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裡,有一段令人生起詩意般遐想的場景。

落雪時節,東宮殿前,身後盡是銀裝素裹。

趙禎問晏殊:“先生,是要教我詠梅詞嗎?”

晏殊答道:“好詞原是天賜予,今日臣不與殿下說文解韻,只踏雪聞香,再採幾枝好梅,集一罈花上雪,回去讓廚房新雪煮茶,再烤一爐梅花餡的酥餅……”

僅此嫋嫋數語,便已入戲三分,彷彿將要親口呷到那一盞“新梅煮雪“。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新梅煮雪“何為物?

宋代重文輕武,文人士大夫眾多。文人最賞愛風景,每每到了冬天,雪與梅花便成了冬日裡最為雅緻的景物。

掃一罈花上雪,再採幾枝好梅,雪以火化之,加入數瓣梅花,文火煮沸。再以此水煮茶,一爐詩意與溫度並生的“新梅煮雪”便已問世。

倒入盞中輕啜一口,花香混著茶香沁入心肺之間,彷彿能蛻去一身濁氣,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兩忘。

“新梅煮雪”所指的便是梅花茶。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為何宋代文人偏愛“梅花茶”?

1、借雪、梅、茶的高雅意趣體現宋代士大夫之氣節品格

宋代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中寫道:“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隆冬時節,百花叢中,唯有梅花凌寒獨放,傲雪凌霜。天地和白雪已然一幅天然水墨畫,皚皚白雪中點綴著些許紅色的梅花,映襯出它的熱烈與芬芳,為這純白天地增添了生命感,美不勝收。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清冷中飄來的暗香吸引著人們踏雪尋梅,尋找那一份屬於內心的純淨和精神世界的滋養。

“雪”凝天地之靈氣,通體透白,無暇至純,代表著獨善其身的節操;

“茶”在浮浮沉沉中散發出一種清香,如同文人的君子作風;

“梅”迎霜鬥雪,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雪、梅、茶三者結合,像極了宋代文人的高潔心性和傲骨氣節。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2、借梅、茶之功效養生、修性

宋代是儒家文化的成熟期,統治階層認識到了儒家文化對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於是更為注重對儒家文化的宣傳、教育,推崇儒學的絕對正統地位。

因此,文人大多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核心思想影響,普遍注重修身養性,隨著茶文化興起,茶飲便成了士大夫日常養生的首選方式。

除了冬日裡“新梅煮茶”宋代文人還喜用“焙好”的梅花沖水後,沖茶飲用。

南宋趙希鵠《調燮類編·卷三·清飲》記載:

“暗香湯,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頭,連蒂置瓶內,瓶內每一兩重,用鹽一兩灑之。不可用手漉壞,以厚紙數重密封,置陰處。

次年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與盞內,然後用花二三朵,置於中,滾燙一泡,花頭自開,如生可愛,充茶香甚。

文中所言“暗香湯”,即是用整理收藏的梅花,加少許蜜,用熱水沖泡後的梅花湯。然後再用這種“梅花湯”沖茶,“香甚”。

宋吳自牧《夢梁錄》第十六卷之《茶肆·杭城茶肆》載:

“暑天添賣雪泡梅花茶或縮脾飲暑藥之屬。”

梅花茶有降暑縮脾的功效,在中醫五行理論裡,脾屬土,主“意”,意為思想,文人多思易傷脾,傷脾會影響創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對文人來說是立業之根本。梅花茶良好的養生效果,亦是受喜愛的重要原因。

這種重視養生之道的飲法,完全契合宋代文人內省修養的時代特徵。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新梅煮雪“蘊含的茶、詩意蘊

