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毒性強度是否在變化?向哪個方向變化?

蕭楓客


病毒也是生物的一種,所以也會依照生物進化的方式來不斷改變自己。

物種的進化或者說演化,都是一個群體為適應外界的變化而不斷通過世代更替改變和篩選。像人類這種複雜的生物,進化的時間需要很長,但是對於病毒這種簡單生物來說,進化的速度相對很快的。

病毒的進化不是說它們有意識的向哪個方向改變,而是在自然選擇和基因變異兩個條件下的不斷變化。

最明顯的例子是抗生素的使用,在剛開始使用抗生素時,效果是很明顯的,但如果經常使用,慢慢就會發現藥物的效果會變得越來越差。事實上,是病毒產生了抗藥性,這其實就是病毒在適應進化。

比如在病毒中投入藥物,可能有99%的病毒被殺死,那麼剩下的1%說明對藥物是有抵抗的。那麼當這1%的病毒繁衍壯大時,再次用藥,可能就只有80%的病毒被殺死了。那麼幾代之後,病毒對藥物就有抵抗了。這也是我們所說的群體免疫的結果,但也可以說病毒進化了。

而病毒的毒性強度,其實也與環境有關,所謂的毒性其實是相對的,病毒只是為了生存而對其周圍環境進行改造,但改造的過程和結果會破壞其他的細胞,所以對於其他生物來說,就有毒性。比如人類改造自然,破壞自然,對於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來說,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病毒。

每種病毒的生存環境不同,在不同的宿主上的結果也不一樣。而對人類來說,人體內大約有300萬億以上數量的各種病毒和細菌,但是絕大部分是對人體無害的。而少數有害病毒,在不同個體上的反應也是有區別的,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免疫力也有區別,所以肯定是存在個體差異個種族差異的。

所以,具體案例要具體分析,哪種病毒會產生多大的危害,不能一概而論。


寒蕭99


就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而言,目前流傳最廣的新冠肺炎病毒屬於“中生代”病毒,它上有老下有小。

我們先來看下目前的研究情況:

3月3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題為《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通過對迄今最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揭示了新冠病毒已經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

通過基因分析發現其中S型較COVID2019出現的更早,而L型是最新的亞型,L型新冠病毒產生了更多的病毒株。作者推測,L型病毒傳播能力更強,或者在人體內複製更快,因此可能意味著其毒力也更大。

所以真如你的問題,按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病毒的進化是隨機的(研究結果也是如此),有的變強,有的變弱,但是隨著人們對於藥物,血清,疫苗的使用,毒性弱的自然被淘汰,而毒性強的也就被留下來了。所以過程上變異是隨機的,但是結果上病毒在進化!

當然如果病毒沒有進化出更強形態,也就被淘汰或清除了(歷史上的瘟疫如今再也沒有復發就是這種結果)





普遍生物


這是科學家回答的問題。病毒不斷變異是真的,但如何變異?變異週期是什麼?朝哪個方向變?看鐘南山等人是否可以給出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