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高的人和層次低的人,區別竟這麼大!

前段時間不用上班,在家待了一個多月,身邊的朋友們都在調侃,沒想到自己大學畢業以後還能過個寒假。

起初,大家都慶幸放長假,網絡世界裡有數不清的好玩有趣,刷刷手機看看電腦,一天就過去了,再後來,有的人在朋友圈裡吶喊“無聊”,也有的人開始打卡背單詞,曬新嘗試的黑暗料理,分享和前一天沒啥變化的肌肉。

如今生活逐漸迴歸正軌,有的人仍然過著“無聊”的生活,上班摸魚下班娛樂晚上熬夜趕工,而有的人,每天仍在充實自己,抵消不能出門浪的疲乏。

都說時間是最公平的,無論身份地位,彼此擁有的時間一樣多,但人們卻能過出截然不同的生活,這是為什麼?

沒見過世面的人,生活都很無聊

我有個同學,每次和她出來吃飯,她總是說:“好無聊啊,放假也不知道要幹嘛,想找個花錢的機會都沒有。”

看她如此煩惱,我還真誠地給出了建議——可以在家學學攝影、畫畫,或者練練瑜伽,調整身體健康狀態,買點課程拓展知識面也是挺好的,聽完,同學卻噎了我一句:“學那些玩意兒幹嘛?又不能當飯吃。”

是啊,不能當飯吃,所以沒有學的必要,日復一日在無聊和虛空中消磨生命。

想起一個詞,叫做「內在空」——因為思想匱乏,腦袋空空,只看得到眼前的吃喝拉撒,也就沒有慾望和動力去窺探更大、更廣闊的世界。

有人加班衝業績,獎金到手立馬買下心儀已久的GUCCI包,有人卻在背後說閒話,“累死累活,只為裝逼?”

有人痴迷於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有假期便出逃城市,有人卻嗤之以鼻,“傻子才旅遊呢,花錢買罪受,在家刷劇玩遊戲它不香嗎?”

這些年,「低慾望生活」的理念越來越流行,都覺得人活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學會看淡名利和財富。

層次低的人,看得見吃喝拉撒,卻看不見詩和遠方。看得見物質追求,卻看不見滿足自己的自愛。看得見飛機票的支付賬單,卻看不見歷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神奇。

以一孔之見做自我催眠,不敢承認別人的成就,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懦弱,侷限於狹隘的視野,最終淪陷於即時快樂,被無聊的生活一點點吞噬。


層次高的人和層次低的人,區別竟這麼大!

安逸,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研究生畢業後,大東出於個人興趣,又進修了另一個專業。一起上課的同學,大多是通過專升本考試進來的,說起來,還都是各自老家的同齡人裡學歷最高的。

大東在這裡算是「異類」,阿豪常常調侃他,“和研究生做同學,說出去也太有面子了吧。”每當這時候,大東總是笑笑不說話。

每次上課鈴響,大東就掏出筆記,準備聽課記知識點,阿豪也掏出手機,開始無聲的王者對決,一學期下來,大東產出兩本筆記和90+的成績,阿豪還在鑽石和鉑金段位之間徘徊。

有一次,大東忍不住問他:“每節課都打機,你的學費不就白交了嘛?”

阿豪笑了笑:“還行吧,反正聽不聽課都差不多的,讀了書工資也就那樣,最後還不是要給別人打工。”

是啊,在他們眼中,「差不多」就夠了,「差不多」已經很了不起了。

班上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聽到別人考證成功,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花錢買的;別人考上好學校,他們懷疑走了後門,痛斥社會黑暗,感嘆命途坎坷。

“有些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進墳墓”,明明是最好的年紀,還沒使勁就宣告了放棄。

溫水煮青蛙,煮著煮著,社會就把你淘汰了。

但是,層次越高的人反而越容易產生“不安”,因為他們懂得,危機感和舒適感是成正比的。


層次高的人和層次低的人,區別竟這麼大!

師妹Angel,大學期間作為交換生,去英國讀了一年書。

畢業以後,Angel沒有立刻出來工作,而是參加了聯合國的志願者項目,在日內瓦的總部實習了半年,沒有一分收入。

很多人笑她傻,高學歷變成廉價勞動力,Angel卻覺得,“去UN工作是我目前為止人生中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老闆是其領域的佼佼者,教會她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思維,和各國科學家、經濟學家、外交官等人會談時,還帶著她一起見世面。如果不是當了「廉價勞動力」,恐怕這輩子她都不會接觸到這些牛人趣事。

有時候,眼前的利益是最不值錢的,它甚至會切斷你通往上層的路。

而層次高的人,願意拿錢和時間換機會。更豐富的知識,更廣闊的視野,才是他們所追求的境界!

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

楊絳曾經給一個向她請求解惑的年輕人寫信說: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而有的人的問題則在於,關注自身太少,關注他人太多。

一個人,只有在關注外界的同時,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成長上,才能真正感悟生活,用心過好每一天。

在繁華世界裡,願你能看見自己,關注自己,放大自己,做一個層次更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