宋代是中華歷史上承上啟下的朝代,它結束了唐代之後的亂世局面,本身卻又處內憂外患的動盪變化之中,在此種環境前提之下宋代成為中國史上一個求新求變的時代。

就詩歌的發展而言,宋代詩人在唐詩已然興盛至斯的情況下,思變為繼,另創一格,創造了詩歌史上另一座高峰。

就茶文化發展而言,與宋人這種在詩歌創作上求新求變相呼應,宋人在茶事上亦是不斷開拓創新,翻新出奇,並最終使宋代茶事繁榮至極。

就文人地位而言,宋代之前各朝代皆重武輕文,文人地位很低,宋代改變國策重文輕武,眾多文人站上國家政治舞臺,主導國家發展走向。

這對於宋代文人是“千年未有之變局”,在 “千年變局”的大前提下,宋代文人無論從政治理想還是個人意趣上,都少了唐人那樣的熱烈奔放、陽剛灑脫,表現的更為現實冷靜、內斂自省。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茶,代表著內斂自省的處世原則和尋求超脫的美學思想,順理成章地成為宋人實現這種平衡適性追求的媒介和象徵。

他們將文人之“文”滲透到茶事之中,遂使茶事進一步詩意化,形成了獨特的茶、詩美學。

因此,宋人好茶為中國曆代之最。

宋代詩人蔡絛所著《鐵圍山叢談》中有言:

“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

宋代文學家孟元老在所著的《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中亦載:

“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猶盛。”

宋代茶文化之繁榮,可見一斑。

宋代又是一個詩歌繁榮的時代。詩歌不僅僅用於審美,更是記錄歷史的一種方式。宋詩便是宋人社會生活情趣的“記錄薄”,成為探尋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茶,在宋代文人的參與下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文人士大夫的茶詩,是中國茶文化與中國詩文化的結合體。

宋代茶詩,作為宋代茶文化的主要文化載體與傳播媒介之一,以其獨特的意蘊,帶給後人無限的美學享受。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茶詩美學的體現主要涵蓋:美學精神、美學特徵和美學表現三個方面。它是宋代文人追求平衡適性的終極產物。

1、宋代茶詩雅緻的美學精神

宋代,茶作為特定的美學符號,已脫離了單純古板形象,成為詩人雅緻生活的載體,以及擺脫世俗的精神依託,從而使諸多茶詩都表現出一種閒逸悠然、清雅高逸的生活意趣。

如,楊億所作詩《又以建茶代宣筆別書一絕》:

青管演綸都已竭,文揪爭道恨非高;輒將北苑先春茗,聊代山中墮月毫。

這首詩所描述的場景是:作者因下棋輸了隨身筆墨,便以建茶茶葉代替宣筆作詩,由此可見宋代文人業餘生活的情趣。

還有梅堯臣的《茶灶》中描述以桂花樹作煮茶的燃料:

山寺碧溪頭,幽人綠巖畔;夜火竹聲乾,春甌茗花亂;茲無雅趣兼,薪桂煩燃爨。

桂花非普通的薪柴,用桂花為柴煮茶,可見宋代文人對茶事的要求甚是高雅。

宋袁植《遊惠山》:

“樓陰回夕景,樹色向東榮。就水別茶味,全勝他處烹。”

詩中表達出作者對飲茶環境的要求,樓臺夕照,冬天樹木仍然是一片綠色,景色怡人,於此處飲茶勝過其它地方。

展現了宋代文人對飲茶環境的雅緻追求。

以茶為筆、以桂為柴、與自然相伴,可見宋代文人在茶事上追求的高雅情趣、精緻追求的美學精神。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2、宋代茶詩充滿情韻的美學特徵

以茶比喻人生世情是宋代茶詩的重要美學特徵,也是宋代文人在茶事上的創新。

如,歐陽修這首《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月誇。

寶雲日注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

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

詩中“一啜尤須三日誇”,對“雙井茶”作出很高評價。結尾六句,從茶葉的品質聯想到事態人情,另有一番深意。作者反對“爭新棄舊”,認為做人應該像建溪龍鳳團茶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改變優美的品質。

