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4月14日,一則“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的新聞,上了熱搜榜。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按照新聞的描述,印度拿著中國象棋,到聯合國申遺,申遺的理由是,中國沒有大象,印度有大象,而象棋有個“象”字。然而,印度接連跑了六趟,申請卻遭到了聯合國的拒絕,理由很簡單:“漢字認識不?”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該新聞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廣泛傳播,也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引經據典,尋根溯源,以證明中國象棋確實創造於中華大地;有人認為印度申遺中國象棋,看似奇葩,實則包藏禍心、居心叵測;還有人心中忐忑,希望我國儘快申遺中國象棋,以免被他人搶得先機。

更有人想起,曾經有韓國人與我們爭過孔子、西施、屈原、李白、李時珍等名人,爭過活字印刷術、渾天儀、豆漿等發明,爭過端午、中醫、風水等文化遺產,甚至還曾經聲稱“圍棋起源於韓國”。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但是,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印度申遺中國象棋”一事,與其說它像一則新聞,不如說更像一個笑話。

申遺,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而言,都十分嚴肅,並非兒戲。

中國象棋申遺,應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按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教科文組織內設立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根據有關締約國的提名編輯、更新和公佈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這一過程是十分嚴謹的,需要多次會議評審,才能形成最終決議。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我國是世界上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至今,也僅有3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被列入《亟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項目被列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錄》。

其中,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超我,既有崑曲、京劇、廣東粵劇、藏戲等表演藝術,也有書法、篆刻、剪紙等文化活動,還有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雕版印刷、安徽宣紙等傳統手工藝。可以說,都是中華文化瑰寶中的瑰寶。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因此,申遺這個事兒,是開不得玩笑的。即使印度真的想申遺中國象棋,也不可能說出“中國沒有大象”這麼不靠譜的理由,而聯合國也不可能僅僅用“漢字認識不!”這樣簡單的理由予以拒絕。

4月14日當天,澎湃新聞記者就“印度申遺中國象棋”一事,採訪了業內專家,專家表示,印度從未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申報。並且,專家指出:各締約國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名稱及其所有申報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組織官網查閱,其中並沒有印度提出申報中國象棋的任何記錄。

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是誰把笑話,當成了新聞


因此,印度申遺中國象棋6次被拒,這是確鑿無疑的一則假新聞。

當前,總是有人為了吸引眼球,獲取流量,發佈一些假新聞,並在互聯網上飛速傳播。比如:前段時間,有媒體稱浙江派了十萬鴨兵出征巴基斯坦滅蝗,正當網友為鴨兵出征搖旗助威時,卻被潑了冷水,因為有記者為了證明此事,多方求證,得到的答覆是:“胡說八道”“子虛烏有”。

所以,對於網絡上的一些新聞,一定要保持理性之心,千萬不要把笑話,當成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