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人,要有多少資產才可以安享晚年?

品多多VV


每個城市每個人生活的方式,生活質量都不一樣,要具體要多少資產才可以達到財富自由,都是因人而異。

所有的財務自由都是通過原始本金,慢慢積累,有點像玩遊戲升級。



我們如何做才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首先你需要列出每月的基本生活費用(以4000元人民幣為例),每月的人情紅包,可能會計劃出去旅遊的費用。最開始的原始本金都是從儲蓄開始的。 儲蓄是輸家的策略,但它是所有理財產品中唯一最安全、最簡單、最實用的,儘管很慢,但適用絕大多數人。

如何在儲蓄的情況下,打造財務自由:


第一步:財務保障(3~6個月的基本生活費存在銀行)

第二步:財務安全(12~24個月的基本生活費存在銀行),每個月可以存下收入的50%,第一步到第二步的方法很簡單,存,猛存!(確保你的支出低於你的資產,確保你的支出低於你的資產,確保你的支出低於你的資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第三步:財務獨立(在沒有達到第二步之前,要停止一切過度消費),其實生活真中很多的非必需品,大部分都是一時心血來潮購買,又閒置家中,又費錢又佔地方。 財務獨立,被動收入(可以是銀行定存,股票或基金收入,收租金等)可以滿足維持每個月生活的基本費用。

第四步:財務活力(比原來的水平至少還要高出20%)需除了能維持基本生活,且有20%的錢,用於花費與享受。

第五步:財務自由做任何事不再考慮錢的問題。



什麼是財務自由?

心不自由,永遠不會自由。

反言之,心放下了,自由了,輕靈了,一切自由就都有了。

人生上半場,是加法,下半場,是減法,怎麼來,怎麼走,重體驗,重過程,好開局,好收稍。這樣比較符合自然規律,如果非要一個勁兒做加法,加到累死自己。誰累誰知道。

慾望少,自由就多。就這麼回事兒。


甄蓮說


45歲,擁有多少資產可以全身而退,不用再工作,坐享清福?有人說是100萬,有人說是300萬,或許也有人覺得500萬都不夠。

在浮雲君看來,在當前,每年貨幣貶值的幅度都維持在8-10%的高位,而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的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僅僅只能維持在4.2%左右的水準。

按照目前 68 歲的人均壽命來看,45歲從職場“退役”,還有長達 23 年的人生旅途,吃喝拉撒、人情世故、父母養老、子女教育、子女成家可都是不菲的開支,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貿然離開職場,或許晚年的生活會比較困頓。

那麼對於45歲的人而言,究竟需要多少資金才能退出職場,從此享受安逸人生呢?

我們一起來算筆賬。

1.生活開銷

普通家庭柴米油鹽、水電費、購物等等的日常開支差不多在4000-5000元一月,我們就湊個整,按照5000元一月計算,那麼一個家庭一整年的花銷水平就在6萬元。

2.子女人生大事

現在家裡不論是生兒生女,婚禮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買房、買車、婚紗照、婚禮宴席、盛裝珠寶、蜜月旅行。。。看似幸福、甜蜜的背後都是大把大把鈔票燒出來的結果。

45歲,子女差不多已經讀到大學,或許再過5年左右的時間,就需要面臨終生大事的考驗,作為父母,看到子女為另一半如痴如醉,苦苦哀求我們幫忙買房,我們怎麼可能會冷漠得無動於衷?

在當下,不論是男方也好,女方也好,面對婚姻,付出的代價都不小,畢竟雙方都是普通人家,幾百萬的房子,幾十萬的汽車,能夠全部拿出的少之又少。

作為父母,我們不妨掂量掂量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錢?男方父母的話,即便是在小城市花費100萬也是大概率的,畢竟現在的彩禮錢水漲船高,房子價格的漲幅也遠遠超過收入增速,加上婚禮宴席,怎麼說也得上百萬。大城市中就更不用說了,不花個300萬,是不可能把一場婚禮搞下來的。

這筆開銷粗略估算成 150 萬吧。

3.人情世故的開支

作為長輩,逢年過節給晚輩發個紅包,朋友、老同學週年大壽送個禮,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偶爾閒來無事,約著朋友一起吃個飯,出去玩一玩,敘敘舊都是無法避免的。

我們的社會是關係社會,來往都是錢的事情。一年少說因此花個 2 萬 。

4.醫療保險開支

年紀一大,各種毛病就會多發,去醫院的次數也會顯著增多,醫療費用不可避免得會增多。

為了儘量不給子女增加負擔,我們往往需要給自己買幾份必要的意外醫療、重疾險。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真住進ICU,不出幾個月就能掏空一個家庭所有的積蓄。花點錢,買份保險,降低家庭財務風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治病錢,買保險的錢,定期體檢的錢,每個人情況不同,花費差異也會很大。一般而言一年平均花費在2-3萬左右吧。

總結

這麼大致算一下,45歲想要離開職場,不再工作,起碼需要具備 350 萬左右的資金儲備才夠。而且這筆數目還沒有算上貨幣貶值的速度。。。

真正想要沒有一點的後顧之憂,或許500萬才足夠。

看看口袋裡少的可憐的積蓄,還是認清現實,好好努力工作吧。


浮雲財經觀


這,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有些人覺得45歲了,有個100-200萬就可以享清福了;

有的人覺得,45歲了,有1000-2000萬還是不夠的,應該繼續努力;

而有的人覺得,只要給我每個月1萬塊持續收入,我就不幹了;

所以,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理念。

但是對於大部分“富人思維”的人來說,他們的理念就是越努力,越幸福,越幸福,越應該更努力。

就好比當他們有了10萬的時候,覺得買一輛車都不夠;

但他們覺得有了100萬的時候,首付買一套房就沒有了;

當他們有了1000萬的時候,看看別的有錢人,覺得自己真的太窮了;

所以錢越來越多,慾望也隨之增長。你就會發現,越有錢的人,他們往往工作的時間越長,資產越來越多,而窮人,則是沒有奮鬥的慾望,希望早早過上退休養老的日子。

45歲的人,要有多少資產可以全身而退?

就好比王健林當初創立萬達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退休,就是賺到一個億。可是沒想到的是,一年就完成了目標。

後來他覺得太容易了,於是定了1000億的目標!可是又萬萬沒想到,5-6年的時間,王健林又完成了目標。

可當時王健林說自己退休是不是太早了,於是繼續訂目標,繼續奮鬥。

有的人雖然只有45歲,但是已經過著80歲人的生活了,而有的人雖然45歲,但是依然有著20歲的志氣和幹勁。

因此,對於前者來說,也許幾十萬,上百萬就可以讓他們全身而退,而對於後者來說,一定是活到老,幹到老的趨勢。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