晁補之《次韻蘇翰林五日揚州石塔寺烹茶》

唐來木蘭寺,遺蹟今未滅。僧鍾嘲飯後,語出飢客舌。

今公食方丈,玉茗攄噫噎。當年臥江湖,不泣臣逐玦。

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節。輕塵散羅曲,亂乳發甌雪。

佳辰雜蘭艾,共吊楚累潔。老謙三昧手,心得非口訣。

誰知此間妙,我欲希超絕。持誇淮北土,湯餅供朝啜。

作者記述了一次不尋常的飲茶:

第一,在揚州石塔寺內曾發生過唐代王播由“貧窮時被和尚嫌棄”到“作了高官之後昔日筆墨被珍藏”的故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發人深思。

第二,作者是和蘇東坡一道飲茶,而蘇東坡是由朝官貶到揚州來的。由於東坡的高尚情操,使得作者也為之深深感動和折服。

第三,當日正是端午節,是屈原大夫逝世的日子,對於屈原的為人和遭遇,作者與蘇東坡崇敬且同情,因此要“佳辰雜蘭艾,共吊楚累潔”。

第四,

烹茶的老謙是一位高手,因此所烹之茶喝起來更津津有味。

一次簡單的飲茶,包含了四個不同時間、空間的故事,其意之深厚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此詩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眷顧之情,寄託作者對自己和他人諸多宦海浮沉、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際的感慨。將人情、世情、詩情,情情交融,詩蘊悠長,體現了宋代茶詩的充滿情韻之美的美學特徵。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3、宋代茶詩通透的美學表現

宋代茶詩還是宋人淳和、淡然的生命氣息在藝術作品中的美學表現。體現宋代文人在困惑與無奈中,在糾結與堅持中,解開束縛,放飛心靈之後,轉而體現出一種崇尚生命曠達的“通透”。

這首陸游茶詩《雪後烹茶》:

“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一毫無復關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

此詩寫融化的雪水使井泉上漲,詩人自帶茶灶取雪水煎茶。在無憂無慮之中,以清甘的雪水煎煮芳茗,詩人覺得不枉活一世。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閒適而曠達之情趣躍然紙上。

陸游作此詩時已八十三歲。雖內心愛國情感依然強烈,但此時的詩人已經歷了太多的宦海浮沉,在曲曲折折的人生征途中,漸悟生命真諦,轉而崇尚曠達的生命“通透”之感。

宋庠《謝答吳侍郎惠茶二絕句》:

“一匳真茗慰鈴齋,更伴仙卿逸藻來。夜啜曉吟俱絕品,心源何處著塵埃。“

“夜啜曉吟俱絕品,心源何處著塵埃”,一種超越了感官享受的淡泊釋然。即使是無所煩擾的平靜生活,啜一杯香茗,吟一首好詩,都可以讓詩人超脫於世間萬相,進而無住於相而使心無塵埃,無塵埃故,遠離顛倒夢想。

宋人這種近似六祖大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明心見性之境,是宋茶人崇尚生命曠達的內在要求和體現,亦是宋茶人自足而樂的精神追求。是詩人一種難得的修身自律,一種不羈絆於功名利祿的價值崇尚,一種不受制於凡事俗物的達觀徹悟,更是一種看透人生百味的生命追求。

因此,宋代文人就是在這種崇尚人生曠達之中,領悟著別樣的生命通透感。

由一盞“新梅煮雪”領略《清平樂》裡的茶詩文化

結語

一盞“新梅煮雪”引出這許多千古風流,由此可見茶對於宋代文人而言,已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詩與茶,自古便有不解之緣,宋代詩人以其特有的時代美學意趣和藝術追求,把宋代茶文化於日常凡俗中提升到超脫世俗的美學程度,全面呈現了宋代茶事的獨特與昌盛。

宋人茶詩與茶事特有的美學,使得宋代的茶詩與茶事達到了意蘊上的高度統一,成為宋人茶、詩美學獨具特色的完美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