王孟的朝臣为使,率领从人,携带了中原地区的一些特产和青铜器物,到西戎各部落去慰问、安抚。

神话故事中有:“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至此(丈夫国),绝粮,不能进,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形中出,其父即死,是为丈夫民”(《山海经·海外西经》注)。这个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就是根据太戊派王孟出使西戎而形成的。

秦国人的祖先是商的近族,从很早的时候就和商在政治上发生了密切的关系。秦人祖先中一个叫费昌的夏桀末年就“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史记·秦本纪》)。“御”就是“驭”,是驾车的人,按其身份来说,是一个奴隶的小头目。因为费昌是为商汤驾车的人,灭夏以后,也是一位有功之臣,他的待遇就比一般的奴隶头目优厚得多,所以秦人世代都为商王驾车服劳。

秦人的另一个祖先叫大廉,到他玄孙这一辈就已到了商王太戊的时候。大廉有两个玄孙一个叫孟戏,一个叫中衍,都会驾车。可是这时的孟戏、中衍已不再有“驭”的身份,已从奴隶的身份上升为奴隶主。中衍虽仍为太戊驾车,但已被太戊任命为车正(监制造车和管理驾车的官,并将王族亲贵的姑娘嫁给他为妻。自此以后秦人与商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后来不少嬴姓的人都世代在商王朝做官。

由于太戊和伊陟治理商王朝有方,在太戊末年,就连自汤以后时叛时服的东方地区的九夷也都纷纷入贡朝见。这是自太甲以来商王朝最兴旺发达的时期。太戊在位的时间若按古书中的记载是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一王。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夏商史话》作者为孟世凯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商朝初期风云,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劝诫太戊 | 经典中国通史21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