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和自卑,應該怎麼引導他的興趣,讓他能夠自信一些?

用戶111618852128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方法可以讓孩子變的自信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作業有道題不會做。”你在外面一時不能輔導他,告訴他具體時間:“你先自己想想,等媽媽回到家給你講解,好嗎?”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週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孩子犯錯誤時不要嘲笑他,換個時間再教他。不要當眾指出,或者當時刻意強調。

4.孩子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該媽媽倒杯水,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獎狀、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給孩子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8.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物品,並且跟他一起做。

9.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不對孩子說:“鄰居家的孩子都會了,你怎麼還不會!”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

10.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嘗試讓孩子去算帳,並讓他把錢交給收銀員。



L木子筱


首先你應該找到孩子內向和自卑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這樣?從家庭上看,是否你們是離異家庭,有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比較內向,他們心裡承受力不夠。在父母長期生活的影響下對一切事物產生負面作用。在一個被別的小朋友嘲笑,因為孩子們都是想法簡單口無遮攔、有口無心,可能他們的這句話深深的傷害了你的孩子。從而變得遠離孩子群、性格變得內向。用逃避的心態躲避其他小朋友,免得被話語戳中傷害。或者被小朋友欺負了一回更加不自信,覺得沒有保護感、安全感。
在一個是否喪偶的家庭,那樣的話孩子的性格肯定也是自卑內向。往往都是和離異家庭類似心理,躲避外界的聲音。把自己當成蛋一樣縮起來,以為我不犯、人不犯我意識,從而變得不交流。不愛真正的交到朋友。變得性格內向,找到原因才能給予改變。
在一個是否家庭是正常的家庭,或者夫妻之間感情不合,當著孩子面吵架。造成孩子性格內向和自卑心理。恩愛的夫妻關係,是促使孩子對世界認知的美好。
我舉個例子:我爸媽從小就很恩愛,爸爸很愛媽媽,媽媽很愛我們家。讓我從小生活在歡聲笑語裡,家裡什麼事情,我們都是一家三口出行。所以從小家庭教育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很自信陽光、父母也沒有刻意的去教育我什麼,都是陽光照耀般的成長。內心充滿愛,不怕一切的感覺。我覺得自信是父母的愛給予我的。



因為孩子們都是天使,性格的輸出與家庭的教育有明顯效果。
當父母必須為人師表,傳播正能量。在教育方面必須告訴世界的真善美、不要把一些大人世界的想法灌輸在孩子的童年。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她在童年過的燦爛笑容。到成年時候,他會用自己的判斷感知社會環境、不是家長口中的什麼事該怎麼做,什麼事不該做。那樣過度的保護導致孩子失去元,成為了家長的附屬影子。
在興趣方面可以廣泛的開展起來,家長陪同孩子。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先不要著急的去找興趣。在陪伴的路上感受孩子的內心,治癒孩子的心靈比找到興趣愛好更重要。
多陪著孩子、多給予關懷。時常擁抱他們,讓他們感受家長的關愛。內心自然充滿陽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307171c01f245098a13fcb16b1c6d0f

鳳凰媽媽


內向和自卑,都是環境和孩子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洩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從而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自卑的孩子往往有如下表現:

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別人,什麼都比別人差,做什麼事都缺乏信心,擔心做不好,怕被人恥笑。

一旦出現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則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不願與人交往,總感覺別人看不起自己,過於壓抑自己,悲觀,失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封閉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受煎熬。

情緒低落,抑鬱,還伴有焦慮等。要使孩子克服自卑感,爸爸媽媽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否則就很難使孩子克服自卑感。

爸爸媽媽要多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論是身體方面還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夠揚長避短。

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孩子講,許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陷,都會產生自卑感,關鍵要能夠克服自卑感。

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

所以,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爸爸媽媽總是對孩子的錯誤非常在意,事實上,犯錯誤對孩子來說是不可避免的。

一個孩子如果不犯錯誤,他就永遠不可能成長。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怎樣對待孩子的過失或者錯誤呢?

幾乎每一位教育專家都認為爸爸媽媽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

美國賓夕法尼亞心理學家萊頓說:“講述你自己曾經犯過的過失,承認過失,向孩子們解釋為什麼你會犯這個過失,告訴他們,你下次將會怎樣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

”美國家庭問題專家恩說:“告訴孩子們,大膽嘗試或出現過失都不要緊,一個人第一次做某件事無不期望做得完美無缺。實際上,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

”心理學家塞奇斯對爸爸媽媽們說:“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讚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

“把孩子最近的成果與他自己以前的成果相比較,而不是與別人相比較。如果孩子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他們幾乎可以從所有的過失中得到益處。”

因此,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了這樣的觀念,就不會一葉障目,也不會因孩子一時表現欠佳而大發雷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