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隋唐運河商丘段:一條河的使命(2)

今夕申遺始於何夕

全國政協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被隋唐大運河商丘段出土的大量文物所吸引。(2007年攝)

2006年12月,文化部啟動隋唐大運河申請世界歷史遺產工作,開始在全國8個省、直轄市對隋唐大運河進行考古發掘。商丘有幸成為參與者和發言人。

2007年7月,為配合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商丘成立了隋唐大運河商丘段考古勘探調查指揮部,撥付了專項經費,組織6個調查勘探隊開展了考古勘探調查,特邀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技術人員參與調查,藉助遙感、航拍等現代科技手段為考古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持。經過第一階段的考古勘探調查,基本上掌握了隋唐運河商丘段的位置走向情況,探明運河商丘段的長度,部分了解了運河河堤的寬度以及河床的寬度、深度和坡度,徵集到一大批有價值的文物,收集了一些與運河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不僅為隋唐大運河申遺提供了基礎材料,而且為制定運河保護規劃提供了依據。

同年12月14日,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徐匡迪為團長的全國政協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考察團來商,就隋唐大運河商丘段的保護和申遺工作進行考察,徐匡迪等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對隋唐大運河商丘段的保護以及商丘古城的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3月,為進一步配合大運河申遺工作,同時勘察商丘市地下文物資源,商丘市文物部門組成了“商丘古城大運河碼頭考古隊”,並開始實地勘察。10月鎖定在睢陽區古宋鄉周邊地區進行考古鑽探。至12月,歷時7個多月,最終在古宋鄉葉園村附近發現了被掩埋一千多年的大運河古碼頭遺址。據發掘現場初步判定,發掘處為河流與碼頭的邊界部分,該段運河呈西北、東南流向,運河寬約100米,水深20米。時任大運河考古調查隊領隊、今商丘市博物館館長王良田斷定:“一邊是河岸,一邊是生活區,判定應為古碼頭。”另據發掘現場判斷,大運河古碼頭遺址位於運河北岸,碼頭南北長約52米,東西長約150米,算上附近倉庫等附屬物,碼頭總面積約在24萬平方米左右。另在南岸還發掘出一個碼頭,面積16萬平方米。

當時在古碼頭遺址,還發掘出了船板、青磚、瓷片等遺物。在挖掘出的眾多遺物中,一枚刻有“熙寧元寶”字樣的古錢幣,有力地印證了考古專家對該碼頭年代的推測。但在已經挖掘出的遺蹟、遺物中,也出現了兩處讓考古人員暫時無法解釋的遺物、遺蹟,給古碼頭遺址多少增添了一絲神秘。一是不明船板,一是不明燒土。

今天勘定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在商丘市睢陽區商柘公路與105國道之間,北岸佔地約24.5萬平方米,南岸佔地約24.8萬平方米。在商丘境內長約200公里。自西向東流經睢縣、寧陵縣、梁園區、睢陽區、虞城縣、夏邑縣、永城市。至今,夏邑縣汴河濟陽鎮段仍保存有寬20-30米、長20多公里的運河水面。隋唐大運河為商丘留下了相當豐富的文化遺產。當年於商丘古城南2.5公里的商丘碼頭汴河遺址,發掘出大量隋唐時期鈞瓷、汝瓷、哥瓷等多個窯口的瓷器,為科學研究大運河隋唐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2011年8月,商丘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商丘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為大運河商丘段遺產保護提供了科學的法律依據,將有力推動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開展。

國家將於2014年對包括大運河商丘段在內的整條大運河進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下,商丘碼頭汴河遺址已進入大運河申遺“立即列入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