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大佬們幫忙分析一下這樣會不會影響賬號權重?

一支力月西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的這波操作會對賬號的權重有影響。包括推薦量、閱讀量、漲粉以及收益都會有影響。

創作內容屬於哪一個領域的就認證那一個領域,這是對粉絲負責,也給平臺推薦帶來便捷。

簡單的談下我對這方面的認識,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 我們做自媒體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位,這個定位也是我們的創作方向

  • 其次是興趣認證,我們的定位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專業來定的,那麼興趣認證就是我們的領域認證,如果認證的科學領域,發文方向就應該科學領域的內容。

  • 因為你的專業粉絲才會關注你喜歡你,如果你今天一個領域的內容,明天換一個領域的內容,傷害的不僅是賬號,也是對粉絲的一種傷害,在粉絲眼裡你不是百事通,你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

  • 平臺對於內容的推薦上,也是根據賬號的屬性標籤,推薦給相關領域的觀眾。如果你的領域不垂直,你的賬號屬性標籤也會亂,系統對你的內容推薦上也會混亂。

  • 如果你想從事醫療相關的內容,首先要懸崖勒馬,取消你的科學領域的認證,從新做健康領域認證。趁著粉絲還不多,從新打造賬號的人設,再一個最關鍵的就是健康領域的創作者必須要有從業資格證,健康領域相關認證,才能正常發文。

根據上述的分析,不用我說有沒有影響,自己細想一下就知道有沒有權重上面的影響了。會對賬號影響很大的。專業度、垂直度對於自媒體來說很重要。

王嘉峰


這樣對賬號的粉絲的精準度,還有賬戶的權重有影響的。我從領域的認知角度給你分析哈,現在其他的領域無所謂你發佈就行,但是涉及到健康還有財經領域的內容,沒有在平臺進行資質認證的,後期多半會被限流的,有可能會刪除內容,因為這兩個行業涉及要專業性的問題,平臺如果不做嚴格的把控,後期會出現很多的假醫生做自媒體。


你當下如果想做醫療賬號,就去自媒體的後臺去進行認證一下,然後就可以正常的在你的自媒體賬號上面進行分享一些醫療的健康知識了,我不知道你在醫院的級別是什麼,級別越高平臺會給你加v的速度越快。所以最好是去完善這些資料的提交,然後你就保持內容垂直髮布就行了。


如果你在醫療經驗比較的豐富,後期你也可以把你的某些病的治療方法,做成一個系列的專欄課程,比如,高血壓,痛風,頸椎病等等,看你是具體的那方面的醫生,反正現在的醫療行業每個自媒體平臺把控的都非常的嚴格,經常有自媒體平臺因為健康領域內容的問題被談話。


劉哥自媒體1


這肯定是會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操作規避這一點。

要規避這類問題,我們需要先理解一些機制:機器是怎麼判定我們的文章領域的?

實際上,機器是用關鍵詞來抓取我們文章的領域的,給我們打上相應的標籤。

抓取的關鍵詞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標題,另一個是正文。

所以我們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還是最基本的“增刪改”。

從標題入手:

原標題是:為什麼孩子長不高,鈣不夠是關鍵,這樣的標題就被判定了屬於“育兒”、“健康”類別。

改動後的標題是:不要盲目補鈣,用科學的方法理解鈣吸收原理,才能讓孩子快高長大。這樣的標題,就容易被判定為科學領域。

對比一下,你就可以發現在改動後的標題裡面增加了關鍵詞“科學”、“原理”,而更為重要的是,改動後的標題在描述上更側重於科學,而不是長高、鈣。

從內容入手:

一篇文章無論字數多少,篇幅是存在的,這裡面就設計到比例的問題。

還是以寫孩子補鈣為例,1000字的文,你花了800字寫鈣,200字寫原理,甚至不寫原理,那麼與科學就沒有關係了,側重於“鈣”而不是科學。

反過來,如果你只是寫了200字的案例,但800字在寫原理,那麼文章會偏向於科學領域。

當然,還有關鍵詞的接駁等方式,這方面太長了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語音交流哈。

一個小盲區:權重

很多人覺得頭條是有權重的,前陣子官方還辟謠說沒有權重這回事。

其實,頭條是真的沒有內部權重的,即不會人為給某個賬號有偏向性的流量(除非涉及一些平臺推廣,例如羅永浩的直播)。

真正的權重在於,你在讀者心裡的權重。我們打個比方吧。

假設頭條是一個公司,而我們作者都是頭條平臺的員工,按職位來分配總經理的待遇肯定要比前臺的高,這不叫權重,這是能力體現決定的。

在同一職位上,收入為什麼會有差別?因為提成影響,籤的單大的自然就高提成了,到底就是給公司帶來的利益決定你的收益。

這就牽扯到,你面對的客戶(粉絲、受眾)是否喜歡你了。讓客戶喜歡你有兩種方式,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對產品而不是你)。

所以,你寫科技,那些喜歡科技的人就會關注你,但你突然又寫了健康文,喜歡科技的那波對此不帶感,就不看你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強調垂直的原因,體現專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